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疫苗冷鏈概念板塊龍頭股,英特集團已經七連板,近七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近一倍,市值新增30多億元,最新市值達62億元。但公司在公告中披露稱,公司的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業務在手訂單僅5萬元。本欄認為這很難撐起新增的30億市值,概念惡炒之後公司股價終會歸於平靜。
俗話説得好,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未來,但是這也要辯證的看待。對於英特集團來説,因為冷鏈物流概念,5萬元的訂單就撐起了30多億元的新增市值,怎麼看也有些誇張。如果按照20倍的市盈率計算,30億元的新增市值需要每年有1.5億元的淨利潤。即便英特集團的冷鏈物流成本為0,那麼它的業務也需要擴張3000倍,才能跟上股價的上漲。
而且,在研發出新冠疫苗之後,那麼投資者也要思考一個問題,疫苗的配送是否能夠持續20年?所以本欄説,表面看起來規模龐大的疫苗配送業務,其實總的蛋糕並不會特別大。更何況真正分到英特集團身上的有多少,甚至有沒有,都是未知數。如果只分到一小部分,那麼30億元的新增市值,顯然不切實際。
所以本欄認為,英特集團這30多億元的新增市值裏面,已經存在很大的泡沫。未來一旦主力資金出逃,這些虛增的市值都有價值迴歸的風險。
當然,近期遭遇熱炒的冷鏈物流概念股中,不僅僅英特集團一家出現了泡沫,本欄近期也曾説過,前期的問題股獐子島,也因為冷鏈物流概念股價高企,積累了較大的投資風險。其後獐子島走勢明顯遜色於英特集團,不排除主力資金已經有出逃的可能。
英特集團雖然是冷鏈物流概念股中的“領頭羊”,但並非不會遇到大資金撤退,投資者在參與其中的概念炒作時,也要充分意識到其中的投資風險。
事實上,多數中小投資者在遇到熱門概念的時候,往往並不會深入研究相關公司的受益程度以及公司的內在價值。相當一大批股票因為這次新冠疫情而出現了短期業績大幅增長的情況,然後投資者就採用市盈率的計算方法來衡量股價,這都是不科學的。歷史上週期股的炒作也曾經紅極一時,當週期股達到週期峯值的時候,它們的市盈率甚至不足10倍,看起來特別具備投資價值。但是當出現週期性回落的時候,這些低市盈率股票的業績下滑非常迅速,部分股票還出現了業績虧損,結果低市盈率買入股票的投資者被深度套牢。
同樣的道理,隨着疫情的過去,疫情概念股的業績可能會出現逐步回落的情形,尤其是對於那些僅僅侷限於概念炒作,連業績都沒有釋放出來的概念股而言,投資風險更是非常巨大。
實際上,價值投資的觀點不是靜態的,不能僅僅看到已經實現的每股收益以及預期中的每股收益,投資者要關注預期的變化,只有先別人半步才能看到真正的價值。當然,每年穩定分紅的超級大藍籌股也是值得投資的,在股市術語中,這樣的公司叫做“現金奶牛”。
北京商報評論員 周科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