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金融機構惠企目標實現近六成 專家提示堅持商業可持續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財經

  本報記者 劉 萌

  8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以來,金融部門積極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措施,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通過降低利率、減少收費、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前7個月已為市場主體減負8700多億元,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明顯加大。

  此前的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部署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向企業合理讓利,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對於金融機構向企業讓利的“進度條”(完成近六成),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研究部副主任卞永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按照目前進度,應該可以完成全年目標。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的目標在於通過提高融資可達性、降低融資成本來救助企業和提振市場需求,讓實體經濟平穩復甦。因此,一方面需要擴張間接融資的信貸供給和直接融資規模,為實體經濟提供足量的信用支持,截至7月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速達到13%,比去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1月份-7月份企業債券融資達到3.57萬億元,幾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另一方面,融資成本也顯著降低,6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5.06%,比2019年末降低0.56個百分點。

  關於下一步金融部門如何繼續落實好為市場主體減負等金融支持政策,8月17日的會議中強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發揮結構性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

  陶金表示,用好結構性直達貨幣政策工具,需要確定貨幣政策支持的實體經濟具體產業和區域。資金要重點投向製造業、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小微三農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同時,有必要引導銀行進一步下沉業務,專注服務當地小微企業。

  卞永祖表示,由於中小微企業缺乏擔保資產,經營風險大,商業銀行普遍不願意給它們貸款。央行通過設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等貨幣政策工具,鼓勵商業銀行對它們給予一定的延期還本付息安排,以及提高對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比重。這樣的貨幣工具,更加強調了市場性原則,通過對金融機構提供激勵,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而不是央行直接提供資金給企業,這樣就避免了信用風險。同時,央行的激勵把金融機構和小微企業直接聯繫起來,撬動更大資金流入小微企業,也客觀上提高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保證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受疫情衝擊下企業資金週轉的需求和小部分投資需求,在經濟仍處於平穩復甦的情況下,製造業企業的融資需求總體上是有限的,信貸過快、過多增長也容易形成資金淤積和使用效率低等問題。”陶金提醒。

  此外,會議還強調要防範金融風險,提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可持續性。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穩,則金融穩;金融穩,則經濟穩。在當前經濟恢復的關鍵時期,必須要保證銀行穩健經營,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才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卞永祖表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一定要建立在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一方面,實體經濟經營困難,金融機構降低收費標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跟實體經濟共克時艱,也有利於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對實體經濟尤其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主要是通過商業金融機構來實現的,商業金融機構也具有運營成本,需要擁有一定的利潤,才能保證它們的正常運轉,從而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