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德國特約記者 夏 雪 青 木 陳 洋
編者的話:“3歲吃播女孩被喂到70斤”近日引發輿論質疑,也讓“吃播”這一在韓國興起並走紅的直播文化再度引發國人關注。在韓國、日本和歐洲,吃播文化隨着行業性、商業化發展,如今也產生不少問題。
韓國“暗廣”激怒網友
本月,韓國多位人氣吃播播主因發佈廣告視頻時未明確向觀眾提示是收費廣告,引發網友不滿。憤怒的網友認為這些主播把收錢的產品偽裝成自己花錢買的來欺騙大家,無異於詐騙。據韓聯社報道,有470萬名粉絲的播主Boki近日就“暗廣”事件向網友道歉,並承認“此前發佈的廣告視頻確實未明確提醒消費者這是收費廣告”。另一位粉絲數達268萬名的播主Tzuyang在“暗廣”事件後宣佈隱退。早在2019年,韓國人氣吃播“奔馳哥”曾因虛假廣告而被罰款500萬韓元(約合3萬元人民幣)。
為了進一步遏制“暗廣”行為,韓國公正交易委員會計劃從9月1日起施行包含禁止“暗廣”內容的審查指南。此外,韓國多位對外宣稱“吃不胖”的大胃王播主都曾被爆出通過假吃、使用鏡頭切換造假哄騙大眾。
越來越多的暗廣、假吃問題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吃播在韓國社交媒體上有多火。這種於2009年在韓國興起的“吃飯直播”模式,如今已風靡全球。“吃播”的韓語發音為“Mukbang”,是“吃飯”與“直播”的合成詞。隨着韓國獨居家庭激增,吃播滿足人們想要與他人一起用餐的心理需求。韓國廣播廣告振興公社2019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韓國10歲至29歲年齡段中最火的個人直播內容就是吃播。
多樣化吃播內容中,最受歡迎的是大胃王吃播,如一次性吃下20人份烤肉、一口氣吞掉50個雞腿和8人份鐵板雞、餓30個小時後狂吃炸雞等。然而,首爾大學醫院一項關於“2018年度(韓國)國民健康調查”結果顯示,1200名受訪者中,有64.2%的人認為觀看吃播會對健康習慣產生負面影響,有半數以上受訪者認為應該對吃播實施監管。2019年起,韓國有關部門針對有暴飲暴食傾向的電視節目、社交媒體內容、廣告等制定指導意見,並建立監測系統,具體措施包括禁止吃播中出現暴飲暴食、禁止過度使用調味料、禁止推薦高熱量食物等內容。目前該政策因受多方阻礙仍未被具體實施。
據《首爾新聞》報道,隨着吃播行業逐漸飽和,韓國一些播主為了吸引流量,開始直播吃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從一年前開始,韓國網絡上不斷出現吃紙、膠水、石頭、五金、食用粉筆等奇葩視頻(圖①)。雖然這些視頻中都標註“該物品是由可食用級的原料製作而成”“請勿模仿”等警示語,但還是有網友留言“肯定會有人模仿”“自己嘗試過吃石頭,牙齒差點掉下來”“我也吃過膠水”……
這些獵奇吃播尤其引發韓國家長擔憂。金敏靜是一位7歲孩子的母親,她最近和孩子一起看網絡視頻時,被吃橡皮手套的直播內容嚇了一跳。金女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隨着吃播門檻降低、收入增多,很多主播為了吸引流量不擇手段,“但是觀看網絡視頻的孩子很多,我很擔心他們會模仿這些危險行為”。她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這些主播們進行監管,整改存在安全隱患的視頻內容,以免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
日本大胃王比賽轉戰網絡
1989年至1991年,東京電視台推出名為《全國大胃王錦標賽》的不定期綜藝節目,內容是大胃王競比食量。後來因該節目受到觀眾的積極反響,從1992年起變為獨立的綜藝節目,並在固定時間播出。曾在美國紐約國際吃熱狗大賽中連續六奪冠軍的小林尊就曾參加過《全國大胃王錦標賽》。
