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3日,美國網約車巨頭Lyft公佈了其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從財報數據來看,期內,營收大幅下降的同時,淨虧損也不太好看。財報一經公佈,Lyft股價隨即下滑,截至目前,跌幅為0.42%,報30.52美元。
今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Lyft的網約車業務也蒙受巨大損失,收入、客户需求以及客流量都迅速大幅下降。目前,Lyft當前僅有的93.64億美元左右的市值,較上市之初明顯下滑。
實際上,Lyft現在也已經佈局了其他業務企圖自救,那麼,Lyft能夠順利突破此次難關嗎?新業務能帶給Lyft多大的助力呢?通過這一季度財報數據,我們或許可以發現一些值得關注的點。
營收同比下降61% 淨虧損為4.371億美元
從營收來看,二季度,Lyft營收為3.393億美元,去年同期為8.673億美元,同比下降61%,略高於市場預期。據Zack預期其營收3.388億美元,同比下降60.9%。華爾街普遍預期第二季度其營收為3.515億美元,同比下降59.5%,並預期每股虧損0.99美元。
淨虧損方面,期內,淨虧損為4.371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收窄,上年同期,這一數據為6.442億美元,雖好於去年同期,但遜於分析師預期。
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Lyft第二季度調整後淨虧損2.658億美元,市場預期虧損3.01億美元;每股虧損1.41美元,市場預期虧損1.57美元,去年同期虧損2.23美元,虧損有所收窄。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Lyft報告了28億美元的非限制性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
由於新冠疫情蔓延限制出行,Lyft的出行業務大受打擊。這一疲勢直接反映在活躍用户數量(每季度至少使用過該平台一次的乘客)和每名活躍用户的收入上。具體來看,期內,Lyft第二季度活躍乘客人數為868.8萬人次,同比下降60%;每活躍乘客收入為39.06美元,同比下降 2%。
通過上述財務數據,我們看到二季度的財報不容樂觀,而且在疫情的持續蔓延之下,人們的消費行為也發生了改變。根據一項最新調查,近40%的美國人希望減少或根本不使用出租車或拼車,而49%的人表示他們將更多地選擇自己開車。這對於還只專注於北美轎車市場的Lyft來説,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面對這樣的情況,Lyft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Logan Green在5月份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也警告了投資者,儘管現有的出行限制或被取消,但持續的社交限制、改變的消費者行為和預期的企業成本削減將對Lyft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主營網約車業務受重創 暫停加州業務很可能會影響下一季財報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衝擊網約車行業,使得Lyft的營收在接下來的時間裏面臨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其實,結合Lyft前幾季的財報來看,Lyft的營收增速也呈直線下滑狀態。去年一季度至四季度的營收增速分別為95%、72%、63%、52%,到了今年一季度,營收增速直接放緩至23%。
屋漏偏逢連夜雨,除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之外,Lyft還面臨着關於員工分類的訴訟。美國馬薩諸塞州此前起訴Uber及Lyft,指責兩家公司將司機視為獨立承包商而非正式員工,以此來逃避工作場所保護以及員工福利,如果這兩家公司輸掉官司,就有可能被迫向合同工支付加班費、醫療保險和其他福利。
這件訴訟案也持續發酵,據CNBC報道,Lyft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約翰·齊默(John Zimmer)在當時時間週三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如果加州法院不推翻要求公司(和競爭對手Uber)將司機歸類為全職員工的裁決,該公司可能需要從8月21日開始暫停在加州的打車業務。而加州佔Lyft總乘車量的16%左右,這對本來就營收不利的Lyft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
