經濟日報:堅持深化改革激發新動能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穩步復甦、市場預期總體向好的積極表現,給備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擾的全球經濟帶來振奮的希望之光。近日,一些外媒都表示:中國經濟再次增長,這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説是個利好消息。
中國經濟為什麼“能”?秘訣之一,就是中國經濟不斷蓄積的新動能,在抵禦疫情衝擊時表現出了強大的內在韌性與發展活力。
疫情暴發前,我國堅持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在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過程中,高新技術產業加速發展,傳統制造業持續優化升級,經濟增長新動能持續積累,經濟整體競爭力全面提升。儘管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國經濟造成始料未及的巨大沖擊,但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實際表現,依然令人備受鼓舞。
以工業為例,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但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5%和0.4%。隨着我國防疫形勢持續總體向好,6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0%,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7%,呈現達到和接近兩位數的增速。與此同時,現代服務業也增勢良好。上半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5%;電子商務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2.0%、21.8%。面對疫情衝擊,第二、三產業中的諸多數據釋放出一個共同信號:新興領域動能持續增強,為我國經濟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甦提供了可靠支撐。
眼下,中國經濟正在轉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的“下半場”。面對疫情肆虐全球、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如何牢牢保持上半年經濟運行穩步復甦的積極成果,更好實現全年目標任務?要千方百計穩住市場主體,依靠改革激發壯大發展新動能、激活蟄伏的新潛能,這是我們立足現實、着眼長遠的重要之舉。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既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還要不失時機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我們要積極培育技術和數據市場、激活各類要素潛能,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暢通創新鏈,全力推動我國製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再上新台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