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蹭熱點”説不 ETF江湖風雲再起

  原標題:對“蹭熱點”説不 ETF江湖風雲再起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指數投資總監龔常(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我們獲得的消息是,對ETF產品的監管已指向指數層面,即要求基金研發ETF產品所基於的指數必須運行一段時間,大約是一年以上。這是為了封堵部分機構佈局ETF產品而無序地進行指數開發。這種現象在科技主題類和行業類ETF產品的發展中最為明顯。”

  事實上,在ETF基金的發展過程中,“搶佔”指數、定製化指數和獨家授權指數編制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前,行業中就有多家機構爭搶某一指數,進而求得在ETF賽道上佔得先機的情況。“ETF產品有先發優勢,特別是主題類和行業類ETF,誰先做誰的勝算就大。此前出現過基金公司在內地和香港競賽指數編制的情況,一度愈演愈烈,出現了為編制指數而人為湊標的數量的情況。這樣的ETF產品上市交易後,有可能對個股走勢產生助漲助跌的作用。”一家券商系基金公司ETF基金經理馬景(化名)表示。雖然他管理的ETF產品也是藉助本輪風潮而起,但馬景認為監管及時跟進非常必要。

  ETF基金的表現引人關注。近期,科技類ETF基金持續遭遇資金流出,儘管基金等機構持續為科技股吆喝站台,但資金落袋為安的需求強烈。或許正如龔常所説,ETF基金就是一類隨風而起的工具,不能忘了為投資者提供投資工具的本意,更不能迷醉在永遠火爆的幻象之中。

  指數之爭

  時間的指針回撥到2019年年初。彼時消費行業機會正盛,基金賺得盆滿缽滿。就在這時,已經有嗅覺靈敏的基金公司開始尋找下一個市場高地——科技行業。相比於自己下河淘金,有一類機構更加聰明,他們賣淘金所必須的鏟子——科技類ETF。眼看科技行業風潮將起未起,而同行均是虎視眈眈,科技類ETF基金的發展必須加快進度。而此時,卡着ETF基金面世的重要一點是與這一產品對應的指數編制一直未能跟上。嚴格地講,就是指數公司無暇顧及這一個細分行業指數的編制。於是行業中,有基金公司在內地做指數開發,也有基金公司另闢蹊徑,在香港找到了指數服務商。最終,在一個細分行業中,前後腳推出兩隻ETF,兩個指數則各不相同,各有千秋。

  馬景回憶起這段行業往事時,仍然有着鮮活的記憶,因為這兩隻ETF基金面世後,藉助科技股的浪潮,笑傲市場。雖然兩者有所分化,但終歸因為選擇了好賽道,有足夠大的空間共舞。

  指數比拼並不新鮮。在科技類這一相對狹窄的領域比拼指數之前,行業中早已出現在寬基領域爭搶指數的情況。龔常介紹,曾有京滬兩家基金公司在創業板某一指數上的爭奪:“其過程是,一家基金公司早在這一領域培育多年,也在市場上醖釀已久,但另一家基金公司半路殺出,定製並獨佔了一個指數,最後的局面是先行者無話可説,後進者風頭正盛。”

  風潮之下,競爭一旦開始,就會愈演愈烈。因為寬基類產品的市場容量足夠大,而且大多有公司搶佔ETF龍頭寶座,所以在科技類行業中,基金公司ETF產品之爭進入“肉搏”狀態。“不説產品其它方面的競爭,單在指數上,基金公司就是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最終出現的情況是,各類指數遍地開花,而且出現了為編制指數而硬湊標的數量的情況。例如某一個非常細分的行業,機構在指數編制過程中發現,如果要精確定義這一指數,那麼跟蹤標的必須足夠,但實際可能只有十餘隻個股,這不足以支撐一個指數,更不足以支撐指數將來要發展的ETF產品。於是指數編制方降格以求,東拼西湊,最終將跟蹤標的拓展到30只左右。事實證明,基於這一指數研發的ETF產品上市交易後,擾動了其中部分個股的流動性,人為地為一些本不應該有這麼大流動性的個股創造了流動性需求。”一家指數服務機構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指數編制或是“暗戰”,個股的波動卻是明牌。今年年初,市場上出現了一種説法,即科技類ETF如果遇到大額贖回,將成為科技股大幅下跌的背後推手,ETF有可能成為行情助漲助跌的工具。有人引用傳奇對沖基金經理麥克·貝利的觀點,認為大量資金在沒有價值發現的情況下被分配去不同證券,無論好壞,這就是ETF的結構。市場如果處於長期牛市,一切都將很好;一旦進入跌勢,ETF的拋售可能會引發流動性較低的股票出現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市場崩盤。雖然ETF行業對這樣的觀點進行了反擊,但是,“對於不當給予流動性需求的個股,ETF的集中買賣必然會擾動個股表現。具體擾動有多大,則較難測算。”龔常説。