總成本和支出同比下降54% Lyft裁員縮減成本初步見效
疫情的爆發使得數千萬人留守家中,大眾對網約車服務的需求近乎停滯,Lyft和Uber的主營業務均受損嚴重,減少成本開支也成為了Lyft和Uber的“求生之策”。
從Lyft最新一季財報來看,第二季度Lyft進行了有效的成本控制。Lyft總成本和支出為8.27億美元,僅是去年同期15.4億美元的54%。其中,運營成本、研發成本、銷售和營銷均同比下降,分別為9860萬美元、2.03億美元、5180萬美元,去年同期分別為1.52億美元、3.10億美元、1.81億美元。
二季度, 調整後EBITDA(未計入利息、税項、折舊及攤銷的淨利潤)虧損額為2.8億美元,虧損同比擴大37%,去年同期為2.04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間,裁員成了兩家巨頭公司節約人力成本最直接的方法,自三月以來Lyft解僱了近 1000 名員工,約佔其員工總數的17%。該公司還表示,將休假 288 名員工,員工整體減薪10%到30%。與此同時,競爭對手Uber也因疫情裁員20%。在營收不佳的情況下,裁撤人力成本確實能夠抵擋一部分疫情帶來的危機。
Lyft CFO布萊恩·羅伯茨也表示:“在第二季度,Lyft繼續採取積極行動,降低成本和提高基礎單位經濟性,這使得Lyft有望在年底以前實現節省固定成本3億美元。這些措施能讓我們公司有能力在2021財年第四季度實現調整後EBITDA盈利的目標,儘管出行人次比我們最初預計的減少20%到25%。”
“自身難保”的Lyft送外賣能否成功戰“疫”?
正是由於嚴峻的市場環境,使得二者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為了搶奪資源,Lyft和Uber也不斷佈局新的業務,企圖緩解網約車業務停滯給自身帶來的重創。
今年以來,Lyft拓展了公交車,滑板車,自行車等方面的業務,近日,Lyft 又宣佈與Sixt合作,推進去年12月啓動的租車試點項目Lyft Rentals。
此外,Lyft也率先佈局了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期待通過自動駕駛能夠緩解司機帶來的問題,但是,這多少有點太過於長遠了,自動駕駛距離盈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短期內解不了Lyft的燃眉之急,而且其競爭對手Uber也開發了自己的自動駕駛業務。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近日Lyft也推出了自己的按需送貨服務,畢竟競爭對手Uber已經在該領域嚐到了甜頭。畢竟相比於Lyft,競爭對手Uber的業務更加的多元化,在國際市場上也更加具有優勢,其在網約車市場之外擁有更多可能性。
這也直接反應在Uber第二季度的財報上。在該季度的營收結構中,外賣業務甚至超過了出行業務,二季度Uber出行業務實現7.9億美元收入,同比下滑66%。而外賣業務實現12.11億美元收入,同比大增104%。
而去年二季度,Uber的外賣業務收入僅佔總營收的21%,現在這一佔比達到了68%,同時出行業務大幅腰斬,從77%的佔比掉到30%。
在當前90%的美國人留守家中,高度依賴送貨上門服務的狀態下,Lyft入局配送服務也是明智之舉。但目前Lyft沒有針對這一業務的運營數據進行曝光,具體情況不得而知。
但是對於遲遲未能盈利的Lyft來説,共享出行似乎並不是一條好路,畢竟在國內滴滴成立8年才首次盈利,而國外Uber已經11年了還仍然在虧損的路上。審時度勢才是真英雄,入局外賣行業或許能重燃資本的信心。
結語
總的來講,在疫情陰霾之下,Lyft這一季度的財報數據下滑也在意料之中,在美股研究社看來,Lyft儘管暫時失利,但是進軍新業務也給了Lyft更多的可能性。而且在疫情的影響下,以Lyft為代表的的零工經濟或許也是失業者維持生計的一項優選。
在近期分析師對Lyft的前景看法中,多數保持了樂觀態度。在追蹤Lyft的16位分析師中,平均預期Lyft第三季度將轉好至每股虧損0.58美元。預計2020年每股虧損2.23美元,而2019年為每股虧損11.44美元。
眼下的Lyft在尚未實現盈利之際,又遭遇疫情“滑鐵盧”,股價應聲下跌也是正常的,在網約車業務不佳的同時,或許新業務的展開能給Lyft打開另一扇窗。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轉載請註明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