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為進軍安防之際,海康威視大股東竟欲減持近60億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財經

「 1 」

華為進軍安防,誓言五年內做到行業第一

近日,華為新聞不斷,先是應對美國方面的持續壓力,在上游芯片領域擺脱美國影響,擬增大自研能力,同時向聯發科、展鋭拋出繡球,擴大采購量,並追加在台積電投片的5納米5G基地台晶片訂單。

業內專家預計,華為的這套組合拳打下來,將會足夠滿足華為近兩年的消費級5G芯片需求。

在滿足近期需求的同時,華為也正在積極尋找相關芯片的非美國替代生產線。有媒體報道稱,華為正試圖説服三星及台積電為其打造非美系設備的先進製程生產線,且兩大芯片廠都已收到這項要求且開始積極規劃,甚至傳出三星已有一條7納米且採用非美國設備的產線,正為華為海思試產。

當然,在積極謀求解決方案的同時,華為現在面臨的業績壓力和政治壓力也逐步加大。就在今天凌晨,加拿大法院再次駁回華為前首席財務官的獲釋要求。此前國內外媒體一致認為,獲釋與否是美國是否放鬆對華為管制,甚至是中美關係是否緩和的風向標。

在政治壓力的步步緊逼之下,華為的海外市場業務開拓受阻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未來,如果上游芯片供應鏈承壓嚴重,其消費級產品性能升級必然落後於競爭對手。

為了能夠挽回頹勢,華為必須開拓新的產業鏈條。

這次,華為盯上了安防。

5月25日,在華為2020年新品發佈會上,華為機器視覺領域總裁段愛國在接受新聞記者採訪時放出豪言,在智能安防領域,華為三年內要做到第二,五年之內做到業內第一。

用安防業務替代部分消費級終端的業務,背後邏輯在於安防產品市場足夠大,發展空間足夠廣,且安防產品業務模式與華為發家的服務器業務模式類似,具有可操作性;最為關鍵的,在於安防產業鏈對芯片的性能要求小於消費級終端業務。

「 2 」

海康威視瑟瑟發抖 “碎片化市場”護城河或無法在5G時代存活

華為此言一出,令國內曾經的安防龍頭——海康威視瑟瑟發抖。

海康發家的業務,就是安防。最新調查顯示,海康威視作為千億市值公司,自身佔全球視頻監控設備市場份額高達37.94%,連續七年蟬聯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名。

依靠專業的技術儲備和牢靠的產品服務,海康威視在短短10年時間,營收增長15倍。

但持續高速增長背後,卻是一個行業趨於飽和的現狀。海康威視的營收增長速度,從2017年開始,就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

更何況,現在還有華為在外圍虎視眈眈。

海康威視不是沒有想到過外來者攪局。去年,胡揚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反覆強調安防市場需求的碎片化現狀。

“安防市場增長得很快,但卻是一個‘小’市場。一方面市場容量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大,不然,千億(銷售額)級別的公司早就出現了。房地產市場很大,通訊市場也很大,所以在這些行業能夠培育出一些大公司。6000多億美元的手機市場是真的很大,才能有蘋果、三星等公司出現。大家以為傳統安防業務市場很大,所以加大投入。潮起潮落,最後發現想象與現實差距很大,有些就選擇退出了。安防市場的‘小’體現在這是一個非常碎片化的市場,用户不集中,應用很分散,產品也很分散,客户的定製化很多,建立一個從滿足客户碎片化需求的開發響應、到快速交付能力的建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

話分兩頭説,服務一個“碎片化”的市場,天花板的出現必然會很突然。但是從傳統安防升級為5G時代AI安防的過程,必然會促使安防市場的“碎片化”需求成為過去。

去年10月,中國移動和華為在共同撰寫的《5G時代智能安防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中就提出,5G AI安防時代,安防業務將更加全域化,自由化和簡捷化。

未來安防設備可能不再是採用中控-線路-終端模式進行佈局,而是採用輕便、靈巧的小型一體化系統,機動性強,隨裝隨用,並且自動接入高速網絡,實現真正的設備模塊化,一套服務就可以覆蓋大部分應用場景,破除碎片化魔咒。

「 3 」

資本運作最實在A股套現王的求生之路

花朵財經認為,看一個股東説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做什麼。

比如,大股東和一致行動人拋出增持預案並不重要,關鍵是增持預案有沒有執行力。

海康威視的老總對自己的業務如何自吹不重要,關鍵是他資本運作方向和套路。

華為宣佈進軍安防市場的當天,海康威視(002415)股價暴跌6.61%,市值蒸發185億,這也是今年2月3日千股跌停以來的最大跌幅。

而在這之前的5月23日,海康威視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龔虹嘉擬在未來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即不超過1.87億股。而以當天的收盤價計算,減持金額或可高達約56億。

而這,已經不是龔虹嘉第一次減持海康威視的股票。

提起龔虹嘉,業內很長時間都稱其為“中國版孫正義”。不到20年,除海康威視外,龔虹嘉成為另外兩家A股上市公司中源協和(600645)和富瀚微(300613)的股東,並分別出任董事長和董事一職。

現在看,龔虹嘉除了學習孫正義如何在科技行業挑選標的之外,也學會了孫正義及時套現的手段。而且,龔虹嘉還對孫正義的套現手段,進行了A股特色式的改造。

股權質押套現,定增之後減持,配合一致行動人進行大宗交易維持股價,一個不差。

今年3月14日,海康威視公告稱,龔虹嘉、胡揚忠收到中國證監會的《結案告知書》,以及浙江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公司副董事長龔虹嘉、總經理胡揚忠在增減持股份過程中未向海康威視報告為他人提供融資安排的情況,違反了相關規定,兩人被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處罰歸處罰,但結果,很成功!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1年到2018年期間,龔虹嘉先後出手21次已經減持套現146億元,套現金額加上目前持股金額合計高達522億元,是初始投資金額245萬元的2萬倍還要多。

直到,華為出現的那一天。

如果説2018年之前的海康,還能憑藉穩健的財務基本面進行大股東減持甚至股權互換的遊戲,那麼2019年之後的海康,再玩同樣的套路,就是在懸崖邊抹黑走路——作死的節奏了。

如前所述,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為576.58億,同比增15.69%;扣非歸母淨利潤為124.15億,同比增9.36%,兩項數據均創下上市以來的新低,淨利潤增速更是首次跌破兩位數。

對營業收入增長的下滑,公司表示主要由於政府訂單的下滑。過去政府訂單的主要驅動是“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等,但就目前的攝像頭覆蓋率來説,城市的攝像頭覆蓋率相對較高,特大城市北上廣深的攝像頭擁有量已經很高。

公司在智能安防領域的佈局,還沒有展開。之前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局面,也因為產品質量問題屢遭詬病(詳見花朵財經3月18日《董事信披違規,存儲產品深陷“顆粒門”,海康威視市值蒸發900億》)。曾經被給予厚望的海外業務,如今也因為去年10月初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的一紙禁令而遭受重創。

內外受困,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

這個時候玩資本運作的套路,是心野膽子大,還是想腳底抹油開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