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經濟大家談 | 以“雙循環”保障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財經

本文轉自【人民論壇網】;

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

劉瑞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因此,我們需要兼顧國內外的環境變化,需要兼顧短期和中長期的考慮,保障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保持

經濟增長要充分發揮國際經濟循環的有利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貫強調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兼顧關係搞好平衡。這是一種改革開放初期的綜合平衡思想。前不久,黨中央提出實現“雙循環”的想法,具有特殊意義。所謂經濟“雙循環”是指國內經濟循環與國際經濟循環之間有機聯繫的交互聯繫與溝通,是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利用關係平衡的新意境。在過去一輪的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們較好地實現了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的內外平衡,取得積極成效。現在新的一輪經濟全球化即將開啓,我們需要通過“雙循環”爭取實現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再平衡。

就外部循環而言,首先,維護和改進以WTO為代表的經濟全球化平台,是疫情之後要做好的事情。中國一直積極推進和維護經濟全球化。可以説,中國與經濟全球化結為了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WTO組織以及聯合國等國際性組織的機制改革,並將經濟全球化的理念從經濟共同體提升到安全共同體、健康共同體、衞生共同體、環境共同體的新高度。與經濟全球化結伴而行是基本點。

美國正在成為阻止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反對力量。但是,美國這個打算是會落空的。其一,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力量不是政府而是市場力量,其中關鍵的力量是跨國企業和全世界的消費者。美國政府設置的種種阻礙經濟全球化的柵欄都可以被市場力量所消融和化解。其二,世界經濟聯繫已經極其廣泛而深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複雜格局。除非是世界經濟格局大洗牌重組,否則一些技術性、戰術性手段是難以割斷彼此之間的聯繫的。其三,經濟全球化給幾乎所有國家和人們都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利益好處,中國固然是受益方,然而其他各方包括美方在內也是受益方。

其次,“一帶一路”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向世界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從2013年提出,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運營,短短7年時間,認同並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及地區已經遠遠超出預想。“一帶一路”平台搭建起來之後,取得許多成就,如中歐班列、中國在沿線國家開展的工業園和大型項目建設。我們要繼續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合作。

保持國內經濟自身良性循環的戰略性思路和方向

就國內重啓並保持經濟增長的具體措施而言,相關政府機構已經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比如上萬億元“新基建”規劃,上千億元企業減税措施,上百億元地方政府消費券發放,上百萬人就業安置安排措施,此外還有大量對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和援助,不一而足。從戰略層面考慮,我們還需要繼續着眼於中長期部署。保持國內經濟自身良性循環是比恢復經濟增長更加重要的任務。目前需要討論和認識如下戰略性思路和方向:

其一,建立更加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美貿易衝突是中方不希望發生的壞事,但是既然發生了,一定要把壞事變成好事,那就是針對暴露出來的短板趕緊補齊。疫情暴發之後,此事的急迫性更加突出。按照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設想,所謂高中低端產業和上中下游供應鏈都是必須擁有的。

其二,建立更加協調的區域經濟體系。國家已經通過推行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開發、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地區協調平衡戰略來縮小區域經濟之間的差距。未來,制定西部大開發二期戰略可以作為建立更加協調的區域經濟體系的切入點。西部大開發二期戰略工程需要更高站位和格局。西部再開發的重點是利用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實現西部經濟跨越式發展,讓資金流、商流、人流、物流從沿海發達地區反向流動到西部。

其三,努力建設高質量的價值鏈。建設更高的價值鏈需要在完善產業鏈和供應鏈基礎上做起,但是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建設高質量的價值鏈,可以加速增加居民收入,關鍵是培育經濟競爭力。

其四,構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良性循環體系。疫情的暴發顯示出實體經濟的重要性。疫情打擊最重的是實體經濟,克服疫情最關鍵的是實體經濟,恢復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是實體經濟。虛擬經濟服務於實體經濟才有自身存在的價值。重構虛實經濟體的利益分配格局是構建良性循環的關鍵。

原文責編/潘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