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科技創新“先手棋”
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數字經濟正成為引領全球新經濟蓬勃興起的“爆發點”。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加速融合,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要特徵的數字經濟產業蓬勃發展,深刻影響着當代生產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引擎。我們不難發現,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和範式,不僅是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途徑,也是構築競爭新優勢的迫切需要。展望發達國家及國內主要經濟帶和城市圈,無疑都在搶佔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跑道,試圖通過數字經濟為城市發展提速賦能。
2019年10月,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重慶、四川同時被確定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0年3月,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提出要共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這些無疑都為成都和重慶發展數字經濟帶來戰略機遇,吹響了共建數字經濟試驗區的衝鋒號,為重新配置資源要素提供了戰略契機。從發展數字經濟的潛力來看,成渝地區作為西部經濟腹地和戰略後方,以全國1.9%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6.9%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國6.3%的經濟總量,發展數字經濟空間和潛力巨大。從發展數字經濟的產業基礎來看,成渝兩地產業相近,兩地電子計算機產品產量佔全球1/3,汽車整車產量佔全國18%,同時也都在搶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要素吸附力強,產業應用場景廣泛,具備打造有區域帶動力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羣的潛力。從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來看,根據騰訊研究院發佈《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19)》顯示,在數字中國總指數城市100強中成都和重慶分別排名第五、六名,僅次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西部地區遙遙領先,充分印證了成都和重慶在數字化方面的實力。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深刻認識到,共建數字經濟發展試驗區不是一個城市的獨奏,而應該是成渝經濟圈的大合唱。成都、重慶要秉持共商、共享原則,充分發揮好各自優勢,堅定不移地推進試驗區建設,彼此成就,實現數字經濟產業鏈協同發展。
成都,“一業帶百業”,數字經濟前景可期
(一)用精準的產業政策體系進行超前佈局。從政策供給來看,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2017年11月,印發《關於營造新生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意見》,提出要重點發展數字經濟等六大新經濟產業形態,構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經濟產業體系。2018年3月,印發《成都市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技術廣泛應用,《實施方案》重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信息技術軟件、信息技術硬件、數字技術應用4大領域,加快下一代信息網絡、新興軟件服務和電子核心產品製造3個方面13個重點產業發展,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進數字技術與智慧城市互動發展。從組織保障來看,在全國率先成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着力打造最適宜新經濟成長的城市。兩年來,成都“從零起步”,初步形成了新經濟城市形態定義和應用場景設計,建立了以產業發展規劃、城市機會清單、新經濟統計體系等為標誌的政策體系和產業生態,共識正在凝聚、人才正在集聚、動能正在形成、生態正在變革,發展環境和氛圍正在加速構築城市“軟實力”,在新一線城市和中西部地區表現亮眼,發展數字經濟具有不可估量的動能。
(二)借勢產業功能區打造數字經濟帶。近年來,成都堅定不移依託14個產業生態圈和66個產業功能區發展新經濟,不斷明晰定位和功能,堅定不移完善配套設施,增加人才、資金、項目等要素供給,取得了一系列成效顯著的成果,這為成都借勢發展數字經濟奠定了很好的組織保障基礎和要素供給。目前,成都產業功能區已經集聚工程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超過1200家,新動能培育明顯。
藉助產業功能區的成功,成都市圍繞產業功能區來打造數字經濟產業帶,大力提升產業集聚和創新能力。在數字經濟的發展空間佈局上,在成都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一源雙核四帶”生產力佈局中,依託新經濟活力區、成都芯谷、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天府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功能區打造數字經濟帶。數字經濟帶承擔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字經濟產業高地、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創新水平、加快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重要功能。在數字經濟帶中,各相關產業功能區加快佈局新基建,積極推動功能區重點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大力研發新產品,構建數字經濟發展載體的新場景和新模式,爭取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上做出創新示範。如天府智能製造產業園加快5G產業聚集,推動共建5G無人駕駛研究院,打造5G智能交通應用示範場景,並探索建立5G裝備產業園。
(三)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和應用場景可期。成都發展數字經濟的產業基礎良好,着力依託特色產業撬動應用大場景。在供給側,成都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正在形成“芯-屏-端-軟-智-網”為一體的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網絡通信、電子元器件、雲計算等領域形成較強優勢,是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全國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國軟件名城”。另外,成都市軟件服務業規模居中西部第一,是中西部地區軟件服務業發展領軍標杆城市,這都為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在需求側,成都市數字經濟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在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不斷釋放成都發展數字經濟的新需求。與此同時,成都搶抓信息化發展機遇,如引進中電熊貓、京東方、華為、騰訊、中國網安等知名企業,依靠龍頭企業引領數字經濟發展。
重慶,把大數據智能化作為重要抓手
