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永續債前8月發行近3800億,供需失衡拋壓初現

政策支持之下,永續債已成為銀行“補血”的重要途徑。今年以來,銀行永續債發行進一步擴大,據Wind資訊統計,前8個月,銀行永續債發行規模達3781億元,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3150億元,其中,中小行是發行主力軍。

但在發行升温的同時,還需注意的是,近期二級市場上銀行永續債存在拋壓現象。天風證券研報顯示,步入8月以來,在信用債收益率保持相對穩定的背景下,銀行永續債估值(收益率)持續上升;另外,8月銀行永續債月度換手率較7月有明顯下降,反映近來市場買盤弱化,對銀行永續債表現有所擔憂。

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主要是由於近期銀行永續債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受監管政策影響,主要投資機構的配置需求減弱;另一方面,疫情衝擊之下,銀行資本補充壓力加大,進而導致永續債供給壓力增加。

中小行發行漸入快車道

銀行永續債誕生於2019年初,首單由中國銀行完成,隨後其他國有大行、股份行相繼跟進;2019年4月,民生銀行發行了首單股份行永續債;7個月後,首單城商行永續債落地;2020年4月,農商行永續債也實現了零的突破。至此,永續債在主要銀行類型方面實現全面覆蓋。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今年已有20家銀行發行了永續債,發行數量達22只,發行規模為3781億元,均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其中,5月發行規模最大,達939億元。

對於銀行而言,加快永續債發行並不難理解。一方面,受疫情影響,銀行業承擔着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責任;另一方面,隨着資管新規等監管規則的落地實施,銀行表外業務迴歸表內,再加上成立理財子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金融科技子公司等,均造成了資本消耗,銀行資本補充壓力加大。而永續債作為可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利器”,無疑受到銀行的青睞。

從銀行類型上看,20家發債銀行中,包括5家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分別是中國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還包括13家農商行、1家城商行和1家民營銀行。發債規模上,國有大行和股份行仍然佔據絕對地位,比如,農業銀行以1200億元的規模高居榜首,隨後依次是郵儲銀行800億元、招商銀行500億元、中國銀行400億元、平安銀行300億元。

據悉,農行今年1200億元的永續債發行規模創下了我國債券市場上最大規模發行紀錄,也標誌着該行連續三年大體量一級資本補充工作的完成。以2019年底風險加權資產計算,1200億元永續債將提升農行一級資本充足率近0.8個百分點,對該行資本補充成效顯著。

相較之下,中小行發行規模並不算高,但不可忽視的是,永續債發行中,中小行的隊伍正在進一步擴大,佔總發行銀行數量的七成還多,而在去年,中小行發行數量僅為3家。發債的中小行中,江蘇銀行、杭州銀行、華融湘江銀行發行規模位居前三,分別為200億元、70億元和53億元。

北京某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相比大行和股份行,中小行內源資本補充能力有限,再考慮到銀行資產質量不斷承壓,部分地區中小行自身盈利差,資本補充需求更加迫切,而且當前永續債發行的相關配套制度也在持續完善,利於中小行發行。”

另從發行利率上看,中小行永續債的發行利率明顯高於國有大行和股份行。比如同樣是在3月16日發行的“20瀘州銀行永續債01”和“20郵儲銀行永續債”,前者的票面利率為5.8%,後者的票面利率則為3.69%。這體現了銀行內部風險溢價的差異化。

穆迪金融機構部副總裁、高級信用評級主任諸蜀寧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從包商銀行事件後,債券市場的定價基準發生改變。以前銀行差別化定價並不明顯,更多是參考債券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而如今,將信用風險也考慮進去了。”永續債作為其他一級資本工具,帶有減記條款,且無法分紅並不構成違約,基於此,相比中小行,國有大行觸發永續債減記等風險較小,得到市場的認可程度也更高。

銀行永續債前8月發行近3800億,供需失衡拋壓初現
買方需求減弱,拋壓出現

儘管今年銀行永續債發行保持高位,但從月度上看,6月以來,發行規模略有下降,8月僅發行了385億元;與此同時,發行利率也明顯走高,如8月發行的3只永續債的票面利率均在4.5%及以上。其中,農行8月發行的“20農業銀行永續債02”票面利率為4.5%,較此前5月發行的3.48%票面利率高了102BP。

二級市場上,天風證券研究顯示,進入8月,信用債收益率整體相對穩定,處於窄幅震盪,但銀行永續債估值卻仍處於上升趨勢;對應到二級成交來看,8月銀行永續債月度換手率較7月明顯下降,反映近期市場對於銀行永續債有所擔憂,買盤弱化使得成交活躍度有所降低。

前述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出現拋壓主要是由於銀行永續債市場的供需變化,尤其是在需求方,受監管政策影響,如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的加速、現金管理類理財監管辦法的出台等,使得機構對永續債配置需求減弱;此外,也受到了來自資金面的衝擊,近期流動性處於相對緊平衡狀態,信用債市場整體處於震盪調整之中。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銀行永續債的投資者通常包含保險公司、銀行理財、保險資管、券商自營、部分基金專户等,其中,銀行理財是主力。但隨着資管新規淨值化轉型與非標壓降等要求的落實,銀行理財面臨着多重壓力,而永續債期限一般偏長,存在期限匹配上的不合。

另外,華泰證券固收分析師程晨還分析稱,永續債發行時,投資者和發行人會計處理上的不一致,即發行人計權益而投資人計債權,也對市場需求產生影響,進而導致了近期永續債的拋壓加劇。

實際上,2019年1月28日,財政部曾發佈《永續債相關會計處理的規定》(下稱《規定》),再次提及了投資人與發行人應採用一致的會計處理。根據《規定》提出的發行人確認永續債會計分類的三大標準,多數永續債均確認為權益工具, 但從投資端來看,一直出現分歧。

今年5月以來,各金融監管部門又陸續下發政策文件提及永續債會計處理問題,再次引發市場關注。“監管政策對銀行永續債會計確認的邊際變化,對於投資機構的永續債需求有一定影響。”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説。

比如,對於銀行理財而言,由於銀行永續債不設置利率調升條款且可以計入其他一級資本,因此更有可能在會計確認時確認為權益,而一旦被確定為權益資產,將影響銀行理財相關產品的投資組合,從而使得銀行理財對銀行永續債的需求減弱。“雖然短期內考慮到商業銀行補資本的訴求,監管對銀行永續債確認為權益亦會審慎,但新增需求仍然會受到影響。”孫彬彬提到。

除了需求端,還有來自供給端的壓力。前述券商分析師稱,當前,銀行在非標回表的大背景下,資本補充壓力仍然較大,預計年內永續債發行將繼續維持在高位。也有觀點稱,考慮到2019年最後四個月銀行永續債發行量高達2546億元,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供給壓力將持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93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永續債前8月發行近3800億,供需失衡拋壓初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