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昨晚,一則證監會要開閘券商牌照給銀行的消息讓整個金融業為之振奮:如果該消息屬實,暫停了十多年的券商牌照終於又要開閘了。按照該報道稱,此次開閘還是要發放兩張。但為什麼給銀行,市場猜測諸多。
市場有分析認為,這或意味着金融行業迴歸混業經營。不過,財聯社記者採訪多位專家均表示,如今金融業並非簡單的混業經營的概念,而且銀行業早已實現了綜合化經營。此時開放牌照給銀行業,從宏觀上要引導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
“現在的監管也比以前更有完備,更有準備。”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時表示,如今金融控股的相關管理辦法或已成型,這也為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提供了監管的依據。
實際上,去年9月《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的徵求意見稿出爐,並寫入今年央行工作日程。儘管該《辦法》的使用範圍為“實際控制人為境內非金融企業和自然人的金融控股公司”,但業內人士認為,有些規則也適用於所有的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為相關管理搭好監管框架,讓中國整個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規則日趨完善。
時隔十餘年再開閘?
或為改善中國市場融資結構
相比較其他牌照,券商牌照已經十餘年沒有再度新發了。2006年,證監會暫停發放券商牌照,並鼓勵行業整合,化解當時野蠻生長帶來的風險。時至今日,如果此次證監會券商牌照發布的消息屬實,那麼意味着這個塵封已久的牌照即將再度引入新的資源,而引導銀行業資源進入資本市場一直是改革方向之一。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從宏觀上講,當下開閘券商牌照實際上是為了金融供給側改革,進一步發展直接融資市場,改變當下間接融資為主導的現狀。
實際上,近年來,中國監管層一直在引導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包括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資本市場、為銀行業發放基金牌照等。今年以來,監管高層也均頻頻對此表態。
今年5月,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公開講話稱,將繼續推動提高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權益投資活躍度。而在6月份的陸家嘴論壇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對“支持資本市場發揮更廣泛更積極的作用”作出了表態,並稱中國銀保監會擬推出六項舉措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包括批設更多銀行理財子公司,加大權益類資管產品發行力度,推進銀行與基金公司、銀行與保險公司等各類機構深度合作等。
然而,時隔十餘年再度開閘,銀行為什麼可能成為監管層的首選?
曾剛認為,給銀行業發放券商牌照,實際上是增加資本市場的參與者,並將商業銀行的資源和優勢,注入到資本市場,促進整個金融結構的優化和金融效率的提升,這也是我國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核心之一。
“商業銀行的客户資源比較豐富,幾乎覆蓋了絕大多數企業,在此基礎上,銀行可以給企業提供綜合化服務。”曾剛表示,一些銀行除了券商牌照以外,已經具備了幾乎所有的金融牌照,其之間的相互協同作用,可以給愜意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
董希淼則認為,對整個社會來説,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容易下降槓桿率。發放券商牌照給銀行,也可以打破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之間的壁壘。“直接融資的發展對創新性的業態是很好的事情。”
迴歸混業經營?
金融控股監管或將出爐
十餘年前因為風險而暫停發放券商牌照,十餘年後或再度開啓牌照發放,是否意味着迴歸混業經營,又增加了相關風險?畢竟上世紀九十年代將券商與銀行分開,就是為了杜絕混業經營帶來的那相關風險。
“可能看上去像是迴歸混業經營,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柒財智庫高級研究員畢研廣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再度發放牌照意味着資本市場的風險如今已經較小,需要更多的新資源進入這一市場;而發給銀行券商牌照,實際上風險總體可控,而大型金融公司全牌照也是趨勢之一,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從監管上,金融控股公司的相關管理辦法或也即將落地,這意味着從政策層面監管層已經做好準備。
實際上,銀行業早已為客户提供綜合化服務,不少銀行也早已具備證券行業相關牌照,如券商、私募等牌照,但大部分均是成立控股公司持有相關牌照,併成立子公司持有,風險相互隔離。
“現在的綜合化經營與上世紀90年代的混業經營並不一樣。”曾剛表示,讓銀行在綜合化發展,並非此前簡單無序的混業經營,而是更高層面上的波浪式的前進。從形式上看,是讓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再度融合,但從監管環境和制度環境來説,兩者有很大差異,此前沒有相應的監管體系和規則,也無監管力度,所以形成了混業的風險。
曾剛進一步解釋道,近年來,中國的監管規則不斷推進,並對跨市場風險和跨部門的風險管理建設防火牆制度,並對整個體制管理進行規範性,包括跨部門的包關聯交易等。如今監管體系、制度已經越來越完善,中國金融市場也有跨市場監管的統一監管的能力,再加上的今年將下發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體制,以金融機構為主體金融控股公司的相應監管框架已經形成。
實際上,去年9月《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的徵求意見稿出爐,儘管該《辦法》的使用範圍為“實際控制人為境內非金融企業和自然人的金融控股公司”,但曾剛認為,但是這類管理的框架和一些基本的規則,有可能有些規則也適用於所有的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總體來講,該辦法會讓中國整個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規則日趨完善。那就這樣的環境下,銀行的綜合化的風險就能得到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對券商影響重大?
新晉銀行系券商能力或是關鍵
實際上,如今已經有部分股份制銀行手持券商牌照,市場普遍認為,開閘後首批牌照或將花落四大行之手。董希淼也預測,此次如果消息屬實,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獲得牌照概率更高。
進軍券商行業對於銀行而言,董希淼表示,獲得券商牌照,可以幫助銀行打通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壁壘,為客户提供一體化的服務,一些較大的客户不僅具有貸款的需求,也有IPO的需求,而有了券商牌照之後,相關業務更便於開展,這也讓銀行在息差縮小的背景下,增加非息收入,進一步改善盈利結構。
如果四大行進軍券商行業,是否意味着會對現有券商形成強有力的衝擊?不少業內人士十分擔憂,當下的券商格局可能將因此有所變化:銀行握有更多的客户資源,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打通,讓銀行的券商業務充滿想象力。
畢研廣認為,四大行如果進軍,經紀業務的想象空間不大,很可能更傾向於發力保薦服務。從經紀業務上來講,開户類業務如今市場趨於飽和;但在基金產品、債券類產品銷售上具有優勢,可以跟自身體系內的子公司進行聯動。而由於相關企業客户資源較多,科創板上市等保薦業務充滿想象空間。
不過,曾剛則認為,銀行系券商雖然具有不少的優勢,但並不會讓現有的券商市場出現顛覆性的變化。
“銀行也有其劣勢。”曾剛表示,股權融資與債券融資的性質具有差異性,有了券商牌照,銀行短期內有能力、有意願去做均是問題,這也需要較長的能力建設過程,核心競爭力也要通過慢慢去培養。
與此同時,曾剛認為,銀行與券商的文化和激勵機制均不同,監管環境也不同:銀行相對審慎風險規避,而投行約為看中是成長性。“現在的話呢,銀行並不具有這個這樣的文化,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去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