(一)以大數據智能化戰略引領數字經濟發展。目前,重慶正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利用已有數字信息化和製造業基礎,促進智能產業、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協同發展。2017年,重慶市提出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把大數據智能化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2018年,出台《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0年)》實施方案,深入實施大數據智能化戰略,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二)依託“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加速產業數字化。近年來,重慶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壯大,截至2018年末,全市數字經濟規模達4360.5億元,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5.6%,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重要增長點。同時,借力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重慶也在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借勢不斷壯大智能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與數字經濟日益蓬勃發展交相輝映。
在建設“智造重鎮”進程中,依託3000多家大數據智能化企業,不斷壯大“芯屏器核網”智能產業集羣,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汽車、電子等優勢產業實施智能化升級、綠色化轉型,推動企業完成智能化改造和“上雲上平台”等。在建設“智慧名城”進程中,重慶通過不斷挖掘大數據商用、政用、民用價值,加快發展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旅遊等,並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配套,不斷滿足人民羣眾高品質生活需要。同時,重慶不斷加強數字經濟應用推廣,探索新的應用場景,聚集高端創新資源,不斷增強數字經濟發展活力。
(三)數字經濟產業園集聚效應明顯。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園區。2018年以來,重慶市全面推行“雲長制”,在數字經濟領域新業態、新產品和新模式不斷湧現。在產業集聚方面,重慶依託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兩江雲計算產業園、重慶仙桃國際大數據谷、中國智谷(重慶)科技園等,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如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硬件和軟件服務等數字經濟業態快速增長,吸引了大量數字經濟企業和人才的聚集,累計入駐數字經濟企業4000餘家,聚集研發人員約1.5萬人。同時,圍繞“雙城經濟圈”建設,兩江新區積極推動數字經濟產業園、禮嘉智慧公園、兩江協同創新區三大創新平台建設,不斷吸引數字經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兩江,積極打造國家級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為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積澱了很好的基礎。
對策建議
成渝共建數字經濟發展試驗區要把數字經濟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主動對標對錶,充分挖掘發展潛力和承載空間,引導我國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進而實現成渝城市羣高質量發展。在未來發展數字經濟上爭取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強化雙城戰略融合力度。強化組織領導,為試驗區創建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牢固樹立“巴蜀一家親”理念,切實強化“川渝一盤棋”思維,發揮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作用,統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工作。研究編制數字經濟發展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實施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和行動計劃。研究推進成立數字經濟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開展重大前沿問題研究,為重大工程和戰略決策實施提供智力支撐。
(二)打通數字經濟產業鏈和創新鏈閉環。結合共建數字經濟試驗區,成渝要因地制宜規劃發展各具特色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羣,重點探索數字產業集聚發展模式,促進創新要素在成都和重慶間流動和共享,聯合打造一批數字經濟示範產業集羣和園區,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依託兩江新區與成都天府新區等,重點在汽車、電子、智能製造等優勢領域開展一批項目合作,率先打通兩個新區數字經濟領域產業鏈和創新鏈,以創新鏈部署資金鍊,激勵龍頭企業研發投入。圍繞數字經濟重點行業領域發展需求,以行業數字化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為重點,鼓勵骨幹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在成都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開展關鍵共享技術聯合攻關,構建多層次自主創新體系,提高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
(三)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一是實施“場景+龍頭企業+生態”為主導的數字經濟行動計劃,打造一批標杆應用場景,集聚一批龍頭企業。二是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聚焦數字產業化,大力發展電子信息製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聚焦產業數字化,加快傳統產業應用數字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投入產出值。三是引導企業發展工業互聯網,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等,推動工業經濟向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轉變,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升級。
(四)加快推進數字化建設和治理進程。一是強化數字政府基礎支撐能力,加強成都、重慶兩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加強電子政務內外網、政務雲平台等政府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力爭在交通、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顯著成效的數字應用場景示範標杆項目,數字技術與政務服務、城區運行、公共服務等深化融合。三是提升政府數字化監管水平,通過大數據提升事中事後監管規範化、精準化和智能化水平,營造良好的數字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和氛圍。(工信部賽迪智庫研究室副主任 尹訓飛 工信部賽迪智庫助理研究員 楊帥)
(來源:成都《先鋒》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