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新政為第三屆進博會“展品變商品”打破瓶頸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上海7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記者在“第三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採訪活動中獲悉,近日海關總署發佈了第三屆進博會支持措施和通關須知,其中新增的2條“增加暫時進境展覽品税款總擔保方式”和“支持進博會展品在展會結束後,轉入特殊監管區並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為實現進博會“展品變商品”打破了瓶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攝
在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青浦區海關關長朱珏偉介紹説:“按照過去的管理,展商在進博會上展示的商品,結束後需要退運出境,而現在這些商品可以進入海關的特殊監管場所,實現下一步的展示或銷售。這為今後保税展示展銷業務常態化發展、打造上海購物品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她還介紹,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保税展示展銷場所從去年10月正式運營至今,已經實現保税商品展示6570件,完成銷售2440件,銷售的商品貨值達1262萬元,海關征收税款213萬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攝
在離進博會舉辦場地國展中心不遠的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不少即將參加第三屆進博會的展商擺出琳琅滿目的商品供消費者嚐鮮:意大利南部的葡萄酒、日本北海道大米、西班牙火腿、馬來西亞榴蓮、比利時鮮奶冰淇淋……上海虹橋國際進口商品展銷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朱菁介紹,由於這裏沒有場租費,且不少商品直接從上游採購,這些商品的零售價格普遍比市場價格低10%至20%。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攝
在交易中心隔壁,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的虹橋商務區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倉)為進博會展商提供了提前存放商品的空間,還有半年的免租期,展商不必掐時間、算數量運貨入境。上海虹橋國際進口商品展銷有限公司供應鏈事業部經理李光林介紹,保税倉最大的優勢就是為企業減少資金佔用,“例如酒類商品交税額可能高達商品成本的50%,而存放在保税倉就不用先交税。”他介紹,保税倉內存放的貨物處於“境內關外”狀態,售出的商品立刻清關,其餘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