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闖關創業板 單店收入下滑、線下模式面臨挑戰

汪建國無疑是江蘇地區的資本大佬,2006年出售五星電器後就開始從事獨角獸孵化工作,近日汪建國控制的孩子王提交了招股書,擬創業板上市。

“孩子王”闖關創業板   單店收入下滑、線下模式面臨挑戰
《投資者網》吳微

近日,主要從事母嬰奶粉、紙尿布等用品零售的孩子王提交了招股書,擬創業板上市。成立於2012年,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孩子王的直營門店就已達到352家,其年收入也已高達82.43億元,淨利潤超過3.77億元,孩子王2019年的營收已超出同業公司愛嬰室(603214.SH)數倍。

孩子王的創始人與實際控制人是江蘇資本圈大佬汪建國,他在2006年以較好的價格出售五星電器後就開始從事獨角獸的孵化。因實控人汪建國的高光,孩子王自成立之初就頗受關注。其實除孩子王外,掛名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俱樂部主席的汪建國還孵化了匯通達、好享家等獨角獸。與孩子王一樣,他們都經歷了多輪融資,其中匯通達處於上市輔導階段,其保薦機構與孩子王相同,也是華泰聯合。孩子王創業板申報IPO,無疑是汪建國產業資本化的第一步。

不過,業績快速成長的孩子王,也面臨着收入依賴華東地區、門店擴張較慢、單店收入下滑的難題。此外,出生率下降,網絡代購平台、免税店的興起也給孩子王的發展帶來了挑戰。

資本大佬孵化的獨角獸

説到孩子王,就不得不提其創始人與實控控制人五星控股的汪建國了,汪建國在江蘇資本圈頗有名氣,目前有江蘇省總商會副會長、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俱樂部主席等多個頭銜。資料顯示,汪建國在90年代就已開始創業,1998年汪建國創建了做家電零售的五星電器,很快五星電器就成為僅次於國美、蘇寧、永樂的第四家本土家電連鎖企業。高峯期,五星電器在國內50多個城市開有130多家賣場。

在國美、蘇寧等頭部企業的壓制下,從2006年起汪建國通過兩次股權轉讓,最終將五星電器賣給了美國家電連鎖巨頭百思買。賣出五星電器獲得大量資金後,汪建國開始向“投資人”的方向發展,先後成立了孩子王、匯通達、好享家等企業。汪建國控制的五星控股對外宣傳,孩子王、匯通達、好享家這三家公司總估值超過500億元。

與孩子王相似,匯通達、好享家也經歷過多次融資。公開數據顯示,截至日前匯通達已完成了5輪融資,合計融資額高達63億元。在最後一輪融資中,阿里巴巴以45億元參與了匯通達的增資,合計持有匯通達20%的股權。資料顯示,匯通達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物資的電商平台服務。2016年8月19日江蘇證監局曾確認了華泰聯合對匯通達的輔導備案,但此後一直沒有進一步消息。企查查信息顯示,最近幾年匯通達與下游客户存在多起交易糾紛。從事智能家居銷售的好享家也經歷過多輪融資,不過截至目前好享家沒有上市相關消息傳出。

孩子王申報創業板上市,無疑是沉寂多年後,汪建國首個將要上市的獨角獸項目。汪建國為了實現對該項目的絕對控制,在孩子王股權結構設計上也煞費苦心。雖然,汪建國僅通過江蘇博思達以及南京千秒諾、南京子泉間接控制孩子王 46.25%的股份,但他與董事徐衞紅、沈暉、何輝和吳濤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董事徐衞紅、沈暉、何輝和吳濤在董事會表決時將無條件與汪建國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王的董事、監事多為本公司員工,徐衞紅、沈暉、何輝和吳濤也多是汪建國五星電器時期的老部下。

備受實控人汪建國重視的孩子王,其質地又如何呢?

