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上證綜指首次亮相 更加客觀真實反映上市公司整體表現

7月22日,實行近30年的上證綜指迎來重大優化。新修訂的上證綜指編制方案主要涉及三方面:剔除風險警示股票、延長新股計入指數時間和納入科創板上市證券。

完善指數編制方案是國際主流指數的通行做法。此次上證綜合指數編制方案修訂充分借鑑了國際指數編制修訂經驗,立足境內市場發展實際,剔除風險警示股票、延長新股計入指數時間,並納入科創板上市證券,有利於上證綜合指數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滬市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具體來看,指數樣本被實施風險警示的證券,從被實施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從指數樣本中剔除。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的證券,從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計入指數。日均總市值排名在滬市前10位的新上市證券,於上市滿三個月後計入指數,其他新上市證券於上市滿一年後計入指數。在上交所上市的紅籌企業發行存託憑證、科創板上市證券將依據修訂後的編制方案計入上證綜合指數。

7月22日,市場表現平穩。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報收於3333.16點,上漲0.37%。

在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看來,上證指數“脱胎換骨”,中國股市自此有望走出“慢牛”行情。“長期以來,‘炒新炒小炒差’現象是中國股市的頑疾,指數失真情況明顯,此前上證指數並不能完全反映中國經濟發展的真實情況,也不能完全反映中國核心資產屢屢創歷史新高的客觀事實,近10年來指數投資者在上證指數上並無突出表現。”李大霄認為,上交所發佈的關於修訂綜合指數編制方案順應了廣大投資者的需求,有望解決“炒新炒小炒差”所帶來的指數偏差,中國股市有望步入新階段,準確反映中國經濟增長,反映上市公司業績,有助於樹立投資者信心。

光大證券金融工程團隊表示,本次修訂在“剔除劣幣”的同時,引入更完善的成分股臨時調整機制,並納入科創板股票,更能反映上交所上市公司的股價特徵。同時,目前跟蹤上證綜指的產品並不多、規模有限,通過數據測算,被動資金部分對成分股的衝擊較小,因而此次指數編制方案的調整並不會給市場帶來衝擊或者不利影響,更多是促進市場穩定發展。(本報記者 温濟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66 字。

轉載請註明: 新修上證綜指首次亮相 更加客觀真實反映上市公司整體表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