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醫患關係我認為:確實有許多患者處於地位上的弱勢和維權上的劣勢,所以我贊成有不平事可以‘醫鬧’,如果循法無門,可以在醫院門口抗議示威,可以咆哮公堂,可以呼籲輿論,但真的不能動手,更不能殺人,這是底線。”
——作家@北村
“中國人口紅利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接下來老齡化將迅速到來……社會當中的老人多了,老人是負儲蓄者,他們幾乎沒有收入但是還得消費,一旦這個羣體的佔比高了以後,整個社會的儲蓄率就下來了,這麼一來的話,資金供應就不會像過去那麼充裕。現在開始就是人更值錢,錢更值錢,幹啥你都不掙錢,或者難掙錢。”
——據《新財富》,日前,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表示,中國已被逼到牆角,宏觀經濟的扭曲程度,甚於日韓當年,而人口紅利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
“什麼是當今社會科學的最大的問題?一言以蔽之:拍馬屁!”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
“當年去秦始皇陵旅遊,從景區回來的時候,導遊告訴我們説我們必須要經過一個村子才能回西安。如果不經過那個村子的話,村民就會集體到景區辦公室堵門鬧事。就憑我國部分景區農民雁過拔毛的德行,也難怪那麼多人去國外旅遊了(當然部分景區的鄉親也有不少很親切的,不能一概而論)”
——時評作者@夏爾謝夫工程師
“與無可估價的生命自由相比,金錢上的數額標準可能顯得冷冰冰。但就國家責任的承擔而言,賠償必須有一個相對公平合理的限額。”
“以職工工資來確定國家賠償標準是否合理?將全天候的失去自由等同於一天8小時工作是否適當?隨着公民權利價值的不斷彰顯,立法終須回應‘以誤工費代替賠償費’的質疑,結合國情作出合乎法治潮流的制度改進。”
——“人民日報評論”公號文章《以制度完善凸顯“權利的價值”》,5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檢察院和法院辦理自身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國家賠償案件時,執行新的日賠償標準242.3元人民幣,該標準較上年度增加了22.58元。
“規定國家賠償的上限是一種主權豁免,無需歸入任何一類私法賠償,把國家賠償上限界定為‘誤工’損失屬畫蛇添足。精神損害、身體痛苦賠償,損害修復成本的上限不是什麼‘誤工損失’,但上限的合理性應當是一個開放討論的政治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方流芳
“吳天明這一代電影人想念中國電影無需迎合觀眾的時代,他們渴望自己端坐在太師椅上,教化眾人的精英姿態。在這類電影人面前趴着的不是觀眾,而應該是一堆孝子賢孫。本片是故意讓電影因此顯得平庸的,因為本片打算徹頭徹尾向觀眾展示電影人被趕下太師椅的痛苦。”
——網友“識相”,據南方都市報
“霍建華和林心如。。。忽然想起去年林心如參加《我們相愛吧》,給她配的男嘉賓,真的看出一臉尷尬癌,就是你本來朋克風,非得穿成售樓小姐的樣子,總歸哪兒哪兒都不舒服吧。愛情分兩種,喜歡自己生活的女人,會找一個跟自己差不多的,林從頭到腳都熱愛自己的生活,怎麼會愛上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只有不喜歡自己生活的,才會拼了命找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來愛。”
——專欄作家@毛利,今天下午,霍建華和林心如的戀情公開。
“從個人角度講,成功者都是踏平了無數危險而到達彼岸的人,所以害怕危險是退讓和怯懦的表現。”
“從球隊角度講,領軍人物如果不敢和對手拼刺刀,會讓後面的人在潛意識裏畏縮不前。在我看來,這種影響,比一城一地的得失重要得多。”
——據澎湃新聞,昨晚,在兩年一屆的男子羽毛球團體賽湯姆斯杯1/4決賽中,中國隊1比3不敵韓國遭淘汰,僅林丹取得1分。世界排名第一的諶龍一直被認為是林丹的接班人,但卻在2014年以來重要的團體賽中都輸掉了比賽。前中國羽毛球隊隊長蔡贇在評論時説。
“薛之謙靠説段子再次走紅,方勵下跪求影院排片,不是説他們作品質量不行,只是在這個輿論熱點此起彼伏的時代,失去了‘被消費’的需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再好的作品也會被打折扣。如今,受眾與明星早已形成相互寄生的狀態,你提供消費點供我消費,我為你積累人氣度。楊冪被離婚,到底是炒作還是被消費,或許是一個永遠都無法説清楚的問題。”
——新京報網友鄭俊。近日楊冪和劉愷威再次被傳離婚,據悉楊冪主演的一部電視劇下週即將播出。
“不能説,像鄭強這樣的‘個性校長’就一定是成功的;也不能説,諸多‘學官’大學校長就一定是失敗的,但相比‘學官’校長,讓‘個性校長’成為潮流,更有利於辦好大學,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畢竟,‘個性校長’的個性,多少會在大學事務中得以體現,同樣,‘學官’校長的‘官架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的方方面面。”
“前些年,有人曾激烈批評稱,中國大學千篇一律,此言或許偏頗,卻昭示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即中國的大多數大學,在行事風格、精神氣質上,越來越趨向一致。或許,‘孤獨’的鄭強,恰恰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這種意見。”
——新京報評論《貴州大學校長有個性,不是壞事》,作者曹旭剛。近日,新京報記者對貴州大學校長鄭強做了專訪。這幾年,他一直站在風口浪尖。有人認為他特立獨行,勇於改革;有人認為他譁眾取寵,熱衷炒作。他既被稱為“憤青教授”,又被稱為“最受大學生喜愛的校長”,鮮有大學校長像他一樣,雜糅瞭如此多的批評與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