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明一個小動作驚呆馬伊琍! 每個人都該學學!
一
前段時間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熱播,讓馬伊琍、靳東、袁泉等幾位主演獲得了相當高的關注度,老戲骨陳道明在劇中的表現也掀起熱議。
陳道明飾演了一位料理店老闆,雖説是一段支線劇情,戲份和台詞並不多,算是客串。但這個比較吃虧的角色,反而體現了他的好演技。他沒有因為自己的年齡而與時代脱節,仍舊演得很活。
陳道明為什麼能成為影壇常青樹?
馬伊琍在做客《圓桌派》時透露了一個細節:在拍攝過程中,陳道明戲份雖少,但花費的時間並不比其他人少,可以休息的時候也不離開,仍舊站在現場觀察其他演員的表現。
乍一聽,好像陳道明想要指導一下年輕演員。但實際上,陳道明不提意見也不説話,就只是靜靜地看其他人怎麼演。
後來馬伊琍在劇組一起吃飯時問了陳道明原因。陳道明雖説是演技精湛的老戲骨,但他畢竟年齡擺在這裏,表演上不免會帶有年代痕跡,如今來演現代戲,就有可能脱節,所以抱着學習的心態,看正當年的演員是怎麼演戲的,慢慢學習。
馬伊琍很感慨:老戲骨不愧是老戲骨,從來不對自己滿足,永遠都走在學習的路上。
二
不只是陳道明,那些事業有建樹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質:他們都是終身學習者,都對知識有着常人難以想象的渴求。
例如著名投資人巴菲特,如果你拿着計時器觀察他,你會發現他醒着的一半時間是在看書,剩下的時間大部分用在跟一些非常有才華的人進行一對一的交談。
巴菲特還有一位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智囊,芒格同樣把自己的成就歸結為不斷的學習:我非常幸運,在讀法學院之前就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在我這漫長的一生中,沒什麼比持續學習對我幫助更大。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最強大腦》“科學判官”魏坤琳在北大看見很多聰明學生,但這些聰明人中,不少畢業後未能在事業有建樹。為什麼?
因為很多學生小時候一直是外部驅動,被老師家長逼着學習,已習慣傳統學校教育,一旦進入大學沒人管,便放鬆了下來,學習沒有動力,自然就中斷了。
“再努把力!挺住,高考完了就好了!大學隨便你玩,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多少人是在這種對大學的美好憧憬中咬牙堅持完殘酷的高考?
有一位博導説,90%的學生都是把大學當療養院用的,剩餘的10%中又有90%是準備四六級、考研和出國考試,其邏輯還是差不多:咬牙辛苦這陣子,以後就可以享福了……
三
考上研究生、成功出國留學,就熬出頭了嗎?
騰訊原副總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吳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做助教時,班上大約1/3的學生是亞裔,他們入學成績比其他族裔高不少,但這些學生後來表現突出的並不多,很多都學得被動。反觀不少白人孩子,雖然入學成績實在令人看不過去,但他們學習非常主動,後來有相當多出類拔萃的。
吳軍的弟弟在斯坦福大學讀書時,也注意到了類似現象。
重壓之下的中國學生,在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會覺得他們總算完成了家長交給的使命。在這樣的想法下,他們所走的大學之路也是目標非常明確——衝着文憑而去。當他們拿到畢業證書的那一刻,又會覺得總算結束了不很情願的考試生涯,接下來一輩子再也不想學習了。
遺憾的是,人生是場馬拉松,拿到一所名牌大學的燙金畢業證書,不過是在馬拉松賽跑中取得了一個還不錯的站位而已,人生——這所真正的大學——路途才剛剛開始。看過馬拉松比賽的人都知道,在起跑的那一瞬間道路是很擁擠的,但是當1/4賽程過去之後,選手們彼此的距離就拉開了,起跑時佔得的那一點便宜到這時早就蕩然無存了。
因此,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笑到最後的人是一輩子接受教育的人,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搶跑獲得的那點優勢根本不重要。
所以吳軍一直給兩個女兒灌輸這樣的思想:當你們大學畢業後,你們的同伴大部分不會再堅持學習了,只要那時候你們還在不斷地完善自己,你們就能趕上並超過別人。
四
問題在於,怎麼讓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呢?最重要的一點,不能讓孩子害怕教育。
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是愛學習的。有一本書叫《黑猩猩告訴我們:什麼是人類》,是一個研究黑猩猩幾十年的日本科學家寫的。從生物進化的角度,黑猩猩是和人類最接近的物種。人類記憶事物細節的能力其實比不上黑猩猩,原因是人的大腦中負責這種機械記憶的部分隨着進化逐漸變小,騰出來的那部分腦被用來進行更抽象、更深刻的思維和學習。所以,人天生就是學習的動物。
但孩子這種愛天性的學習,常常被家長和老師扼殺了。來看看家長和老師,通常是怎麼教育孩子要認真學習的——
説教:知識改變命運,好好學習長大才有出息,不好好學習以後只能去打工!
