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識別財務數據,業務與財務融合角度識別上市公司造假

  沒有現金流支持的利潤是假利潤,而且還有可能進一步損害企業現金流。經營性現金流是銷售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這才直接反映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沒有現金流支撐的盈利,都是浮雲。

  1、 現金流量表看起來很簡單

  利潤需要有現金流的支撐,但是這個説法有些片面,或者激進,或者只是想表達現金流的重要性吧。三大報表,各有各的用處,各有各的原理,是相輔相成的,必須要先了解一個企業,並且三張表之間聯繫起來分析,才能做出結論。要不然還要利潤表幹嘛呢,直接把銀行明細打出來,不就是最清楚的現金流水賬嗎?

管理會計識別財務數據,業務與財務融合角度識別上市公司造假
  再者,還是説一定要先了解企業,如果企業間存在債權債務抵消的問題,或者三角債,這樣的話就是不產生現金流的,但業務依舊存在。銷售沒有回款,購買沒有付款,但是營業成本、營業收入依然。或者以物易物的貿易,它也並不產生現金流。所以,先了解一個企業吧,才能下結論。

  2、那麼應該怎麼看現金流?

  首先和資產負債表一樣,先看結構。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分別靜態分析其淨額,流出,和流入,看各自的比重和貢獻。

管理會計識別財務數據,業務與財務融合角度識別上市公司造假
  然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比如,如果一個企業經營性應付隨着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而減少了。那麼説明這個企業可能業務出現萎縮,但是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可能擴大了。經營性應付,其實就是由應付賬款、應付票據和預收款組成的。

  企業現金流量的結構,就是那三大塊,經營性現金流我通常會去看淨流量,投資性現金流通常會去看現金流出量,而籌資性現金流通常關注現金流入量。

  1、經營性現金流—經營活動其對企業的補償

  首先是折舊和攤銷。其次是利息的支付,這裏要注意到,在利潤表中,利息是要被減掉的,而在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現金流中卻沒有減掉利息,因為利息支付被分類到籌資活動中。然後就是支付的現金股利。這些其實都是在用經營性現金流量,來解決企業的持續經營的問題。再之後,有富餘的錢,才用於再投資,進行擴大再生產。

  當然,再回到資產負債表去看,比如企業的折舊可以延長,可以少支付利息或者少分配股利,那麼就可以調節現金流量。所以,現金流量表本身,也取決於會計政策,籌資狀況和分配政策。

  2、投資活動現金流—與企業戰略有關

  它與資產負債表對應的關係。對外,主要用於股權投資。對內,它可能流向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固定資產原值和預付賬款,而這都意味着企業的擴張。

  而對於利潤表來説,因購建固定資產,擴大生產規模,勢必會導致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和毛利的增長。

  但是如果對比去看,有可能會出現現金流出與收入成本等項目並不匹配,購建了很多的固定資產,收入可能並不見長。這也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比如,新增的固定資產可能與本期的業務無關,也可能與未來的業務也無關,也可能是企業今年利潤不錯,為了想把明年的利潤做的更多,推遲確認了收入等。

  而且,投資活動,對合並利潤表之間,也有很大的影響。總之,投資活動是企業的一種戰略,我們會考慮投資會形成哪些資產,並且在利潤表中它的投資效益會何時體現。

  3、籌資活動現金流—取決企業是否有錢

  如果經營性現金流非常好,足以應付需要的投資,也沒必要進行籌資。但實際中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銀行借款,為了維繫一種融資環境,與銀行保持良好的關係。雖然沒有必要非得進行融資,但是企業仍然會進行一部分貸款。

  最後,企業報表是相輔相成的,現金流量表其實就是對貨幣資金的補充,利潤表其實就是對未分配利潤的補充,沒有説哪個數字有用哪個數字沒用,所有的數字之間,都是有着密切的關係的。只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才能具體的感覺出企業的血液的流動。

  3、上市公司做大利潤的基本邏輯

  根據“資產=負債 所有者權益,利潤=收入-成本和費用”會計動態平衡式,做大利潤無非就是虛增收入或少計費用,且為了使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平衡,增加的利潤要有增加的資產或者減少的負債相對應。此外,一些粉飾行為還要通過洗出資金進行體外循環等方式來粉飾現金流量表。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連續幾年虛增利潤,那麼資產負債表上的某一個項目或幾個項目就會明顯異常,例如現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數目會特別大,並且往往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會與淨利潤不匹配,數額相差很大。這一邏輯就是我們識別財務造假的基本方法。

