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續漲仍需警惕回調!解除封鎖後消費飆升恐“曇花一現”
6月2日(週二),瑞銀首席經濟學家Paul Donovan撰文指出,民眾因為疫情不得不強制存儲,在封鎖結束後可能用於消費。如果對疫情和失業的恐懼降低,對政府政策的信任上升,民眾就更願意花錢。但是,這只是對經濟增長的一次性提振,幾乎可以肯定不會持續到今年年底,通脹的影響可能是有限的。
疫情封鎖導致全球民眾強制儲蓄
Paul Donovan表示,在疫情封鎖期間,消費者的支出下降速度快於收入下降速度,這導致出現一段時期的強制儲蓄。
在歐洲和英國,儲蓄民眾主要是中等和較高收入羣體。在美國,低收入羣體可能因為福利增加,從而節省了開支。如果消費者把這些節省下來的錢當作退税,那麼這些錢就可以用在解除封鎖後的消費上。
相比收入,對疫情的政策反應總體上對支出的打擊更大。在發達國家,退休人員、正常工作人員和在家工作人員的收入保持不變。不過,許多休假工人的收入下降了。然而,休假工人的收入往往接近正常水平。在歐洲,這個數字大約是正常收入的80%(有一些限制)。美國失業工人的收入可能會暫時上升,因為(直到7月底)失業救濟金大約是每週1000美元。超過一半的美國工人掙得比這還少。他們還將得到1200美元的一次性補助。因此,如果暫時失業,低收入的美國人也能獲得收入。然而,歐洲失業工人(即沒有休假的工人)通常會失去收入。
與此同時,全球的消費能力因為疫情受到限制。在封鎖期間,商店和餐館都關門了。人們要麼被禁止離開自己的家,要麼被鼓勵不要出門。主要經濟體的消費者支出似乎下降了20%到30%。確切的下降幅度將取決於封鎖的嚴重程度、消費模式以及其他消費方式(如在線消費)的可得性。
低收入人羣把更多的錢花在必需品上,比如食物和房租,此類支出不會在封鎖期間削減。高收入人羣把更多的錢花在服務上,比如在餐館吃飯和娛樂上,這些是受封鎖影響最大的行業。支出下降的幅度將因國而異,但高收入羣體支出減少、儲蓄增加的模式與主要經濟體相似。
下圖顯示了個人存儲率,可以看到進入2020年後出現明顯飆升
低收入羣體似乎比高收入羣體更有可能因為疫情休假。例如,娛樂業和酒店業傾向於僱傭更多的低收入工人。低收入的員工在休假期間,收入和支出的降幅可能大致相同。因此,高收入羣體最有可能儲蓄。美國是一個例外,那裏的低收入工人如果失業,收入反而可能因救濟金等福利而增加。
疫情封鎖結束後,消費可能有所抬頭
Paul Donovan認為,隨着封鎖的結束,這種非自願節省下來的錢可能會被花掉。這取決於民眾的恐懼和信任。對疫情和失業的恐懼需要降低,對政府政策的信任需要相對較高。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人們就會願意花掉儲蓄。畢竟,這些都是許多人一開始就不想要的儲蓄(至少就娛樂和服務方面而言)。然而,如果恐懼情緒升温,這些儲蓄可能被留下。
Paul Donovan指出,如果這些儲蓄被花掉,應該會在第三季度增加消費。消費支出可能會向更昂貴的消費品傾斜。強制儲蓄有點像退税,而消費者意外獲得一筆可以消費的錢。美國2001年和2008年的退税都已用完。2008年的退税只對服裝和食品支出產生了有限的影響。重點是耐用品,如傢俱、家用電器和消費電子產品。一般來説,大部分退税在收到後的兩個季度內就花光了。
現在的情況與退税已經用完時期的區別在於,這次可以消費的項目可能會更少。無論是由於持續的封鎖措施,還是對疫情的持續擔憂情緒,這些錢不太可能花在服務上(在餐館吃飯等)。
通貨膨脹的影響可能有限
Paul Donovan提醒,重要的是不要被任何由儲蓄推動的消費衝昏頭腦。這是對經濟增長的一次性提振,而且幾乎可以肯定不會持續到今年年底。
這也表明,通脹的影響可能是有限的。任何支出的上漲都是短暫的,而且集中在特定的產品上。消費模式可能會導致一些相對的價格變化。然而,去年的貿易税對消費者價格幾乎沒有影響,這表明企業仍不願提高消費者價格。在失業率可能上升、非自願儲蓄需求的任何增長都將被視為暫時現象之際,企業的這種做法可能會持續下去。
(文章來源:匯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