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明明:緩解銀行負債壓力 央行操刀降準仍有一定必要

  近期市場銀行負債端情況較為擔憂,關於銀行“負債荒”的討論也越發熱烈。從同業存單發行看,銀行主動負債的成本不斷抬升。從銀行負債端看,各家銀行存款營銷的壓力有所增大。臨近四季度,政府債券融資壓力以及跨季壓力已經使得銀行間流動性“水位”處於較低的位置。我們認為目前在商業銀行負債壓力整體增加的背景下,適度調降法定準備金率與“貨幣政策維持靈活適度”以及防範金融風險並不矛盾,僅僅依靠公開市場操作可能難以滿足銀行間的流動性需求,適度的降準仍有必要。

  存款增速的減緩到底有何影響:銀行很難保持一個穩定充裕的準備金水平。存款增速減慢對銀行間流動性的影響更多在結構性層面,由於客户將A銀行的存款轉移到B銀行反映了一筆超儲在A、B銀行間的轉移。2020年一季度結束後大型銀行新增的存款在全部銀行新增存款中的佔比處於下降進程;再進一步觀測結構性存款的變動可以發現,中小型銀行相較國有大行壓降了更多結構性存款,但中小行卻依舊獲得了更多的新增存款。存款增量整體轉向中小行導致了準備金結構的變化。由於新增存款更多的集中於中小行,超額準備金逐漸向中小行的轉移會導致資金面波動的加大以及常規公開市場工具調節效率的減弱。“縮量博弈”下超額準備金的不平衡即為銀行負債“難”的本質。

  還應該關注什麼:銀行間流動性期限結構更缺乏穩定性。負債的目的就是獲得一筆特定期限的資金用於經營,而一家銀行會盡可能的追求其(超額)準備金組成穩定,因此才會花大力氣存款營銷,而央行操作會直接影響其超額準備金的組成。因此除了存款結構的變化,我們還應當關注準備金池總量以及其組成變化。目前銀行準備金在總量處於縮減狀態的同時,其整體穩定程度還有所降低,前期降準帶來的資金面相對“穩定”已經不能維持。整體流動性結構已經逐漸由中長期穩定資金為主的狀態過渡至短期限不穩定資金為主的狀態。央行調控的結果是商業銀行更加追求其負債端穩定,更進一步加劇了負債“難”的現象。

  降準有利於促進“社融降成本”與“向實體經濟讓利”的政策目標。如果説上半年銀行體系通過較低的銀行間融資利率成功壓降了其負債端成本的話,下半年銀行體系的淨息差就可能受到負債成本上提的壓力,這對完成“社融降成本”以及“向實體經濟讓利”兩項目標是不利的。在商業銀行體系負債端壓力逐漸增大的時點,我們認為央行操刀降準的可能性在上升,而此時降準釋放的超儲預計也更多的將被銀行用於穩定其準備金結構,大概率並不違背“靈活適度”以及防範金融風險的政策方針,同時還有利於完成既定的政策目標。

  後市展望:我們認為目前銀行體系負債端不穩定的壓力在逐漸累積,央行操刀降準仍有一定必要。本篇對近期商業銀行負債“難”進行了系統闡述,在信用創造節奏逐漸放緩的時點,銀行間的存款營銷會對超額準備金結構產生一定衝擊,並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以逆回購為主的公開市場工具的操作效力。同時,央行近期貨幣政策操作較為保守,使得銀行穩定負債更加稀缺。經歷了8月份草木皆兵的債券市場後,我們認為央行操刀降準的可能性在上升,因此維持10年國債到期收益率將在2.8%~3.0%區間震盪的判斷。

(文章來源:明晰筆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信明明:緩解銀行負債壓力 央行操刀降準仍有一定必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