  封堵亂象

  正確的引導永遠不會過時。監管部門引導的方向之一,便是指數。

  “目前我們獲得的消息是,對ETF產品的監管開始指向指數層面,即要求基金公司研發ETF產品所基於的指數必須運行一段時間,大約是一年以上。這是為了封堵機構佈局ETF產品而無序進行指數開發。”龔常透露。

  事實上,監管部門為部分特定ETF產品降温的態勢已經明顯。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監管層要求對新能源、科技創新、半導體、雲計算等泛科技類的權益基金暫緩申報受理。不過,隨後又有消息稱,監管層未將“科技類基金申請受理”暫緩。此後,一些基金公司的科技類ETF產品也順利上報。

  中國證券報記者分別諮詢了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多家基金公司ETF產品基金經理,他們大多表示指數層面的引導已在進行中,行業也充分理解這一規範舉措的用意。

  “從指數層面規範ETF產品的發展,我認為切中要害。對於平穩運行多年、市場容量夠大的指數,基金公司大可以開發各類產品;對於越走越窄的主題和行業指數,雖然可以做回溯和回測,但畢竟存在實際效果與理論效果的差別,對基於這類指數研發的ETF產品,保持審慎嚴謹的態度非常必要。”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

  馬景認為,指數層面的限制,讓ETF的發展更追求前瞻性和戰略性。“不能一味地追風進行開發。市場炒科技,就賣科技類ETF,甚至更進一步,賣其中非常窄的行業和主題ETF。這種銷售導向不是一種長期的和戰略性的佈局。在目前的監管導向之下,機構在開發ETF產品時,更應該注重前瞻性和戰略性。ETF基金既然是一種工具,那麼市場就不能只賣一兩種爆款工具,否則會遭遇供求失衡的風險。”馬景認為。

  據悉,不少基金公司在ETF基金上開始了更為提前的安排。“在指數的安排上,更前瞻性地提出一些指數開發的需求,指數的設計也避免過於狹窄。ETF產品未來將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為市場提供較完整序列的產品線。在產品申報節奏上,也要進行一定的把控。除熱門產品外,還要提供更多樣化的產品,體現公司在ETF產品上的謀篇佈局。”龔常稱。

  加強引導

  科技類ETF基金也遭遇資金流出。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股票ETF基金資金測算模型》計算,5月11日-5月15日一週,A股ETF基金淨流出136.88億元,5月份以來兩週資金淨流出208.47億元,整體呈現淨賣出態勢。從資金淨流出結構來看,5月前兩週漲幅居前的科技類ETF、中證500ETF等品種,隨着基金淨值的不斷漲升,開始出現資金淨流出,顯示投資者“落袋為安”的需求強烈,資金淨流出體量相對居前。

  上週科技類ETF基金延續偏冷局面。5月21日A股主要指數下跌,科技類ETF回調。其中,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產品與設備ETF下跌4.16%,國泰CES半導體行業ETF、廣發國證半導體芯片ETF、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的跌幅也都超過3%。此外,中證500信息技術指數ETF、國泰中證新能源汽車ETF、博時中證5G產業50ETF等跌幅超過2%。5月22日科技類ETF基金表現也偏弱,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科技相關主題和行業類ETF基金淨值再度下滑。

  下跌之中,基金公司特別是相關ETF基金的基金經理繼續看多相關機會,不少基金經理藉着直播形式給科技類ETF基金產品“帶貨”。在市場回調之際,ETF產品的市場定位問題再度引發關注。

  “我將ETF定義為工具化產品,即當投資者看好某一行業或者某一指數時,為了避免個股甄選的風險,選擇通過投資ETF產品規避風險,博取收益。所以,我個人對ETF基金經理拼命帶貨持保留態度。雖然吆喝自己的工具很重要,但賣工具的人的專業不在於研判市場或行業的階段性走勢,他的專業應該在於產品的研發設計上,在於保障產品的平穩安全運作上。”馬景表示。

  市場上也一直有冷靜的聲音認為,ETF產品的研發設計需要秉承一個原則,即給客户提供ETF產品,是供客户選擇,而不是替客户做選擇。當然,這並不是盲目地去鋪設產品線,工具的提供是基於對市場和客户需求的研判。為市場提供ETF工具,自然也不能無限擴張,因為公司和平台的資源有限,資源的使用需要主次分明,循序而為。

  在行業激烈的比拼之下,基金公司能保持幾分理性和冷靜?按照此前ETF大比拼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超比例換購、超大首募規模、搶佔指數編制等現象都曾出現過。

  這些都在昭示,行業的理性和冷靜十分重要,監管對行業的引導也尤為必要。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42 字。

轉載請註明: 對“蹭熱點”説不 ETF江湖風雲再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