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日脱鈎?日本學者痛斥日企:從中國撤資撤廠,證明你是二流企業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財經

作者:書南

編輯:弘文

繼中國擺脱新冠疫情困然之後,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也漸漸脱離疫情危險區,進入"後疫情時代",而在這樣本該攜手共進的時刻,一些日本人士卻高喊中日脱鈎,日本學者則痛斥日企稱,從中國撤資撤場,證明你是二流貨色。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不會改變,各國之間的聯繫也會越來越深,中日走合作之路才是對兩國最有益的選擇。

日本學者的看法

近日環球網記者對日本學者瀨口清之進行了採訪,瀨口清之對中日經濟關係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現在有不少日本企業響應政府的號召,開始從中國撤出,在日本繼續發展自己的產業,表明上看,企業迴流可以為日本帶來資金、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日本政府的税收收入,但實際上,回到日本的往往是競爭力薄弱的公司,而大公司大企業已在中國發展地順風順水,同時擁有日本和中國兩個市場,他們沒有理由從中國離開。而沒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只能回國,順便還可以享受一波日本政府給予的撫卹福利。

事實對照

這位日本學者的分析很有道理。我們看到,在疫情期間,類似優衣庫這樣的日本公司不僅沒有離開中國,還積極地為中國捐獻各種款項物資,幫助中國抗擊疫情的同時,也能贏得更多中國民眾的好感,這樣的"廣告費"花費得十分值得。而中國也是率先走出疫情陰霾的國家,這意味着這些企業可以更早地復工復產,重新賺取利潤。同樣的,像豐田這樣的老牌汽車廠商,也有計劃繼續加大在華投資,建立新能源汽車工廠,以滿足中國民眾的需要,也能使自身獲得更大的企業效益。相反,無法熬過疫情"寒冬"的公司,只能打道回府,通過政府救濟,來支撐自己的經營。

市場説了算

這也和中日消費市場有着密切的關係。日本雖然也是人口大國,1.2億的人口數量在全球排名第11,但顯然和中國的消費市場比起來,日本市場規模小了許多。所以到中國開疆拓土成了成熟日企的必然選擇。並且,中國在營商環境方面的建設也越來越好,不僅有專門針對外商的投資法,在疫情期間,中國政府也給予外企相應的幫助。這些舉措無疑將會吸引更多的外企入駐,對於各個公司和中國本身,都會帶來更大的好處。

(本文為原子之城純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