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小卡可賣上萬元,未成年粉絲被“割了韭菜” | 新京報快評

明星小卡可賣上萬元,未成年粉絲被“割了韭菜” | 新京報快評
明星小卡可賣上萬元,未成年粉絲被“割了韭菜” | 新京報快評

▲某商場三樓舉辦的限時“小卡集市”。新京報記者 侯慶香 攝

文 |林風

數量龐大的未成年人“追星”羣體,竟然催生出了一個買賣明星小卡的“卡圈”。

據新京報報道,明星小卡在未成年粉絲中流行開來,動輒收藏數百張小卡的人比比皆是。一張小卡的市場價格在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較為稀有的可以賣到幾千甚至上萬元。大量未成年粉絲在“卡圈”交易買賣。與此同時,詐騙、售假、“跑路”等問題隨之而來,絕大多數情況下,粉絲們都只能自認倒黴。

作為粉絲羣體中最流行的周邊商品之一,小卡原本不是什麼單獨標價的高端物品,而是專輯營銷或購買明星周邊產品後獲贈的一張紙片。然而,在“粉絲經濟”、市場虛火和“圈子”亞文化等的加持下,明星小卡逐漸一路“裸奔”,催生出了“卡圈”以及暗含各類風險的交易。

一張普通的紙片,在一番“閃轉騰挪”中,就以單張幾百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價格出售,還不一定能保證買到真品。怎麼看,這種小卡都讓人有些驚掉下巴。這也不由得讓人想起,最近幾年在未成年人中流行的“奧特曼卡熱”。

“奧特曼卡”之所以在一段時間內異常流行,除了卡的本身有等級之分,“拆卡玩卡”有遊戲刺激之外,還黏合了一種社交屬性。而明星小卡的流行及其交易,則更進一步——其利用粉絲羣體狂熱的追星需求,以及對“愛豆”的痴迷信任,而後用炒作價格,設置不成文、不合理的門檻規則等手段來攫取利潤,針對未成年粉絲“割韭菜”。

明星小卡可賣上萬元,未成年粉絲被“割了韭菜” | 新京報快評
▲商場裏售賣專輯的店鋪有一面專門的“小卡牆”用於展示小卡。新京報記者 侯慶香 攝

明星小卡越是野蠻狂奔,對未成年人的“割韭菜”就越狠。出於特殊的身心生長規律,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對“愛豆”明星或流行現象更易產生親近感,消費能力和消費理性也普遍欠缺。與同齡人交往過程中,如果缺乏必要及時的干預,未成年人很容易滋生盲目攀比、跟風炫耀的心理。

而由於利潤巨大、相關制約缺失,一些商家和個人在交易平台上演的詐騙、售假和收錢“跑路”等,給未成年人身心帶來了“二次傷害”。即使孩子和家長事後醒悟發覺,想要追回錢財、及時止損,維權舉證的難度也偏大,往往只能“自認倒黴”。

其實,誰都不是一兩天就長大成人,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路途。在青春懵懂的時期,追捧“愛豆”或者購買明星小卡,並不見得就一定會出現大問題。關鍵還在於,家庭、學校和社會,要及時引導,填補明星小卡瘋狂割韭菜的“坑”。

比如,家長要對孩子的身心多些交流掌握,耐心引導未成年人對“愛豆”和明星小卡的理性認識;教育、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也不妨在加大對學生教育的同時,繼續淨化校園及周邊市場環境。

與此同時,互聯網平台也要扛起責任,繼續在未成年人消費行為上進行限制規範,對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例高效處理,對詐騙、售假、“跑路”等不法賬户及時封號,涉及違法行為的要及時協助報案。

過往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對於大多數未成年人來説,追捧明星小卡,很可能只是他們在一個特殊時間段內的淺刺激愛好。但如果對這種“卡圈”亂象掉以輕心,也容易放任風險長大,危及孩子們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成長。

因此,從未成年人保護角度出發,家長、學校和社會也要多一些行動,採取措施,為“卡圈”熱踩踩剎車,告別“裸奔”,並儘快填補明星小卡割韭菜挖下的坑,還給孩子們一方成長淨土。

撰稿 / 林風(媒體人)

編輯 / 何睿

校對 / 李立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5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星小卡可賣上萬元,未成年粉絲被“割了韭菜” | 新京報快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