單店效益出現下滑

資料顯示,孩子王2012年在江蘇成立,公司主要從事母嬰用品零售連鎖門店的經營,與汪建國此前創建的五星電器業務相似,不過其產品由家電變成母嬰用品的線下銷售。2016年10月,孩子王還短暫在新三板掛牌,不過,僅僅過了1年多就又從新三板摘牌。

“孩子王”闖關創業板   單店收入下滑、線下模式面臨挑戰
成立於2012年的孩子王,卻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從孩子王新三板公佈的年報與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末,孩子王才實現盈利,在此之前孩子王虧損近6億元,到2019年末,孩子王的未分配利潤才為正。

不過與淨利潤表現不同,孩子王的營業收入卻在穩定增長,其營業總收入由2014年的15.62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82.43億元,5年間增長了5倍多。資料顯示,孩子王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其快速擴張的門店,據統計,孩子王的門店由2016年10月的127家增加到2019年的352家。與愛嬰室(603214.SH)不同,孩子王的門店主要是在大型商城的直營門店,平均面積超過2700平方米,最大門店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而愛嬰室的單店面積僅在600平米左右。

不過,與愛嬰室相比,孩子王的大門店經營模式使得其單位面積的銷售額小於愛嬰室,同時,其管理成本也較高。截至2019年末,孩子王的管理費用率比愛嬰室高出0.8個百分店,其淨利潤率比愛嬰室少2個百分點。

雖然孩子王已在全國19個省市開設了352家門店,但孩子王的收入還主要是集中在華東地區。截至2019年末,孩子王收入的50%以上仍由華東地區提供。在孩子王快速擴張的同時,其單店收入卻在減少,2016年孩子王單店的平均收入在0.35億元/年左右,而根據2019年的數據,單店平均收入已下降到0.23億元/年。

此次IPO,孩子王擬募集約20億元資金在22個省(市)建設 300 家數字化直營門店。在出生率下降的情況下,對孩子王來説如何保障新開門店的收支平衡,將是個巨大的挑戰。同時,隨着網絡購物的普及和下沉,孩子王還要面對來自高性價比網店商品的衝擊。

“缺錢”還是不“缺錢”?

孩子王自2017年就實現盈利,但實現盈利後,其資產狀況卻未有明顯改善,其資產負債率依舊居高不下,截至2019年末,孩子王的資產負債率依舊處於行業較高水平,流動比、速動比也低於愛嬰室。截至招股書發佈日,孩子王控股股東汪建國以及其控制的五星控股仍在為孩子王提供合計金額高達15.86億元的擔保。

與孩子王的高負債率不相符,在實控人為孩子王提供鉅額擔保的同時,孩子王卻在大量購買理財產品。資料顯示,2019年孩子王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為8.94億元,當期財務費用收益額為294萬元。

一面大額擔保借款,一面購買理財產品財務費用為正,孩子王到底缺不缺錢呢?其實,這是孩子王的一種經營策略,通過拉長供應商的回款週期,利用時間差,用手裏的現金流購買理財以增厚利潤。2019年末,孩子王的應付賬款與應付票據在當期流動負債中的佔比超過60%,合計高達15.05億元,同期,孩子王的投資收益(主要是理財收益)為4965.41萬元,在當期淨利潤中的佔比為13.26%。

針對孩子王高負債率情況,《投資者網》也諮詢了孩子王董秘辦,對方表示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業為公司提供擔保,系根據銀行對公司綜合授信的要求。公司資產負債率情況符合行業水平。公司處於母嬰零售行業,銷售活動大多采用即時結算方式,營運資金較為充裕,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購買了低風險理財產品,取得相關投資收益。

其實,孩子王自2018年從新三板摘牌到提交招股書,其股東對孩子王的上市前景也出現了較大分歧。從2018年5月到2020年6月,孩子王的股權進行了多次轉讓,其轉讓價格從11元/股到20.43元/股不等。出售孩子王股權的股東有天風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多家專業的投資機構。

新零售研究專家鮑躍忠向《投資者網》表示,孩子王目前還是個創業公司,是汪建國創立的多家公司中質地比較好的一家,對其上市報有樂觀態度。就母嬰行業來説,這個行業還比較傳統,在商業模式上有待創新,孩子王也需要警惕競爭對手商業模式的創新;此外,母嬰產品需求一般只有數年,持續的獲客能力與門店運營能力將是孩子王持續發展的關鍵。(思維財經出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34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王”闖關創業板 單店收入下滑、線下模式面臨挑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