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溯源當今時代的精神底色,紀錄片《中國》第二季寫意歸來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娛樂

如果文明是一條大河,那麼中華民族的心靈之源在哪裏?放眼世界,為何唯獨我們的文明從未斷流?這條奔湧向前的大河,又如何滋養着今天的我們?

全景回溯中國歷史精神譜系的紀錄片《中國》第二季登陸。一經播出便引發廣泛的社會影響力,高知觀眾特色突出,佔比近1/4,且在多網位居省級衞視前列。全民探討,4大話題口碑出圈;高質相知,22位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歷史研究院等跨學科專家學者組團力薦。

以史育人,汲取時代的定力與底氣

《中國》第二季內容接續第一季的時間脈絡,從盛唐拐點講至辛亥革命,通過梳理中國文化血脈傳承,鼓舞觀眾在鑑往知來中,汲取向史而新的力量。當下中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交匯點,湖南廣電創作《中國》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追溯中華文明的演進之路,引領大眾從上下五千年的深厚積澱中汲取定力、增強底氣,表達今日中國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

新鮮開播的首期節目《驚變》,聚焦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這一盛唐拐點,通過描摹李白與杜甫的命運軌跡、人生交集、詩歌成就,闡釋唐詩對後世打下的深刻烙印,探尋家國情懷和人本思想何以成為中國歷史下半程的重要線索。

作品紀錄時代,也紀錄時代洪流下的個人命運。一以貫之的人像展覽式戲劇結構,讓主題宏大的《中國》因為鮮活的“人”而有了歷史的呼吸、心跳和温度。他們的成就,折射出時代的風貌;他們的命運,映射出歷史的流變;他們的風骨,投射出社會的理想。這些璀璨的時代人物經由《中國》的整合敍事,彷彿燃起一道劃破時空的火把,啓迪並照亮當下觀眾的心靈。

以藝通心,致歷史以温情和敬意

在浩大的命題下,七年磨一劍的《中國》用深邃的視野、博大的胸懷、自信的態度,從大脈絡看大邏輯,以大寫意繪大趨勢。作品打通紀錄片與影視劇的視聽語言壁壘,融匯戲劇舞台的假定性和象徵性手法,建立起自成一系的中式美學風格。

第二季《中國》一亮相,浪漫主義交織現實主義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李白如從天上而來,飛流直下;杜甫如在大地生長,厚重深沉。作品用大量暖色調、慢鏡頭的全景畫面,重點表現無論古今人們都共通的狀態:吃飯,喝水,飲酒;讀書,寫字,思考;聚會,爭論,出行;悲傷,喜悦,興奮;徘徊,震驚,憤怒……讓觀眾徜徉在温潤如水的歷史畫卷中,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見繁花。

《中國》是一部極具歷史主動精神的作品。從風格化的審美語言,到個性化的認知體系,都充分體現着本片鮮明的當代視角。它開闢了一條全新的溯源而上又順流而下的時空甬道,讓所有對歷史保有温情和敬意的人們,從中獲得澎湃的驕傲和平靜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