命令:都幾點了,還在玩遊戲?趕快去做作業!都要考試了,趕緊去複習!
警告:你再不好好學習,看我怎麼收拾你!作業不做完,你就別想玩遊戲!
責備:你怎麼這麼不爭氣?把我活活氣死了!
羞辱:你這個蠢材!你看隔壁小明怎麼就這麼懂事,我怎麼就生了你這個廢物!
很多家長就是這樣教育孩子要認真學習的。這都是把學習與負面情緒進行連接,製造出一種緊張的氣氛。我們的孩子,常年就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中學習,能不感到焦慮、煩躁、疲憊、沮喪和厭倦嗎?
中國的很多家長和老師,總是把學習和“苦”進行連接,把學習搞成了一件苦差事。從古到今,我們那些勸學的經典名言,總是離不開一個苦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等,把學習搞得苦大仇深。
人的天性都是懶惰的,如果學習是一件苦差事,那麼就是逆人性、非人性的,只有靠非凡的毅力才能克服它。很多成人都辦不到這一點,怎麼能要求孩子辦到呢?
五
在把孩子培養成終身學習者方面,我們應該向吳軍博士的父母學習。
吳軍和弟弟都在清華讀的本科,然後分別獲得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學位。畢業後,吳軍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成為世界級科學家。他的弟弟獲得了140多項美國發明專利,併成為世界上一家很大的半導體公司的首席技術官。
每當別人問起他們的父母教育子女的經驗時,他們給出的答案其實讓求教者們頗為失望,因為那些都是所有中國父母都知道,而且已經做了的事情,比如“要教育孩子讀書的重要性”,等等,並不是什麼別人不知道的秘訣。
“我的父母教育子女應該算是成功的,他們自己卻一直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教育子女的真正秘訣。我和弟弟很多年後回過頭來看,才明白秘訣其實在父母自己身上。”吳軍説。
他的父親沒有機會上一個全日制正式的大學,不過他學習了一輩子。他利用在大學工作之便,去補習了一門又一門大學課程,並且非常努力地做科研工作,得了很多國家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最後居然能在一個極為看重文憑的大學裏被提升為教授級研究員,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蹟。
在吳軍的印象中,父母晚上從不參加應酬,甚至不看什麼電視劇,總是非常有規律地學習。“我的母親現在快80歲了,依然每天堅持學習。父母們並不知道,他們在對我們兄弟的教育上最成功之處,是以他們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讓我們漸漸養成了終身學習的習慣。”
反之,如果家長自己都做不到熱愛學習,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做到呢?
知識本身就是一種毒品,一旦孩子從知識中嚐到了甜頭,想戒都戒不掉。那些學習真正好、學問真正好的人,都是能從學習中找到快樂的人。
古人讀書為什麼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聞雞起舞?這些極其慘烈的方式只是表象,真相是,他們其實都沉浸在學習之中,自得其樂。
只是,如果一個家長自己都沒有嘗過知識的甜頭,他就很難向孩子傳遞和示範知識的美味。如果家長自己從來就沒有努過力,他們的子女也很有可能不知道怎麼努力。
日前,馬伊琍參加某節目,爆料自己小時候接受父母嚴格教育,犯錯誤經常被打。文章知道後哭着打電話跟岳父告狀。
馬伊琍還坦言,第二個女兒出生後,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所變化。兩個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自己學着更加成熟地對待小朋友。
最近,馬伊琍主演《我的前半生》再次大火。近日,她參加某談話節目,大方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節目中,嘉賓馬未都和馬伊琍聊完,感慨道:一個人的心胸,是委屈撐大的。而馬伊琍十分贊同馬未都的話,並表示自己前兩天才跟老公文章感慨説,自己現在特別愛説“對不起”、“不好意思”,就算有時候不是她的錯,“對不起”、“我錯了”這些道歉的話,她也是脱口而出。
雖然遇事兒第一時間就認錯,這在很多人看來可能很慫、很委屈,但在馬伊琍看來,這不僅是一種修行,對自己也有好處,就是“不生氣”。馬伊琍表示:“你能承受多大的委屈,你就有多大的心胸”。
馬伊琍在節目裏被問到演員是否會對年齡產生懼怕感時,舉例拍攝《我的前半生》時的陳道明老師,在劇中,陳道明老師飾演一位餐館老闆。
馬伊琍稱:“陳道明老師其實是來客串(一位料理店老闆)的,因為他的戲份、台詞很少,很多戲是沒有戲的,但是他不去休息,就永遠站在旁邊看,不提意見也不説話,就看你們怎麼演。”
馬伊琍回憶在拍攝《我的前半生》時,陳道明在片場時曾表達過:“表演是帶有那種年代痕跡的。你帶着那個年代感的痕跡,到現在的年代來演戲,很可能要脱節。所以要站在一個前輩的角度,但抱着一個學習的態度,來看正當年的人是怎麼演戲,這樣學。”
(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