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配權益技術先行 銀行理財子公司後台系統齊變陣

本文轉自【證券時報網】;

隨着監管要求的2020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時間節點臨近,部分業務發展靠前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向“固收+”轉型,投研體系正面臨重構。而鮮為外界所關注的是,在這一過程中,為各項業務開展提供底層支撐的IT系統也在迎來變陣。

“開業包”與“展業包”

銀行理財子加速轉型過程中,為各項業務開展提供底層支撐的IT系統也在迎來變陣。

“理財子公司管理人變更正在加速,產品相繼由母行遷移過來之後,理財子的業務量急劇上增,對‘開業包’的需求就更大了。”恆生電子銀行解決方案專家盧德成告訴記者,理財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主體,和以前作為母行的資管部門,面臨的業務規則、監管要求都有變化,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之後,部分業務系統甚至要解耦化重構、獨立建設。

他介紹的“開業包”,包括了理財登記過户系統、投資交易系統、反洗錢系統、估值系統,以及子公司資管運營業務系統平台。這些對理財子從牌照批籌到最終持牌開業展業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開業包的基礎上,他還總結了理財子公司的“展業包”。“理財子未來要構建自己豐富的產品線,就需要其他業務技術系統。比如募集端方面,打造理財子自身的直銷體系,包括客户交易訂單系統、CRM以及門户網站等企業渠道經營工具等;在投資端,要豐富投前研究、投後的決策分析;在運營端,搭建理財子統一的數據中台,升級資管淨值化運營模式,提升運營效率。其他還有包括理財子公司監管要求的流動性管理、壓力測試、淨資本管理等輔助性的工具系統,來滿足監管要求的展業基礎。”

“銀行理財子如果加配權益類投資,但是系統卻是照搬原來的話,肯定不能解決問題。”京東數科副總裁徐葉潤向記者分析,“隨着權益類的增加,一般來説就是要麼從零開始,完完全全從底層的數據開始做集成,要麼就是引進不同的權益類交易系統,在上面進行資產配置,進行資產管理。”

“銀行在大類資產配置上具有優勢,這一塊的專業能力非常強。但是權益類市場所面向的債券、衍生品、貴金屬以及其他的商品期貨,都有可能開展投資,一些對投顧交易系統等各方面的需求都會冒出來了。”盧德成透露,在該項業務上,目前恆生電子合作的就有6~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

自研還是外採?

徐葉潤向記者介紹,通過與行業合作獲得的反饋,銀行理財子對金融科技的訴求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種是從最底層的基礎設施開始,從0開始搭建數據層;第二種是在自有的數據層基礎上,將各種不同的交易系統融合,並實現一個總的管理體系;還有一種是資產配置體系。

記者注意到,大中型銀行尤其是國有大行,如工行、農行、建行、郵儲銀行理財子公司談到未來發展布局時,都表達了金融科技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來看,大多都設立了金融科技部,強調將金融科技作為運營支撐。

盧德成了解的行業情況是,“行業內開業的理財子比較少選擇整體打包的方式進行採購,針對目前已經開業的理財子,銀行大部分還是選擇以單系統為主,比如BTA、投資交易、估值系統等。”他認為,“未來,隨着批籌的區域性中小銀行越來越多 ,選擇一家專業化的金融供應商承建大部分的理財子全面解決方案系統,理財子專注業務領域發展,可能會是未來趨勢。”

銀行理財子是選擇自研還是偏向於外部合作?盧德成的答案是,根據業務具體分析,“工具類、標準化類的系統,外部多家廠商都有技術經驗和開發產品,可比價、外購性價比高;關乎自身專業化核心業務能力,比如投前研究、內部數據中台構建等,可以選成熟的廠商做合作研發。”

“大行體量規模大,科技實力強,而且在行業內發揮着示範效應,有要求也有能力做到核心技術系統的自主可控。”華東某銀行科技部負責人評價,“和第三方合作,需要平衡好自研和外採的關係。”

淨值型理財產品

餘額突破10萬億

“一款理財產品從設計到最終發行、募集,並沒有那麼簡單也不會那麼快,不過確實有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理財以直接投資於權益類資產或間接通過FOF(基金中的基金)的形式加配權益類資產。”華東某券商金融業分析師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光大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在推出的“陽光金2號”是一款股債混合類產品,就提出“不低於80%投資固定類資產、不超過20%投資權益類”,業績基準掛鈎滬深300指數、整體比例10%,權益品種以ETF為主。

從2018年二季度開始,權益類產品數量、規模開始攀升。截至2019年末,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10.13萬億元,佔全部存續餘額的43.27%,淨值型餘額及佔比持續快速增長;2020年4月末,商業銀行表外理財規模達25.9萬億元,年初以來增加2.5萬億元,主要來自企業及居民理財投資增加。

“(隨着淨值化轉型加速)理財產品破剛兑後,投資者舒適區被打破,風險偏好或被動提升,部分或流向權益類產品。同時,理財投資非標受限,產品收益率無法再通過非標提升——理財子公司需及時佈局權益類產品,增加產品競爭力。”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原有的固收類產品優勢受擠壓,銀行需要克服權益投資短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07 字。

轉載請註明: 加配權益技術先行 銀行理財子公司後台系統齊變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