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疫後經濟前景 華僑華人盼與中國發展同頻共振

(兩會·僑聲)看好疫後經濟前景 華僑華人盼與中國發展同頻共振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冉文娟)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正常運行軌道,也為全球經濟蒙上陰影。後疫情時代,中國是否仍是僑商投資興業的熱土?華僑華人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扮演着何種角色?正值全國兩會期間,該話題受到僑界人士熱議。

英國中華總商會執行主席、漢普集團董事長楊騰波分析,中國經濟正面臨內部新舊動能轉換以及全球性經濟衰退、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產業鏈脱鈎傾向等多重因素的挑戰。“我們必須正視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但也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將在艱難中穩步恢復,持續向好。”

“政府工作報告很大程度上強化了我們對未來的預期”,楊騰波舉例,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出,要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走出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政策並未侷限在應對疫情損失的短期刺激和恢復上面,改革和開放貫穿報告全文,這會帶來結構性的、長期的新紅利。”

全國政協常委、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亦認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有限的。“中國經濟將繼續展現極強的韌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他表示,“將不斷加大在內地的投資力度,與祖國共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嘉祥交通(亞洲)集團董事局主席姚志勝表示,今年兩會所釋出的利好經濟和營商信息,不僅有助於提振全球合作信心,也有利於穩定各方的政策預期。

基於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樂觀判斷,多位僑商認為,眼下的“危”中有“機”,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換代為廣大僑資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疫情之下國家加快推進5G等新基建的投資建設力度,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應用不斷向大眾生活、企業經營、教育培訓等各個領域滲透”,許榮茂認為,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居家辦公、虛擬會務/商務、線上教學等新業態和新模式在疫情結束後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

為此,他建議僑資企業要分析研判市場形勢和國家政策,搶抓市場機遇,企業自身要進一步練好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此外,還應強化科技創新和互聯網思維,以科技賦能產品,以創新推動發展。

姚志勝認為,僑資企業要從國家產業轉型、百姓生活方式轉變和市場變化中尋找機遇。例如,由疫情引發的在線業務、國家一系列扶持電商的創新措施等,便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空間。此外,僑資企業更要加強研發和引入新產品、新技術,積極推進科技成果應用於“疫”後復工復產,加速技術、資本、人才與產業的新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中一系列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目標、舉措,同樣為海外僑商提供了廣闊機遇和舞台。

楊騰波説,“華僑華人是中國經濟走出去、引進來的重要力量,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德科技創新中心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唐志紅長期致力於中德兩國科技研發領域合作交流,她表示“中德兩國在科技創新領域中有巨大的合作空間,未來將更積極地推動兩國合作,共建研發機構,促進中德企業共同發展,建立中德創新發展生態圈。”

“未來,隨着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隨着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和升級,越來越多商機將湧現到華僑華人面前。”楊騰波説,廣大僑商要提前佈局做好充分準備,與中國經濟同頻共振,在為中外經濟交流與合作貢獻價值的同時,也成就自己的事業。(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3 字。

轉載請註明: 看好疫後經濟前景 華僑華人盼與中國發展同頻共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