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李成儒剛剛年滿2週歲,父親便撒手人寰。
留下身體單薄的母親,獨自扛起11位子女的重擔,在那個貧瘠的年代,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這個家。
為了能夠讓剛剛2歲的李成儒吃飽,母親跑到鐵路上給人家扛枕木,砸路釘。一二百斤的枕木就算是男人扛起來都很費勁,更何況是一個女人。
當李成儒看到下班的母親因為砸路釘而腫起的雙手,他就暗暗發誓:一定要在這四方北京城出人頭地。
01
初中畢業後,李成儒被分配進了服裝廠,可是他對服裝絲毫不感興趣,反而是話劇勾起了他的學習慾望。
因為李成儒就住在故宮和景山旁邊,離北京人藝的表演場地步行不過十分鐘,在那個缺少娛樂項目的時代,對於李成儒來説,最有趣的事情莫過於去劇場看演出。
因為當時個子小,所以很容易就能夠蹭票混進場內。
而且,他將在這裏遇見自己的第一個貴人——人藝演員董行佶。
李成儒在準備入場看戲的時候,碰上了董行佶,便壯着膽子上前搭話:“董老師,我想跟着您學。”
董行佶搭眼一看是一個個頭不大的小夥子,便隨口問道:“你有作品嗎?”
李成儒舔了舔嘴唇,試探性地回答:“我會兩篇散文。”
正是因為這次毛遂自薦,李成儒成功拜入董行佶門下,學習舞台發音和表演,這一學就是十年。
也難怪李成儒看到舞台上不合格的表演時,會給出“如芒刺背,如坐針氈,如鯁在喉”這樣的評價,因為他懂得表演不是一句輕飄飄的夢想,而是必須要下死功夫才有可能達成的目標。
02
在老師的鼓勵和栽培下,李成儒上了北京電影學院業餘表演進修班,和如今的著名導演趙寶剛是同班同學。
在當時的條件下,從這個進修班畢業之後,是有可能進入電視台工作的。
而進入中央電視台,端上鐵飯碗,也成了李成儒的最大目標。
1981年導演楊潔籌備《西遊記》劇組,李成儒也被借調,他的心裏美滋滋的,還以為終於有人來找他演戲了,他甚至在心中為自己做了角色定位:唐僧。
最終當然沒能如願,但是李成儒也成了《西遊記》劇組最初始的六人小組的一員,成了劇組的場記,也就是現在的劇務。
當劇組開始進人,從六人小組成了百餘人的大團隊,李成儒頓時感到了擔子之重,他不僅負責道具,還負責後勤,好不容易閒下來時,他還是忘不了想演一個角色。
有一次他鼓足勇氣跟楊潔導演提起了這個請求,楊導“嫌棄”地擺擺手:“你工作那麼忙,你演什麼啊,那麼多事誰來幹?”
最終別説唐僧了,就連一個小妖怪的角色也沒能混上。
這對李成儒來説是一個巨大的遺憾,所以多年之後提起這段往事,李成儒仍心存不甘。
03
雖然《西遊記》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李成儒並沒有獲得多少滿足感,因為他的目標並不是做個場記,而是要成為演員。
他思來想去,還是覺得不太適合做這一行,所以投身商海,成為一個大老闆。
在上世紀90年代,他成立的“特別特”服裝和鞋類商場,在寸土寸金的西單,佔地1500平方米,因為當時的信息不對稱,一雙鞋可以賣出2-3倍成本的價格,李成儒也收穫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據他親口所説,財富積累最頂峯的時候,他的外匯單上躺着13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過億元。
在那個萬元户都很少見的時代,李成儒已經成了身家過億的大老闆。
可是隨後兩年,他的財富急劇縮水,他的經商之路也到頭了,從始至終整整12年的商賈生涯,讓李成儒疲憊不堪。
在生意走下坡路的過程中,他碰上了人生中第二個貴人:老同學趙寶剛。
老同學見面兩個人還互相打趣,趙寶剛剛拍的《渴望》火遍全國,趙寶剛還調侃李成儒:“老李啊,聽説你當大老闆了?”
李成儒覺得不好意思,但還是直率地説:“我還是想演戲。”
於是,第二次毛遂自薦,成就了《編輯部的故事》中的假何必以及《過把癮》中的錢康。
李成儒,成功重返演藝圈。
後來的事情就不用多説了,李成儒在《大腕》中的一分半鐘表演,搶進了風頭。
用他的話説:“出彩了,沒跑了。”
這段表演,也成了一段經典。
04
李成儒一直是老派演員的代表,就像陳凱歌導演所説,他確實是一位“老藝人”。
他鐘愛地道的北京味,不管是遛鳥還是鬥蛐蛐,李成儒樂此不疲。
就算陳凱歌以此揶揄他和時代脱軌,他依然不改自己求真、務實的老規矩。
老一輩人的性子都很直率,好的就是好的,不好就是不好,如果一段表演連台詞都讀不清楚,觀眾又如何能入戲呢?
所以李成儒坐在導師席上的時候,屢次提及“台詞一定要過關”,最起碼説話要讓人聽得清。
作為一位訓練了10年的“老藝人”來説,他絕對有這個評價的資格。
老一輩人還無法忍受錯誤,就像李成儒無法忍受《甄嬛傳》中那些戲説的橋段。
為了堵住説出“你行你拍啊”的這種槓精,李成儒果真聯合一羣朋友,拍出了一部原汁原味,不戲説歷史,全部按照正史推進的《紅牆綠瓦》。
因為劇情太正,不僅沒有賣出去,甚至在豆瓣上都看不到評分,但是從觀眾評價中不難看出這是一部實打實的佳作。
也許在陳凱歌眼中,這樣一位“老藝人”無法帶給年輕觀眾更多的新鮮感,但是如今這個圈子缺少的恰恰是這種“老藝人”。
懂了這位老藝人成長之苦,也就懂得了為什麼他對這方舞台愛得深沉。
糟糕的表演毀掉的不僅是個人的前途,還有觀眾對演員這份職業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