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進出口超預期 下半年外貿怎麼走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國研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發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淵。
魏建國表示中央及時到位的政策落實到了實處;趙晉平認為民營企業在穩定進出口的增長中功不可沒;徐奇淵認為下半年中國外貿相對較為樂觀,明顯好於全球總體情況
上半年進出口雙雙超預期!
據海關統計7月14日發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2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2%,降幅較前5個月收窄1.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7.71萬億元,下降3%;進口6.53萬億元,下降3.3%。
其中,6月份出口、進口雙雙實現正增長。從季度看,在經歷了一季度震盪後,二季度進出口有所回穩。今年二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7.67萬億元,同比下降0.2%,降幅較一季度收窄6.3個百分點。從月度看,自4月份起出口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6月份當月進出口同比增長5.1%,其中出口增長4.3%,進口增長6.2%。此外,上半年進出口還有以下特點:民營企業進出口逆勢增長、對東盟進出口延續增長態勢、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出口增長較快等。
如何看待上半年中國外貿超預期的表現?下半年外貿的總體趨勢可能是怎樣的?下半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段,如何穩外貿?新京報就這些焦點問題對話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國研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發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淵。
焦點1
如何看待上半年中國外貿超預期的表現?
魏建國:
“中央及時到位的政策落實到了實處”
上半年外貿取得成績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央及時到位的政策落實到了實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六穩”還是“六保”,外貿都佔據了重要的地位。同時,高層領導多次就外貿工作召開會議,作出部署。
不僅是中央,各地各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出台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比如,引導金融機構加強信貸、信保、擔保等融資支持,紓解外貿企業的資金問題等。
第二,民企在外貿出口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半年,作為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的民營企業進出口6.42萬億元,增長4.9%,佔我國外貿總值的45.1%,比去年同期提升3.5個百分點。疫情暴發至今,外貿企業克服了復工復產難、接不到訂單或者訂單取消等困難,積極開拓跨境電商等渠道,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辦法尋找出路。
第三個原因是外部形勢為中國外貿出口提供了有利的條件。3月份以來,隨着中國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當疫情在全球蔓延、其他國家生產暫停的時候,中國率先實現了復工復產,防疫物資、家庭消費產品等明顯增加。
趙晉平:
“民營企業在穩定進出口增長中功不可沒”
上半年進出口表現好於預期,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表現好轉、尤其是出口連續三個月實現正增長,與中國有效的復工復產有着直接的關係。二季度以後,復工復產的全面推進既幫助企業完成了手上已有的訂單,同時也為獲得新訂單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二,疫情發生後,“擴大國內市場採購、出口轉內銷”等政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8.55萬億元,佔我國外貿總值的60.1%,比去年同期提升0.4個百分點,這説明在國內要加大料件和零部件的採購,以滿足出口的需要,也進一步説明國內產業鏈進一步趨於完整。
第三,民營企業在穩定進出口的增長中功不可沒。上半年進出口的數據已經顯示,民營企業的進出口,尤其是民營企業的出口佔據了我們出口的半壁江山。如果沒有民營企業這塊進出口的增長,上半年外貿下降的幅度會更大。
第四,從外部環境看,全球主要市場逐漸開始重啓,全球主要市場所在國家的疫情還沒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在加劇,但歐洲和美國都在重啓經濟,這在客觀上會有再次暴發疫情的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穩定和增加中國外貿的外部需求。
徐奇淵:
“海外市場出現供給-需求的巨大缺口 中國搶得出口先機”
一季度出口增速大幅下滑,主要是疫情對我國製造業產生了供給衝擊,導致無法及時出貨。同時,外部需求也正處於走弱的趨勢當中。這些因素共同導致1-3月的出口表現較弱。
4月以來我國出口好轉原因有:第一,部分推遲的一季度出口訂單,推遲到了二季度出口。當然,訂單因素並不是主要的原因,實際上二季度也面臨着原有訂單取消的問題。第二,二季度以來,口罩、呼吸機等醫療產品的出口大幅上升,可以解釋一部分出口的好轉。第三,二季度以來,疫情在東亞以外的地區進一步蔓延,嚴重衝擊了各國經濟。一方面,許多國家的生產秩序受到了衝擊,供給出現問題。但另一方面,各國財政、貨幣政策大舉寬鬆,對居民、企業部門進行紓困,使得需求面保持相對穩定。這時候,海外市場就出現了供給——需求的巨大缺口。而中國率先復工復產,使得中國的出口搶得先機,在全球出口市場份額大幅上升。
焦點2
下半年的趨勢如何?
