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正在加速推進,券商、基金、期貨行業開放步伐都在加速。《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目前,外資控股券商的隊伍擴至7家,出現1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3家外資正申請中國公募基金牌照,此外,首家外資100%控股的公募基金也呼之欲出。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説,更多外資券商等金融機構的出現,釋放了資本市場加快對外開放的政策信號,也展現了決策層對金融業和資本市場引入更多市場主體、繼續激發市場活力的政策意圖。
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有關舉措》,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
此後,證監會明確了放開的具體時點。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持有期貨公司股權比例可至100%。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在此背景下,不少外資機構對加大投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發展表達了積極的意願。
近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佈的信息顯示,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擬轉讓所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9%股權,轉讓價格是70億元。如果交易順利完成的話,上投摩根將有望成為首家外資100%控股的公募基金。
除了上投摩根外,還有不少外資巨頭在積極申請中國公募基金牌照。8月21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顯示,今年4月1日,貝萊德、路博邁兩家外資資管機構正式遞交公募基金設立申請。5月19日,富達遞交了申請,成為第三家提交公募基金牌照申請的外資機構。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説明國內金融改革和開放在不斷進行。外資積極申請公募基金牌照也是對國內資本市場前景看好的體現。
與此同時,目前外資控股券商的隊伍已擴至7家。今年6月1日,瑞信集團宣佈完成對瑞信方正的增資,取得在華合資券商的控股權。至此,國內已有7家外資控股券商,除了瑞信方正外,其他6家分別是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高盛高華證券、匯豐前海證券。
陶金表示,證券業對外開放加快,是對資本市場的長期利好。雖然外資在短期內可能增加資金流動,加劇資本市場波動,但是長期來看,在加快提升市場競爭性的同時,引入更為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更加理性的機構投資資金,有利於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對全球而言,中國的進一步開放,對資金流動和配置在全球範圍內的效率提升也作用顯著。
期貨業方面,6月18日,證監會發布公告,核准摩根大通期貨有限公司股權變更。摩根大通期貨獲批成為中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這也是中國金融業擴大對外開放政策推出後,誕生的首家由外資獨資的金融持牌機構。
“中國市場十分龐大,證券、基金和期貨行業已取得長足進步,外資十分期待進入中國,希望從中國龐大的金融市場需求中分享紅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説,中國證券行業將在規則、投資風格上將逐漸和國際並軌。
郭一鳴表示,外資券商和基金公司進入,勢必會給國內同類企業帶來較大的競爭壓力,不過,外來壓力會推動國內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其次,外資勢力的加入,也使得國內證券行業更好地和國際接軌,有助於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推進。
談到未來券商、基金和期貨公司的開放時,郭一鳴表示,我國資本市場在不斷改革和完善制度,就是在為外資金融機構提供更加便利的環境。在國內巨大市場的基礎上,隨着改革的加速以及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會有更多的外資券商、基金、期貨公司出現,將進一步促進國內資本市場繁榮發展。
“未來會有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出現,這是一定的,但出現的頻次快慢,可能要看金融業整體開放的程度。”盤和林説。
陶金認為,從交易開放層面看,中國資本市場對外資在吸引力、投資便利度上有了很大提升。相比而言,對外資金融機構的開放步伐還可以再快一些,目前還只是起步階段,仍然還有較大空間。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