該節目取得成功後,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出現很多類似綜藝,如TBS電視台的《美食戰鬥俱樂部》等,不僅比拼誰的飯量大,還比拼誰能吃得快。實際上在《全國大胃王錦標賽》風靡之時,日本國內就有一些批評聲音,認為該節目所宣傳的價值觀並不好,不利於健康、浪費糧食等,但並未形成氣候。直到2002年,一位日本中學生因模仿該節目橋段導致食物卡在喉嚨裏死亡,才使得相關批評聲達到高峯。此後,很多電視台紛紛停止製作有關大胃王的電視節目。幾年後,《全國大胃王錦標賽》的製作者提出保障參加者健康的“大胃王三原則”,即“飯量要適當”“感恩食物”“嚴禁快食”,才使得該節目得以重新播出。
近年來,以往只能在電視上播出的大胃王節目,開始轉移到YouTube等網絡平台,在變成吃播的同時湧現出新的大胃王。比如,雙胞胎大胃王小野佳子和小野亞子、擁有70萬粉絲的木下佑譁、在中國也有很多粉絲的谷崎鷹人(圖②)等。網絡時代的日本大胃王們不僅比拼誰吃的多,還比拼創意,比如自己製作大量食物,然後對着屏幕全部吃完等。
與此同時,針對吃播的批評與反思也並未消失。有日媒指出,讓一個人一次吃下4000卡路里以上的食物,不論是從消化還是人體健康來説,都是極不健康的;食物是用來抵餓、增加體力的,而現在的吃播只是單純且沒有任何目的的吃,播主們將吃當成工作,大量的吃、搞笑的吃其實沒有任何意義,也是浪費糧食。此外,很多播主都是年輕人,這容易給日本年輕人帶來非常不好的信號,即“年輕就要多吃”“年輕就能多吃”,反而忽視營養均衡搭配、合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歐洲吃播火不起來
“吃播熱退潮?”德國《焦點》週刊報道稱,誕生於韓國的吃播近年來在歐洲也受到關注。支持者認為其激發食慾,帶來快樂;反對者則把它與浪費糧食、過度娛樂和有害健康畫上等號。
歐洲吃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起源於韓國的“Mukbang”。播主HTLL在YouTube上開設自稱為德國最大的Mukbang頻道,內容主要是吃世界各地的食品,比如漢堡包、德國香腸等。據記者觀察,他的頻道僅有1080個訂閲,每個視頻點擊量僅幾千人。柏林洪堡大學文化學者韋斯特曼認為,Mukbang帶有深深的韓國文化烙印,“不過與韓國菜和韓流音樂相比,Mukbang是否給韓國文化形象加分,值得懷疑”。
第二種“ASMR”吃播(ASMR為“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的英文縮寫),顧名思義更注重視覺、聽覺和嗅覺產生的暢快反應,聲音效果是重點,比如打開包裝、煮食、咀嚼時都要錄下原聲。與Mukbang相比,ASMR在歐洲更受青睞,如德國最受歡迎的吃播“German Freak ASMR”在YouTube頻道有超過2.2萬人訂閲,還銷售自己品牌的杯子、T恤等周邊產品,在亞洲也有一定知名度。
談及歐洲吃播不如亞洲流行的原因,許多歐洲民眾告訴記者,歐洲食物種類不如亞洲豐富,且價格相對昂貴,“如果都像亞洲吃播那樣,肯定很快破產”。不過他們也承認,各式美食以及進食時產生的聲音會讓人放鬆身心,帶來愉悦。其實歐洲“吃文化”與亞洲區別很大:亞洲人更喜歡聚餐,邊吃飯邊看視頻能減少孤獨感;歐洲人習慣單獨或兩人用餐,更注重吃飯禮儀,也不習慣看別人用餐。此外,吃播與歐洲近年來倡導的素食潮流也不相符。德國《明鏡》週刊引用多家機構的數據稱,目前歐洲有近10%的人是素食者,素食經濟在歐洲十分紅火,相關產品銷售在歐洲每年有數百億歐元收入。
素食者認為,食用乳製品、肉類和蛋類會引發健康、環境和倫理道德等問題。不過,一些素食播主也會走向另一極端。“素食讓我停經了!”39歲的芬蘭素食博主米科寧(下圖)去年6月的這句坦白在素食圈引發熱議。她出版過4本素食食譜,在Instagram平台上擁有16萬粉絲,被《Vogue》譽為“社媒點金手”。前年初,她的臉上突然出現一片皮疹,隨後開始出現頭痛、失眠、心律不齊等症狀。經過醫生檢查,是極端素食導致。
米科寧並非個案。在YouTube上有200萬粉絲的Kalel、“素食王子”蒂姆·希爾夫等素食博主陸續承認,由於健康原因已放棄純素食,開始重新吃肉。與以前提倡純素食相比,這些博主如今的賬號點擊量明顯減少。韋斯特曼認為,吃播文化正面臨轉折,“亞洲的大吃大喝應該反對,歐洲的過度素食也該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