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為什麼不封沙僧為佛?
沙僧是吳承恩筆下取經團隊中的主要成員之一,也是家喻户曉的神話人物之一。他原是天界的捲簾大將,因在蟠桃大會上失手打碎琉璃盞(原著中稱玻璃盞),被玉帝杖刑八百後貶下凡間,在流沙河中受罪。後得觀音菩薩提攜與教化,拜唐僧為師,西去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修成正果,被如來封為“金身羅漢”。
沙僧既然已經完成了取經大業,修成了正果,可謂功德圓滿,如來為什麼不封他為佛呢?據筆者分析,應該有以下三大原因:
其一、在影視劇中,沙僧被冠以任勞任怨,一路上挑着行李西行的形象深入人心。實際上原著中並非如此,在原著中,挑着行李的一直都是豬八戒,根本就沒有沙僧的事。除此之外,在打妖怪的時候也很少見他出場,唐僧危難的時候更是很少見他現身,所以説在整個取經團隊中,沙僧是最偷懶的一位,功勞也是最小的,如來不封他為佛也是理所當然的。
其二、在原著第八回中,寫到觀音菩薩為流沙河吃人的妖怪摩頂受戒,指沙為姓,法名沙悟淨,讓他消除雜念,不要貪殺,在此等候取經人。(原著描寫: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起個法名,叫做個沙悟淨。當時入了沙門,送菩薩過了河,他洗心滌慮,再不傷生,專等取經人。)而在原著第二十三回中,師徒三人來到流沙河時,豬八戒、孫悟空先後大戰沙僧,其中有一段沙僧與豬八戒的對話,原著中是這樣寫的:“樵子逢吾命不存,漁翁見我身皆喪。來來往往吃人多,翻翻覆復傷生瘴。你敢行兇到我門,今日肚皮有所望。莫言粗糙不堪嘗,拿住消停剁鮓醬。”可見,沙僧還在背地裏幹着那些吃人的勾當,根本沒有把觀音菩薩的教化放在心裏。
其三、沙僧心隨取經人的意志最堅定,不管遇到何種困難都沒有改變初心,這在影視劇中被刻畫的最淋漓盡致,無需多説了。然而在原著第七十六回中,沙僧因豬八戒的“猴哥被妖精吃了”這句話動搖了取經心,於是兄弟二人解了包袱,分了行李。(原著描寫:豬八戒與沙僧解了包袱,將行李搭分兒,在那裏分哩。行者暗暗嗟嘆道:“不消講了,這定是八戒對師父説我被妖精吃了,師父捨不得我痛哭,那呆子卻分東西散火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