  目前上市公司如果編造出過分的沒有現金流量的利潤,非常容易受到市場的質疑,所以不乏一些上市公司在粉飾利潤的同時也粉飾現金流量。但再怎麼粉飾現金流量,沒錢就是沒錢,總不至於造假幣吧。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可觀,它的經營現金流持續地高於淨利潤或與淨利潤離差不大,而其貨幣資金出現持續大幅下降,應付款項持續上升,這就説明其經營現金流並未給該公司帶來資金鍊的改善,這個時候,要看看該公司有沒有到處瞎投資的行為,如果沒有,就該查查這家企業是不是財務造假了。

  4、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例分析

  曾經“超級白馬股”康美藥業,2019年因被查出財務造假,股價由28元跌至2.57元,市值蒸發超千億,至少50萬投資者慘遭損失。康美藥業最終被證監會定性為虛增收入,緣起於以下幾個財務指標異常。

  1、貨幣資金的真實性

  康美藥業發佈公告稱,2017年年報中貨幣資金多計近300億。於是我們翻閲了2017年年報。年報顯示,貨幣資金絕大部分為可隨時用於支付的銀行存款。銀行存款會產生利息,300億的資金就算是活期也會有不少利息的。

管理會計識別財務數據,業務與財務融合角度識別上市公司造假
  那麼,會不會多計的這300億本應產生的利息沒有體現在報表裏呢?

管理會計識別財務數據,業務與財務融合角度識別上市公司造假
  我們發現,公司2017年的利息收入為2.7億,我們簡單換算了一下,銀行存款的年利率約0.8%。也就是説,這300億的銀行存款確實產生了利息收入了,如果是活期現金,確實收益不會太高。但是如果按照現在通常的理財收益約4%的年化收益率計算,0.8%的現金收益就算比較低了。當然,公司也不太可能將賬面現金全部用作理財投資,所以暫且從這個角度看,這300億還真的在賬面上。——到此,我們不禁感嘆,這財務數據造假是花了真功夫了!

  2、營運管理

  企業的營運管理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營業收入,若營運管理相關衡量指標發生較大變化,而營業收入以及其他利潤指標沒有相應的較大變化,同樣也反應報表的虛假性。

  然而,我們在上圖該公司年報中看到,在闡述公司生產模式時,提到庫存的週轉天數應該在3個月左右,約90天。但從我們計算的數據來看,2017年的存貨週轉天數為216天,要大幅高於90天。因此,從這一點上看,公司的經營數據並不符合實際闡述的情況。

  3、淨現比低於“1”

  在會計中,有兩個原則是亙古不變的,權責發生制和現金收付制。這兩個原則“相輔相成”,共同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儘管利潤表上,可能有一個漂亮的淨利潤額,但是實際中,卻不一定有現金流入,因而需要淨現比這個指標來進行衡量。淨現比是指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佔淨利潤的比重,一般情況下,淨現比應大於1,因為根據會計原理,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只包含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税費,除此之外,固定資產折舊、利息支出等並不在其中,説明經營活動現金流出額小於“營業成本 期間費用 所得税”,那麼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應大於淨利潤,即淨現比應大於“1”。

管理會計識別財務數據,業務與財務融合角度識別上市公司造假
  但從康美藥業的現金流量表上,很明顯可以發現,2016年-2018年,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一直未突破17億元。淨現比小於1,説明公司實現1元的淨利潤,流入的現金根本沒有1元,2018年第1季度甚至需要倒貼6元以上。

  而淨現比小於“1”,無外乎幾種情況:經營性現金流入較少,比如應收賬款增加;經營性現金流出過多,比如應付賬款減少、存貨增加。反觀康美藥業,其應收賬款、存貨的增加是十分明顯,應付賬款也有增加但並不明顯。康美藥業淨現比小於“1”,且經營性現金流為鉅額負數,説明其收入、淨利潤的可靠性較差,不排除人為“虛增”的嫌疑。

  4、應收賬款在營業收入、流動資產中均佔比畸高

  從應收賬款的明細來看,2018年末按信用風險特徵組合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是最主要的應收帳款,而壞賬準備計提為8%左右。從應收賬款的賬齡明細來看,2018年末信用期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佔比87%,而一般認為賬齡越長,回收風險越大,因而信用期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越多,則認為説明應收賬款回收情況不會太差,質量較好。但,從另一角度講,2018年處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前夜,康美藥業可能正在通過偽造應收賬款的方式虛增業績。

