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掀起追劇熱潮,《底線》為何成為“中國法治題材的破冰之作”?

播出一週,靳東、成毅、蔡文靜主演的《底線》已形成法治題材劇少見的追劇熱潮。這部講述三代法院工作者職業傳承的電視劇,通過真實呈現情、理、法的衝突與平衡,以及生動立體的法官羣像刻畫,突破了這一題材固有的創作難點,成為“中國法治題材的破冰之作”。

觀眾掀起追劇熱潮,《底線》為何成為“中國法治題材的破冰之作”?

法官在劇裏吵,觀眾在彈幕裏吵

《底線》折射了中國司法改革的進程,該劇劇情緊密聯繫現實,最新播出的“穆子琪”案中,“女子救助閨蜜卻被關門外遇害”的情節帶給觀眾聯想,引發網友熱評。在《底線》中,幾乎每個案件或多或少都有近年來社會熱點的影子,觀眾很容易代入,但劇情並沒有簡單照搬既有案例,細看就會發現這都是截然不同的案件。

電視劇開篇,“辱母殺人案”“女主播猝死案”兩個案子平行敍述,看似熟悉的案情讓觀眾迅速開始“站隊”。但故事並沒有把單一情緒推向極端,很快呈現了案件的“一體兩面”:持刀刺死討債者的兒子主觀動機是防衞還是故意傷害,法官展開激烈辯論;猝死女主播究竟是被誰“逼死”的,被告公司和死者家屬各執一詞。於是,少見的一幕出現了:法官、當事人在劇裏吵,觀眾們在彈幕裏吵。

“喜歡這種針鋒相對的情節”“好真實”“代入感很強”……第一次看到法官在案件合議時爭得面紅耳赤,與印象中正襟危坐的法官形象、高高在上的法院審判大相徑庭,不少觀眾既感到驚訝,也感嘆審判程序上的嚴密和法官的專業嚴謹。

《底線》中的案件大都是新時期法官面對的難題和挑戰,在觸碰到爭議性話題時,劇情不遮蔽,不隱諱,不單向度推動觀眾情緒,而是以開放的態度充分展示爭議,推動討論和觀點碰撞,這種“開放視角”展現了一種可貴的創作態度和格局。

觀眾掀起追劇熱潮,《底線》為何成為“中國法治題材的破冰之作”?

“平衡敍事”構建衝突與懸念

不同於“警察抓壞人”的黑白對立,司法審判的特點是在各方“平衡”中追尋正義。《底線》也體現了一種獨特的法治劇表達:在開放性的多元視角中追求微妙的敍事平衡,觀眾跟着法官逐一代入每一方的視角去看問題,由此跳出偏見和慣性思維,辯證看待事物。

劇中一起職場性騷擾案,原告女子李芳凝在母親的壓力下提出撤訴,法助新人葉芯(蔡文靜 飾)鼓勵李芳凝勇敢維權到底,而“老大姐”王秀芬(王一楠 飾)站在母親的立場上認為息事寧人更能保護李芳凝不受“二次傷害”,兩人在辦公室上演了一場“教科書級別”的吵架戲,從你來我往的交鋒,到紅着眼睛對吼,情緒層層遞進,表演一氣呵成。中年演員王一楠的共情演繹充滿爆發力,一句“英雄人人都點贊,可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女兒做那個英雄!”道出問題本身的情、理、法衝突,也讓人感到法官的温情滿滿。

什麼是對當事人最大的保護?司法應該追求怎樣的正義?這場激烈的觀點碰撞並沒有給出一錘定音的答案,而是平衡呈現了新老觀念的代際衝突,留下思考和回味,以至於有觀眾驚呼:“竟然覺得她倆説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

劇情在“李芳凝案”推進的同時,還對照講述了一起女秘書利用刻板印象誣告男老闆性騷擾的案件,並引申出《民法典》關於“性騷擾”的新界定,從而體現出超越性別,對女性、男性一視同仁予以保護的法律平衡。

通過“平衡敍事”,《底線》把原本扁平的司法審判轉化為立體的戲劇衝突,為枯燥的庭審引入“案子怎麼判”的懸念,突顯了情、理、法的衝突與平衡,也點燃了觀眾的追劇熱情。

觀眾掀起追劇熱潮,《底線》為何成為“中國法治題材的破冰之作”?

生動立體刻畫法官傳遞價值理念

以案説法之外,《底線》還通過生動立體的法官羣像刻畫來傳遞價值理念。傳統觀念裏法官謹言慎行,而《底線》中的法官,坐上審判台,他們是法律的象徵,脱下法袍,他們是活生生的人。

靳東扮演的法官方遠是基層法院立案庭的庭長,作為法院“窗口”的定海神針,他每天就是和老百姓、跟現實生活中的雞毛蒜皮打交道,處理矛盾解決問題。劇中的方遠兩鬢斑白,人沒架子,走路弓着背,提着個保温杯穿梭於訴服中心調解室,説服人時帶點長沙口音,書記員親切地稱他“方嬸”。長期的基層實務練就了方遠的狡黠圓滑,與領導周旋他“裝傻充愣”,給當事人調解他像個居委會大媽,苦口婆心、見縫插針,同事發生爭執他扮和事佬和稀泥,人物形象生動俏皮,成了活躍劇情的幽默擔當。

角色一層層剝開,是法律人的外圓內方。“女主播猝死案”,主持庭審的方遠頭頂法律光環眼中有光,不怒自威的形象和此前判若兩人,他敢於擔當突破既有判例,認定了女主播和被告公司勞動關係成立。判後,方遠的釋法説理,體現出勞動關係失衡時司法審判的底線作用,一番真摯話語看哭了不少網友,展現出法官通過一起起案件、一個個判決推動法治進步的使命和信仰。

劇情展開,還有對角色更深的挖掘:因為心中偏見,方遠也會不自覺地把個人好惡帶入到審判中;遭遇欺騙判錯案,方遠也會委屈得像個孩子抱住妻子痛哭。法官的苦與累、職業困境、人生迷茫,以及自省、樂觀、曠達,在方遠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靳東的表演既抓住了法官的職業感,又突出了角色的煙火氣,他在這樣一個接地氣的豐滿角色中,充分顯示了自己的人物塑造功力,讓觀眾讀懂了法院人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

(原標題:《底線》為何成為法治題材“破冰之作”?)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記者 邱偉

流程編輯:u028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22 字。

轉載請註明: 觀眾掀起追劇熱潮,《底線》為何成為“中國法治題材的破冰之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