魏建國:
“下半年進出口增速會超過去年”
下半年外貿會繼續延續上半年外貿好轉的勢頭,我相信全年外貿進出口完全可以實現正增長。原因如下:
第一,中國製度的優越性會在穩定外貿進出口上發揮積極作用。我們的制度可以有效地調動、統籌銀行、海關、物流等部門和行業,從而使得各部門一起全力保外貿。
第二,貿易方式大體包括一般貿易、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三種,中國現在是全球唯一的三種貿易方式並存的國家。疫情之下,中國的一般貿易和來料加工貿易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怎麼辦?我們的外貿企業開始發力發展跨境電商,跨境電商在出口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相信下半年跨境電商會有更大的作為。
第三,下半年全球經濟會越來越依賴中國。上半年我們對東盟進出口延續增長態勢,東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相信,未來東盟會越來越依賴中國。實際上不只是東盟,從全球來看,目前只有中國有效控制住了疫情,歐盟、美國的復工復產並不順利,疫情後世界經濟會越來越依賴率先復甦的中國經濟。
我相信,下半年中國進出口增速不僅實現雙雙正增長,而且增速會超過去年外貿進出口增速。
趙晉平:
“下半年外貿的穩定增長會是一個波動的趨勢”
首先,下半年外貿表現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還是來自於疫情。客觀來看,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疫情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存在進一步擴大的可能,甚至有些已經控制疫情的國家可能在下半年還會暴發第二波、第三波,基於這個不確定性,我們外貿的外部環境仍面臨很大不確定性。
第二,下半年政府要繼續加大支持企業的力度。在下半年我們還面臨着就業、經濟增長下滑等壓力,下半年擴大和促進進出口的壓力也會進一步凸顯。作為企業來説,要通過出口去謀取新的市場空間,作為政府來説,支持企業的政策力度要繼續加大以穩定進出口,從而穩定全年的經濟增長。
第三,我們從出口已經連續三個月實現了正增長,雖然增幅不大,但是對於扭轉一季度以來外貿大幅下降的趨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下半年在人為政策的因素加上市場的因素之下,多數月底外貿增速可能會出現增長,但這個增幅不會太大。而且下半年外貿的穩定增長會是一個波動的趨勢,這種趨勢會在一定意義上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如果疫情進一步蔓延,甚至輸入性疫情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的話,不排除我們的外貿發生逆轉的風險。
此外,從商品結構上看,上半年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防疫物資的出口增長較快,對帶動進出口的回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居家消費品、日常消費品的出口在上半年也不錯。預計下半年這兩類物資的出口將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對於我們的外貿趨穩將繼續做出比較大的貢獻。這是因為很多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在客觀上還面臨比較大的疫情衝擊或者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也有一些國家或者地區不可能在短期內具備生產這些物資的能力。
總之,對於今年外貿能否恢復到去年的水平,我個人持謹慎樂觀的看法——如果我們的外貿能夠和去年持平,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好的結果了。
徐奇淵:
“絕對來看不樂觀、相對看較為樂觀”
下半年外貿總體趨勢仍將呈現兩大特點:絕對來看不樂觀,仍然面臨較大壓力;相對來看較為樂觀,明顯好於全球總體情況。
其中,下半年外貿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疫情持續發酵,外部需求同比仍將大幅萎縮。雖然我國出口在全球市場份額處於歷史高點,但外部需求總體縮水,中國的出口也將繼續面臨壓力和較大的不確定性。
下半年外貿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國際收支失衡成為一個潛在的問題。中國出口逆勢好轉、貿易順差顯著上升,服務貿易項下的旅遊等傳統的逆差項目又大幅收縮,因此我國的國際收支順差在二季度會達到一個較高的規模和GDP佔比。這種狀況是否持續,取決於疫情在全球的發展,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是如果持續時間較長,可能會引發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彈。
焦點3
下半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如何穩外貿?
