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中國經濟上半年先降後升,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這一成績得來不易。海外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中國能成為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其背後展現的強大經濟恢復力令人矚目。
基礎好才能恢復快,中國經濟恢復力來源於改革開放以來蓬勃成長的各類市場主體。到2019年年底,中國已有市場主體1.23億户,其中企業3858萬户,個體工商户8261萬户。疫情發生以來,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抗擊疫情、奮力自救,中國經濟在上下一心的合力推動下實現恢復性增長。
4月14日,江蘇(高郵)金飛達電動工具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齒輪齒軸加工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裏·薩克斯表示,中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實現3.2%的增長“非常鼓舞人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長劉宏表示,從一季度萎縮6.8%到二季度增長3.2%,數字的變化表明中國經濟已經逐漸走出疫情陰霾。
阿根廷中國問題專家、國家參議院顧問盧卡斯·瓜爾達認為,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二季度同比增長4.4%是大部分企業復工復產的結果。未來隨着更多企業正常運轉,中國工業產出會更樂觀。
新意足才能走得遠,中國經濟恢復力離不開新動能的崛起。中國數字經濟耕耘多年厚積薄發,不僅在疫情期間助力保障社會平穩運行,也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優勢。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4.8%,數字經濟已然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疫情期間,新動能持續逆勢增長,為中國經濟復甦提供強大動力。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
中國互聯網經濟的強勁表現令瓜爾達印象深刻。他説,雖然上半年中國消費同比下降,線下消費受到疫情抑制,但線上消費增速持續加快、佔比不斷上升,不少電商平台逆勢上揚,激發了新的消費潛能。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線上消費加快擴張,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4.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8.4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
5月17日,浙江省杭州市的5G農貿市場——駱家莊農貿市場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交易、客流等相關情況。(新華社記者韓傳號攝)
保障多才能勢頭足,中國經濟恢復力得益於政府保障市場主體措施的密集出台和迅速落實。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實施的財政政策積極有為,貨幣政策穩健靈活,兼顧針對性和時效性的各項措施精準聚焦經濟運行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12.09萬億元,同比多增2.42萬億元,絕大部分新增貸款投向了實體經濟。數據還顯示,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達8.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9500億元,增幅12.8%,增量和增幅都為近年來最高,並重點向中西部和困難地區傾斜。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餘虹認為,中國有龐大國內市場和充滿活力的區域經濟,加上政府有針對性地推出財税和金融舉措支持企業,這對經濟恢復增長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現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韌性和潛力。
中國經濟上半年穩步復甦為下半年持續恢復打下堅實基礎。海外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不應錯失中國發展機遇,要放眼長遠,增強合作共贏。
巴西經濟學家羅尼·林斯説,得益於疫情防控措施得當,中國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快推進,中國經濟正穩步復甦,這將有助於世界經濟擺脱疫情影響。
馬來西亞新亞洲策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表示,中國是東盟的重要夥伴,中國二季度經濟數據對東盟國家來説是一顆“定心丸”。在疫情得到緩解後,只有通過加強區域合作與協調,並致力於實現可持續、平衡和包容的增長,東盟國家才有望實現強勁復甦。
英國工業聯合會負責人卡羅琳·費爾貝恩表示,英中關係對英國全球競爭力和更廣泛的利益至關重要,英國不應錯失中國發展機遇。
在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首席執行官讓-保羅·安鞏眼中,中國是全球供應體系中的“創新加速器”和“穩定器”。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優勢不僅來自成本和規模方面,更源於其市場潛力、質量、創新和可持續性,”安鞏説,“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而新的全球化將以開放合作和數字創新為基礎,中國將發揮更大作用。”(執筆記者:許蘇培;參與記者:王麗麗、夏立新、倪瑞捷、陳威華、趙焱、林昊、熊茂伶、於佳欣、徐永春、周蕊、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