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希諾等待商業化:“一疫成名”仍未盈利,疫苗未上市A股市值已近千億
華夏時報記者孫源 於玉金 北京報道
8月13日,首個“A+H”疫苗股誕生,港股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加碼A股科創板。當日,康希諾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其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聯合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目前已完成二期臨牀試驗。
由於是新冠疫苗研發熱點企業,自其今年1月份遞交招股書、4月30日科創板IPO成功過會以來,受到市場的關注度陡升。不過,康希諾首日股價表現不及炒作熱度,高開低走後,收盤漲87.45%,報393.11元/股,市值972.75億元。
新冠疫苗概念引熱捧
康希諾發行價高達209.71元/股,在A股歷史上排名第二,僅次於2月上市的石頭科技。股民熱捧之下,康希諾的打新中籤率僅約千分之三。市場甚至傳出“中一簽可賺30萬”的興奮預期,這是按照漲幅300%的預期來估算的,康希諾中一簽500股金額為10.49萬元。
此次登科創板,康希諾公開發行股票2480萬股,發行價格209.71元,計劃募資10億元,將用於生產基地二期建設、在研疫苗研發、疫苗追溯、冷鏈物流體系及信息系統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康希諾生物便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團隊聯合開發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於今年3月18日成為國內首個進入臨牀試驗的公司,4月9日,康希諾宣佈開始II期臨牀試驗。
乘疫苗概念之風,康希諾在香港聯交所的股價表現相當不俗,今年以來,其股價從不到60港元/股開始一路攀升,8月初已達260港元/股,增幅高達333%。
不過,康希諾疫苗的臨牀試驗速度被國際企業後來居上。康希諾疫苗與美國Moderna的研發速度一度並列全球第一,但Moderna在7月27日宣佈候選疫苗mRNA-1273開啓大規模第III期臨牀試驗,8月11日,康希諾新冠疫苗進入第III期臨牀試驗的消息才發出。
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在康希諾II期臨牀試驗後開始減持,在康希諾股價創下285.8港元歷史新高時完全撤場,禮來亞洲基金及該機構的董事總經理施毅也在同步減持。
對於康希諾新冠疫苗的III期臨牀試驗計劃,公司方面目前不作任何透露,但對於未來產能的預期,康希諾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上億是沒問題的,隨着工藝、廠房的改善,產能也會擴大。”
何時摘“未盈利”帽子
天眼查顯示,康希諾生物2009年成立於天津,由跨國製藥企業高管團隊回國創立,專業從事高質量人用疫苗的研發和生產。2017年,康希諾因成功研發出埃博拉病毒疫苗從籍籍無名到“一疫成名”。
雖有了名氣,但因長年燒錢研發,康希諾至今仍未盈利,融資需求迫切,2019年3月,康希諾借港交所IPO新政成為“港股疫苗第一股”,上市首日收漲57.73%,市值達75.71億港元。
研發投入連年增長,2017年至2019年,其研發投入分別為0.89億元、1.24億元、1.58億元,三年時間耗資3.71億元。康希諾生物在2017-2019年實現營收18.72萬元、281.19萬元和228.34萬元,虧損6444.91萬元、1.38億元和1.57億元,虧損窟窿變大。
康希諾對於當前虧損的解釋為“公司尚處於商業化前的研發階段,疫苗產品未上市銷售,無主營業務收入”。今年第一季度,康希諾實現營收403萬元,同比增長605.1%,歸母淨虧損為2310.3萬元,同比收窄48.94%,還未實現盈利,公司此次科創板IPO採用了第五套上市標準。
《華夏時報》記者從康希諾方面瞭解,公司現有四個創新疫苗平台技術,包括腺病毒載體疫苗技術、結合技術、蛋白設計與重組技術、製劑技術。依託上述技術平台,康希諾生物開展針對腦膜炎、埃博拉病毒病、百白破、肺炎、結核病、新型冠狀病毒、帶狀皰疹等13個適應症研發16種重磅疫苗,並快速推進在研管線產品的開發。
其招股書顯示,僅有埃博拉病毒疫苗獲得新藥證書及生產文號,但尚未實現商品化銷售。除了康希諾與軍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研發的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其兩款在研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MCV2、MCV4臨近商業化,有望在今年上市,其中,國內首創的四價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MCV4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註冊優先審評資格。7月底,康希諾方面告知《華夏時報》記者,公司與輝瑞公司簽署MCV4推廣服務協議。
中泰證券認為,假設公司目前進入臨牀階段的所有產品研發進展順利,預計2030年公司銷售收入有望達到百億級別。若不考慮新冠病毒疫苗,預計公司2020-2022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38億元、14.08億元和21.6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323.05%、491.60%、53.98%;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95億元、4.13億元和7.81億元。也就是説,康希諾有可能在明年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