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叮咚快評|刺激消費:發錢好還是發消費券好?

由 無英 發佈於 財經

文|丁文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萎靡不振,失業人口急劇增加,各個國家採取不同的財政政策支持經濟渡過難關。如日本擬向全體居民每人發放10萬日元現金,美國打算每人每週發放1000美元等。有觀點認為就應該直接發錢,也有觀點認為發放消費券才是正確選擇,各方觀點爭論不一。

為什麼有些國家直接發錢,而我國許多城市發消費券?美國經濟構成的70%來自私人消費,17%來自政府開支,其他主要發達國家也基本上保持相似的經濟結構,加之美國的儲蓄率較低,因此政府能夠通過直接發錢的方式來讓居民消費。簡而言之,政府發錢可以起到讓居民快速消費的作用,能直接拉動經濟。

對我國來説,2019年消費佔GDP的比重已經超過57.8%,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動力之一,但是我國的儲蓄率居高不下,直接發錢可能會被一部分居民儲蓄起來,而不是直接用來消費。相比之下,由地方政府財政、商家讓利、平台補貼等提供的消費券能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又避免了被儲蓄的情況。

消費券如何拉動經濟?消費券能通過定向發放的形式,投入受疫情衝擊較大的服務業。數據顯示,餐飲、零售、文旅等三個行業投放消費券數量佔比較大,且由於消費券的“乘數效應”,即1元錢消費券可能帶來2元或3元甚至更多的消費額度,再加上消費券“滿減”的使用要求,因此,對特定行業實際消費拉動要高於已發放消費券的票面額度。

但是,消費券也存在弊端。由於消費券的使用有時間和行業限制,有可能拿到消費券的人並不迫切需要在消費券指定的行業消費,這樣一來可能會對消費券造成浪費。而對於不會使用電子消費券的消費者,消費券則無法發揮作用。此外,尤其需要提防“羊毛黨”利用消費券變現。

【作者】

【來源】 叮咚快評南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