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海外房地產投資再創新高達330億美元,日本已經成為繼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之後,中國人第四大海外購房目標國。
這讓日本人害怕了?日本人不禁發出“難道北海道要成為中國第24個省了嗎?”的驚問。
中國大媽組成的炒房團從加拿大、美國,一路橫掃到了歐洲,連號稱人間天堂的馬耳都不放過。中國房產投資界人士稱,因為中國房價2016年漲的太快,各種政策的限制限購才加速了這些中產階級人羣的資產外流。
為什麼説,中國大媽喜歡去外國炒房,而土生土長的歪果仁,卻大多數選擇租房住呢?難道真的如媒體報道的那樣,中國人是“安土重遷”,歪果仁是“月光族”,不買房,錢都用來享受生活,並且活的還美滋滋?
我們先來看看房地產的投資需求,長期來説主要看三個因素:
第一是通貨膨脹。
美國的歷史平均通脹率大概在2.8左右,中國因為經濟轉軌歷經了一段快速貨幣化的過程,統計口徑變動較大,但總體來説80年代後在5%以上。
買房的財務本質,是把未來的債務貼現購買資產,通脹率越高,債務趨於貶值資產趨於增值,投資者的買房意願也越高。
第二是金融抑制的程度。
也就是從風險、收益、融資條件比買房更好或者可以競爭的的投資途徑的可獲得性。這個與金融市場的深度與健全有關。金融抑制越深,銀行願意接受的不動產抵押品的市場溢價越高。
第三是税負。
目前來看中國持有房產的税負現金流仍然非常低。以上僅僅是需求分析,解釋為何國人願意買房,不涉及供給方面。
其他的文化方面因素,安土重遷、丈母孃經濟之類,只不過是利益函數在心理文化方面的二次投影,中國人並不特殊。
並且有一樣東西,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就是“房產税”。
在國內買房,你在未來能賣出去賺錢的同時,還能免費自住。這樣一本萬利的好事,那還不是人人爭先?
保有房產毫無成本,註定了房價永遠不會降。所以外國會想辦法讓你自住付出代價,也就是房產税。
這樣,你租房交租金,買房交房產税,所以無論怎樣,這“使用價值”的錢你是一定要花的。房子本身的價值就回歸到一個純粹的投資品了。
所以不少歪果仁會選擇租房住。
其實,哪怕是作為一個純粹的投資品,房產也是相當有競爭力的(相對於股票),所以外國也有人炒房。不過,對普通人來説,生活方便更重要,投資嘛,顯然股票之類的更省事。
那為何老外不來中國炒房呢?卻只見大媽團去國外炒房呢?
首先我把外國人分為在中國的老外,和不在中國的老外。
在中國的老外可以買一套房,很多老外也買了,有了不錯的收益。
舉個栗子,小趙就從一個老外史密斯手中買過房子。他2013年280萬買的,2015年455萬賣給小明,收益也算是相當可觀了。
要知道,外國人買房可以用外國銀行貸款,利率低的不得了。史密斯自己也感慨,在中國買的房子使勁兒漲,但是在自己國家買的房子不漲。但他還是很擔心,覺得上海的房價太高了,現在不敢買了。
在中國的老外還看不懂中國的房價和經濟,何況不在中國的老外,要有多強大的神經才敢在中國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