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新技術層出不窮,新業態風起雲湧,新模式激盪澎湃,這是中國經濟強勢回暖的寫照,也將匯聚起強大動力,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
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對經濟造成衝擊,但完全可以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把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壯大起來”。事實上,新業態新模式的茁壯成長,既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應對之舉,也是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作為。
新業態催生新職業,開闢就業市場新空間。就業是民生之本。無論是做好“六穩”工作,還是落實“六保”任務,就業都排在首位,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今年以來,在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以在線教育、直播帶貨、生鮮電商、互聯網醫療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獲得蓬勃發展,衍生出眾多新職業,行業內的企業招聘需求也逆勢上揚。以直播電商為例,除了後端的技術運維,僅在前端,就有網絡主播、主播經紀人、場景包裝師、直播講師、直播編輯、選品師等新崗位在不斷湧現。有報告顯示,今年1月1日到6月15日,直播行業的招聘需求同比上漲大約134.5%。無論是生產製造和建築領域技術革新催生的新職業,還是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孕育出的新職業,抑或大量健康照護服務需求派生出的新職業,都有廣闊的就業前景。顯然,在傳統行業受到疫情衝擊的背景下,新職業、新就業提供了就業崗位新的增量,有利於彌補空白、穩定就業市場。
新業態釋放新動能,激發轉型升級新活力。當前,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步伐正在加快,圍繞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角逐和競爭日趨激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催生的智能裝備製造、機器人、現代物流、互聯網金融等一批新產業新業態大量湧現,覆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正在極大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方式。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今年以來,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各種新業態釋放出的消費需求正在轉變為供給側的創新動能,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助推國內經濟恢復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想有效推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儘快完成經濟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就要把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作為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新業態提振新消費,增添經濟發展新引擎。消費對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連續多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疫情防控過程中,線上新型業態加快創新,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新型消費展現出強勁的生命力。隨着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創新,線上消費活力迸發,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對消費品市場增長貢獻率繼續提高,消費者得到了更多實惠和便利。前5月,即使受疫情影響,居民消費升級態勢依然明顯。全球各地的特色商品正通過電商平台“飛入尋常百姓家”。時下,居民消費加快升級,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不斷增長,各項擴大消費的政策正不斷見效,線上線下消費更加活躍,充分發揮新業態提振新消費作用,就能進一步夯實立足服務民生的國內大循環基礎,形成國內消費引領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就能從深層次上解決供需錯位問題,用強大的內部需求為經濟穩定運行保駕護航,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作者:森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