魏建國:
“企業也要努力抓住訂單,並進行轉型升級”
下半年如何繼續打好外貿這場仗,我的建議有:第一,從政府層面,繼續有效落實、加大穩外貿的各項政策,合力支持外貿企業的發展。此外,政府要幫助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加大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第二,外貿企業自身也要努力抓住訂單,積極轉型升級。下半年有聖誕節、新年等假期,是外貿訂單集中的季節,外貿企業要做到早聯繫、早接單、早出貨。另一方面,外貿企業抓住當前的時機,努力把企業從小而散向特而精轉型,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產品質量,轉變全球對中國製造的印象。
趙晉平:
“穩外貿的預期目標應該是穩份額而不是穩增長速度”
首先,我想強調的一點是,疫情帶來巨大的衝擊,在當前疫情仍然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時候,要想避免外貿增速不出現下降,這是很難實現的事情。因此,我們“穩外貿”的預期目標也要做相應的調整——我們的預期目標應該是重在穩份額,而不是穩增長(速度)。只要我們半年或者全年進出口的份額在全球的份額不但沒有降低,反而保持了比較穩定的狀態,這就説明在疫情衝擊之下,我們的外貿具備了一定的韌性,我們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優勢。
為了實現穩外貿目標,政府應當做到六個方面的保障。其一是保企業。如何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是穩定企業隊伍的重中之重。現在實行的税費減免政策非常必要,但如果按照“底線思維”考慮,隨着疫情加速蔓延,這些政策的實施力度應該進一步加大,實施的期限應進一步加長。其二是保員工。一些國家疫情之下采取了一定時期內嚴禁企業裁員,在企業正常支付員工工資條件下提供相應比例的補助、臨時性減免企業員工個人所得税等方式幫助企業保員工,值得我國參考和借鑑。其三是保訂單。政府可以通過降低進出口通關成本、減免關税等方式來幫助企業降低成本以提升訂單獲取競爭優勢。其四是保渠道。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平台建設,特別是政策支持方面推出更有力度的舉措是非常重要的。其五是保資金。提供有效的融資保障防止企業因貨款回收困難導致資金鍊中斷。其六是保研發。政府可以為企業研發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併為企業做好待產員工技術培訓支付費用,促進微觀主體創新技術、產品和生產方式創新。
徐奇淵:
“可以把‘穩外貿’的目標改成‘穩外貿企業’”
首先從理論研究來看,一般來説,外貿出口受到價格的影響相對較小,而收入是一個更重要的影響因素。現實情況是,其他很多國家經濟大幅下滑,企業和居民部門的收入下降,投資和消費需求疲弱。其中,後面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所以,這個時候如果目標是穩外貿,效果可能並不好。具體來説,就是通過補貼外貿企業,把商品價格壓下來,便宜賣給其他國家。這可能導致三個結果:第一個可能的結果是價格效應並不明顯,畢竟收入減少了,價格下跌也難以大幅刺激國外的需求。第二個可能的結果,通過價格彈性在兩邊的分配,很多國內提供補貼的錢,可能最終補貼給了國外的消費者,肥水流入外人田。第三,這可能加劇國際貿易失衡,引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彈。
因此,我們可以把“穩外貿”的目標改成“穩外貿企業”,具體就是出口轉內銷。這也正是當前國家的政策導向之一,符合國內循環為主的提法。具體的發力點,就是代工企業。中國很多的代工企業產品品質、質量很好,但缺乏品牌、設計能力。而在疫情衝擊下,代工企業迎來一些難得的機遇,比如代工產品的替代方——外國的一些大品牌現在不能正常工作了,從外國進口的一些品牌受到影響,代工企業的產品就可以向國內市場進行填補。
第二個很好的機會是代際紅利,90後不喜歡用媽媽的品牌了,而媽媽的品牌都是名牌、流行的品牌,但是新一代消費者喜歡標新立異、喜歡小眾和個性化的產品。如果政府加以適當的引導,比如品牌方面的扶持、幫助,國內大市場的重塑,將有希望看到一批代工企業趁勢崛起。它們的產品品質質量完全可以達到國際上的先進水平。同時,代工企業成長起來、替代國際大品牌,其附加值也可以提高。這對於我國的產業升級也是非常重要的。
A16-A17版採寫/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侯潤芳
A16-A17版圖片(除署名外)/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