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也翻車?專家:理性看待淨值波動

一直給人以穩健感的銀行理財產品打破了原有“人設”。近期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出現了大幅波動、甚至出現賬面浮虧的事件,迅速引發市場熱議。而在銀行業人士看來,這次只是淨值型產品的一次正常波動,此輪債市震盪直接導致了一些以債券為底層資產的銀行固收類理財淨值下跌。在資管新規時代,淨值型產品將成為主流,打破剛性兑付也將成為大勢所趨,投資者應理性看待淨值波動,謹慎選擇產品。而對銀行及理財子公司來説,提高投研水平也提上日程,考慮到債市將會持續調整,固收理財產品的表現將對不同機構的債市倉位回撤程度和交易能力形成考驗。

超200只產品淨值破1

近期,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出現了大幅波動。6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登錄招商銀行(港股03968)App發現,該行代銷理財子公司的一款固收類理財產品,從4月17日成立以來,期初淨值呈平穩增長趨勢,進入5月在債券市場快速且超預期連續調整之下,自6月3日該產品淨值跌破1,回落至0.9997,近一月年化收益率顯示為-4.42%。

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淨值破1的情況並不是孤例。6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中國理財網查詢發現,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內,共有200餘隻銀行淨值理財產品最新淨值低於1元初始淨值,且產品大多在4月下旬之後成立。

“這次是淨值型產品的一次正常波動,近期的債基一般淨值下跌都在1%以上。對比來看,銀行理財產品表現尚可。”在北京商報記者採訪過程中,多位銀行業內人士普遍對於眼下銀行理財產品淨值下跌抱以“冷靜”的看法。

某業內人士表示,市場對此次理財產品淨值波動關注度極高,也有產品收益統計口徑差異的因素。目前手機銀行通常展示的收益率為年化口徑,實際上是將產品一個月的浮虧幅度放大至整個年度,相當於把虧損數值放大了12倍。

債市震盪惹的禍

可以發現,銀行理財產品淨值下跌是近期出現的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那麼一直以穩健著稱的理財產品為何會出現淨值的大幅波動?本輪淨值下跌有何原因?一家銀行資管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主要還是銀行固收理財的投向債券比例較高。

據瞭解,目前銀行固收理財的主要投向仍是債市,“從今年4月底以來,債券市場經歷了一波非常劇烈的調整,特別是央行宣佈創設支持小微企業的貨幣政策新工具,寬信用支持實體經濟預期升温。今年債券市場的頂部區間在4月中旬至5月間,因此如果理財產品在這個時間區間內進行債券建倉,後續淨值化下跌也確實是大概率事件。”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周毅欽指出。

債市波動對理財產品的影響除了表現在淨值上,還體現在收益率上。例如平安銀行一款180天成長(淨值型)理財產品標籤為中低風險,單位淨值雖始終保持在1以上,但自今年5月19日以來,該產品近1月年化收益率由正轉負,截至6月10日,該產品近1月年化收益率為-9.34%。

對此,平安銀行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此輪債券市場調整,各家銀行淨值型理財均受到一定衝擊,這其實符合資管新規的要求,即資管產品淨值反映所投標的市場價格,是銀行理財淨值化的必經之路。

除了本輪債市的大幅調整,另一點與過去不同的是,在資管新規之下,銀行理財產品對於債券估值方法也發生了變化。據業內人士介紹,當前債券估值有兩種方式,一是成本法,二是市價法。過去,銀行理財產品對於債券大多采用成本法進行估值,這種方法淨值波動小,但未能真實反映債券市場的真實價格波動,可能導致客户的利益受損。而現在絕大部分產品必須採用市價法來估值。

據瞭解,市價法將直接根據底層資產價格表現計入產品淨值,若底層資產價格波動較大,直接反映在產品層面,其單位淨值變化就大。“近期債券市場總體走熊,價格下跌幅度較大,按市價法估值,則主要投資債券的理財產品淨值下跌幅度大,甚至會產生負收益。”普益標準副總經理陳新春如是説。

“淨值型理財不保本”實操課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賬面的浮虧並不代表最終會呈現負收益。陳新春指出,以股票投資為例,短期股票價格的下跌會帶來虧損,但如果長期持有,價格依然會漲回來,長期看依然是盈利。債券類理財產品同理,債券價格有漲有跌,最終市場價格會向內在價值迴歸,只要不是短期就贖回,賬面的負收益並不會帶來實際的負收益。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工銀理財多款產品曾一度出現淨值低於1,但之後有所回升的情形。

一位城商行資管人士進一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最近幾天,央行公佈逆回購和MLF(中期借貸便利)以後,債市情緒已經開始緩和、定價修正中。另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對於債券投資來説,本身就是一個長期配置,無需在意短期的波動,繼續收穫穩定的票息收益,並等待價值的迴歸。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事件也正是資管新規實施過程中必經的“驚險一躍”。《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業內稱之為“資管新規”)中第二條和第六條明確了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兑”的要求。周毅欽指出,隨着資管新規的到來,投資者一直以來對於“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也一定保本”的錯誤觀念將徹底退出歷史舞台。投資者必須改變以往“低頭閉眼”買理財的方式,而是“抬頭睜眼”認真閲讀產品説明書,辨析風險,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

在這輪債市震盪導致的銀行淨值波動引起的風波之下,銀行在淨值化轉型過程中,應當如何強化交易能力和投資能力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上述城商行資管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中短期債市定價會持續震盪一段時間,銀行以及理財子公司應該推出風險評級更為細分的產品以適應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户,還應該向客户展現較為全面的收益情況。整體上,固收理財仍會保持主要倉位在債市的投向不變,考慮到債市將會持續震盪,固收理財產品的表現將考驗不同機構的債市倉位回撤程度和交易能力。

“銀行定期開放型產品中可以加大短週期的非標投資,使收益率曲線更加柔滑。每日開放的產品在投資中降低資產久期可以減少一定的回撤,但代價是收益會有一定的下降。”周毅欽進一步説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01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理財產品也翻車?專家:理性看待淨值波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