  5、存貨數量居高不下

  從2016-2018年的財報上,存貨佔流動資產的比重逐年上升,尤其是2017年第4季度,該比例達到67.3%,存貨佔總資產的比重也達到54%,這意味着,康美醫藥的資產裏有一半都是存貨。難道這是整個醫藥行業的常態?然而,平均而言,整個醫藥行業的存貨佔總資產比只有12%左右。迥異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存貨佔比,不能不引起關注。

  5、財務造假與業財融合

  財務虛假作為企業舞弊的方式之一。其背後動機,國內外學者做了許多研究,其中最有名的要數舞弊三角論、GONE理論和企業舞弊風險因子理論。

管理會計識別財務數據,業務與財務融合角度識別上市公司造假
  舞弊三角論最早由美國註冊舞弊審核師協會的創始人、現任美國會計學會會長史蒂文·阿伯雷齊特提出,這一理論主要提出壓力、機會和藉口是企業產生財務舞弊行為的三要素。其中,壓力是行為動機;機會是指可以進行財務舞弊且不被發現或者可以逃避懲罰的機會;藉口,則是指舞弊人員必須找到合適的理由,使舞弊行為與自身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相符。若要最終引發財務造假行為,這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舞弊三角論認為,必須要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系統來消除舞弊的機會要素,同時還要消除壓力和藉口要素才能真正抑制企業財務造假行為。

管理會計識別財務數據,業務與財務融合角度識別上市公司造假
  GONE理論認為,舞弊由貪婪、機會、需要和暴露相互作用而成,四者共同決定了企業財務舞弊的風險程度。四要素是企業財務舞弊產生的四個條件,即舞弊人員有貪婪的慾望或者道德水平低下,而又在經濟利益或其他方面面臨着財務造假的壓力,並且只要存在舞弊機會、認為事後不會被揭發而暴露出來,就會產生舞弊。

  筆者認為,在當前互聯網浪潮下,“業財融合”(即業務、財務和信息技術的三位一體)有利於優化完善企業內控,減少財務虛假的現象發生。

  其一,業財融合強調企業業務、財務會計、管理的融合,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要充分了解企業的業務運作狀況,並且能夠充分利用財務管理中的業財融合提升企業的業務質量。故而業財融合的財務分析主要是對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的整合和共享,需要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溝通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財務數據不能與實際業務脱離,避免企業通過簡單調整財務數據、忽略業務事實,進行財務造假的行為,確保了財務數據的真實有效性。

  其二,業財融合源於互聯網時代,需要藉助於信息技術,取代傳統的簡單重複的會計錄入、核算工作,這就從技術層面上,通過與各方數據的快速比對,減少由於人為工作而帶來的數據錯誤,保證了財務數據的真實有效性。

  其三,推進業財融合倒逼企業財務管理的優化升級。業財融合對基礎工作,比如票據的管理、填寫,檔案歸檔的規範性要求較高,因為一旦基礎工作不規範會對後續工作造成極大的麻煩。此外,業財融合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更高。而當前各方推進業財融合,這勢必會引發對基礎工作、人員素質等方面的新一輪升級,從而形成一種倒逼機制,促使人員素質的提高,企業內控的優化完善,財務質量的提高。

  本文來源:李紅雨 馬靖昊 左券財税律師

  證書介紹

  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認證,簡稱MAT,是由中國總會計師協會(中總協)頒發,是中國管理會計人才鉑金級證書。初級認證主要面向中基層從業者和大學在校生,中級認證主要面向能力和經驗兼具的中高級從業者。學員在接受相應培訓、參加並通過由中總協主持的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考試後,可取得相應級別管理會計師證書。

管理會計識別財務數據,業務與財務融合角度識別上市公司造假
管理會計識別財務數據,業務與財務融合角度識別上市公司造假
  證書特點

  中國本土管理會計權威認證:

  中總協頒發、報考條件寬、週期短、成本低、含金量高、就業競爭力強

  適合人羣

  l 想進入管理會計崗位的財務和非財務人員

  l 有一定經驗期望進一步提升的財務人員

  l 未來想從事財務相關崗位的在校學生

  l 期待能力拓展的其他崗位管理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16 字。

轉載請註明: 管理會計識別財務數據,業務與財務融合角度識別上市公司造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