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寒門難出貴子?2017年高考狀元40人僅6位來自農村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你像我這種中產階層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學子或者農村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裏又好又厲害的這種。”

  2017年暑假,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接受媒體採訪時的一段對話引發熱議。真如熊軒昂所説,高考狀元都來自“家裏又好又厲害”的家庭嗎?

  2017年澎湃新聞對全國高考狀元發去了一份“2017年高考狀元問卷調查”,回收40份有效問卷,問卷顯示,40名高考狀元中6位狀元來自農村,其餘85%的狀元均是城鎮户口。

今日最大聲:寒門難出貴子?2017年高考狀元40人僅6位來自農村

  此外,父親是公務員的狀元佔比35%,母親為公務員的佔比22.5%,遠超其他職業。

  城市户籍狀元近九成,父母多為公務員

  接受問卷調查的40名2017年高考狀元中僅有6位狀元來自農村,佔15%,其餘85%的狀元均是城鎮户口,這一數據與2016年88.89%的高考狀元來自城鎮略有下降。

今日最大聲:寒門難出貴子?2017年高考狀元40人僅6位來自農村

  同時,受調查狀元父母親學歷普遍較高。數據顯示,40名狀元中,父親為本科學歷的有15人,佔比37.5%,碩士學歷的有2人,佔比10%。而高考狀元母親則有13人是本科學歷,4人是碩士學歷,1人是博士學歷,即本科以上學歷的佔比45%。

今日最大聲:寒門難出貴子?2017年高考狀元40人僅6位來自農村

  在父母親職業方面,2015年、2016年兩年的問卷調查顯示,教師連續兩年佔比最高,而今年,公務員則取代了教師,成為狀元父母職業佔比最高的職業。其中父親是公務員的佔比35%,母親為公務員的佔比22.5%,遠超其他職業。教師、醫生和公司職員等位列其後。

  2017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父母均為外交官,自小去過一些國家,見識頗廣,此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談及“知識能否改變命運”時稱,“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

  “像我這種中產階層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學子或者農村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所以這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比他們多走很多捷徑,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裏又好又厲害的這種。”熊軒昂説。

  某省狀元陳晨(化名)出身於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她認為,家庭背景好,父母學歷高,孩子從小能夠接受質量較高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在社會交往和興趣特長方面,“貴門”的孩子確實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機會多,可謂“贏在起點”。

  “這也是我和這些同學的差距。”陳晨告訴澎湃新聞。

  寒門狀元:家庭背景差距可以彌補

  多數出身“寒門”的狀元認為,因家庭出身產生的差距並非不可“彌補”。

  河南省文科狀元吳錚父母在家務農,哥哥在外打工,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她家境比較貧窮,但吳錚認為自己“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寒門貴子”,在家人全力支持下,“起碼上學期間我沒有為物質條件發過愁”。吳錚告訴澎湃新聞,自己認同“寒門難出貴子”,但同時提出“貴門也有敗家子”。“無論出身於寒門還是貴門,成為 貴子 都是一件艱難的事情,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成功,都是值得尊敬的。”

  “父母的學歷和背景會影響到子女的教育,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吳錚解釋説,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學習才藝、開闊視野的機會多,但“學習是個人的事情,個人的主動性還是最重要的”,成為“貴子”最大的困難仍是能否堅持不懈地努力。即使是貴門子弟,各種條件都具備,也依然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可能是我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比較少,認識的人比較少,眼界沒人家寬闊,我的才藝沒人家多,沒有人家精深。”吳錚説,自己的優勢“在於願意去學習,並在這個過程中開心、享受”。

  同樣出身農家的湖南省文科狀元雷詠荃則並不認同父母學歷和背景會影響子女教育。“在同一個學校裏面,平台都是一樣的,家境上的區別就被弱化了。”在她看來,只要進入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老師教,自己學,就足夠了”。

  對此,調查數據顯示,52.5%的高考狀元都來自省級示範高級中學,和陳晨一樣,浙江狀元王雷捷、河南文科狀元吳錚、海南文科狀元李超富等雖出身“寒門”,但其母校均是各自省份的重點高中。“我們的高中在全省都是數一數二的,不論是從師資還是硬件設施,老師也是相當敬業。我覺得如果我當初沒有選擇這所高中,我也很難有今天的成績。” 陳晨告訴澎湃新聞。

  “家境可以保證你見識多,但是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一顆上進心,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反正都要靠自己。”她認為即便有些家庭有資源,如果不會利用,同樣沒用。“很多學習好的孩子並不是家庭背景好,只是那些家庭比較重視教育。” 雷詠荃告訴澎湃新聞。

  海南省高考文科狀元李超富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説,作為從普通家庭走出來的高考狀元,自己接觸到的資源肯定沒有其他人多,這些對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多少會有些影響。“父母的學歷和背景不同,給孩子提供給孩子的教育條件可能有差異,但最主要的還是個人努力,有些東西是可以通過努力提高的,而不是看家庭。”

  即便是意識到與家境更好的同學存在差距的陳晨也相信“出不出貴子”,不是“寒門”“貴門”決定的,“門”只是個輔助作用。“不是有很多成功人士都出身普通嗎?” 陳晨認為家庭背景的差距可以“彌補”,在生活和學習中,陳晨總是積極融入更大的集體,認識更多的人,從不同的人身上汲取自己缺乏的“養料”,不斷成長。

  “這個過程就是交友的過程、拓寬視野的過程,對我來説沒有什麼挫折。”陳晨告訴澎湃新聞,她很意外自己會成為一省狀元,但為得到“走到更高平台的機會”而高興。

  “寒門子弟都要接受義務教育”

  儘管40名高考狀元的家庭背景調查並不能全面説明“家境”對於子女教育的影響,但專家已經注意到了現實中“家庭文化資本對學業的影響”。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家庭的社會經濟背景和文化資源對學習成績有一定關係。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告訴澎湃新聞,每個學生受教育的起點和過程是不同的,農村學生受教育起點低,很難在一張試卷上跟城市學生競爭。有調查數據顯示,在高考中,我國農村學生的平均高考分數比城市學生低40分。“這就是為什麼我國農村孩子在大學校園的在校生人數佔到60%,但更多集中在二、三本院校的重要原因。”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談松華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城鄉教育的差距原來就很大,再加上現在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差距拉大,這種差距更被放大。

  “再餓不能餓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根本原因在於重視教育。”李克強7月19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説,“我們不但要保障人民羣眾的基本生活,而且要讓廣大適齡兒童,特別是寒門子弟都要接受義務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不管處在什麼環境中,永遠都要自我奮鬥,農村學生不能因為自己環境的惡劣就放棄。”熊丙奇認為,學生自身應該正確認識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正確認識自我,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

  “農村的孩子應該要學好國家規定的基本課程,達到國家教育的基本標準。”談松華認為,同時每個學生將來發展確實是有差異的,所以還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自身的興趣,找準自己的閃光點,去做最大的努力,才能達到最好的成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4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最大聲:寒門難出貴子?2017年高考狀元40人僅6位來自農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