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蟬》口碑跌至6分以下,諜戰劇不香了嗎?
《偽裝者》之後,除了柳雲龍製作的《風箏》外,有影響力的諜戰劇在中國電視熒屏上不復多見了。雖然有李易峯和周冬雨主演的《麻雀》、趙麗穎和陸毅主演的《胭脂》、張若昀和王鷗主演的《諜戰深海之驚蟄》等作品陸續推出,但都沒有再現當年《暗算》《潛伏》《偽裝者》等劇播出時的轟動效應,也未獲得觀眾良好的口碑,三部劇的豆瓣評分都停留在6分左右。
今年因為疫情,電影院關門謝客,很多劇組被迫停工,廣大觀眾因更多的時間宅在家中,對電視劇有了更大的需求,因此,一些之前就拍攝完成的待播劇得以“重獲天日”,在電視台和網絡平台播出。其中,歡瑞世紀出品的《秋蟬》就是這樣一部劇。這是繼《麻雀》後,歡瑞依法炮製的“青春偶像”加“諜戰類型”同款產品。該劇2017年就已殺青,卻一直壓着沒播,最近在兩家衞視和愛奇藝等平台實現網台聯播。
主演任嘉倫近幾年因幾部古裝劇大紅,使得該劇一播出就受到極大的關注,彈幕上也時常飄過任嘉倫粉絲“為國超哥哥(任嘉倫原名任國超)撐排面”的表白。儘管如此,該劇的口碑還是日益下滑,直至播完時,豆瓣評分已跌至5.9,連“及格”都沒有達到。這令我們感到遺憾,也不得不展開思考:為什麼流量明星帶不動曾經紅極一時的諜戰劇類型?觀眾看電視劇到底是為了看偶像還是看電視劇本身?
“青春偶像”加“諜戰故事”開創了諜戰劇的新思路,也成為諜戰劇的新套路
從歷史發展來看,中國最早的諜戰影視作品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諜戰電影,如《冰山上的來客》《羊城暗哨》等。改革開放之後,諜戰題材重煥青春,相較過去,編劇導演在此類影視劇中着重突出特務的隱蔽和狡猾,增強了劇情的張力與戲劇性因素,如《黑三角》《暗礁》《南海長城》等。
新世紀以來,以《暗算》《潛伏》《懸崖》《借槍》《黎明之前》《偽裝者》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作品火爆熒屏,讓諜戰題材從銀幕開始轉戰熒屏:2004年,《暗算》的熱播引發了一場諜戰狂潮,該劇以高智商創造力配合天馬行空的想象迅速蔓延全國;2009年,《潛伏》的火爆再次引發全民熱潮,鞏固了諜戰劇獨霸熒屏的重要地位……
可以説,新世紀以來的這股諜戰劇熱潮,不僅讓中國觀眾對諜戰題材有了新的理解,並且在商業包裝、視聽語言、劇作技巧、類型拓展上都獲得了重視,諜戰劇迎來了自身類型化的強勢突破與品牌超越:一方面滿足了青少年受眾羣體對於縝密的邏輯思維與秘密的隱蔽戰線的強烈好奇,另一方面迎合了中老年受眾羣體對於經典的再次呼喚。
應該説,諜戰劇的 “逆襲”與持續升温來源於歷史語境的變化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在這一階段,創作者擺脱了以往臉譜化的單一創作,製作精良,對立的角色都有更加立體的性格刻畫,特別強調了主人公對於事業的忠誠信仰,但也會表現出人物內心的痛苦和掙扎。在經歷了多次變化沉寂與不斷突圍之後,諜戰劇已然 “進化”出一套兼顧各方訴求和創作特長等諸多因素之間的最佳 “公式”,成為具有典型特徵的重要電視劇類型。
2015年的《偽裝者》是一個分水嶺式的作品,胡歌、靳東、王凱組成的“明家天團”獲得觀眾的追捧,“青春偶像”加“諜戰故事”開創了諜戰劇新的思路,不僅讓更多年輕觀眾喜歡上了該類型,更讓製作方看到人氣明星在諜戰劇市場的影響力。
其時,國內影視市場蓬勃發展,熱錢開始湧向影視行業,電視劇製作日益浮躁,開始出現重 “大IP 流量明星”的製作思路。那些有着高顏值、高人氣的流量藝人正成為國內影視資本追逐的對象,很多製作公司認為只要花高價請到了一位流量巨星,就可以獲得良好的回報。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諜戰劇類型也開始跟風,傳統的諜戰劇慢慢轉型成為青春諜戰劇:
2016年,歡瑞世紀推出的《麻雀》啓用了流量明星李易峯以及在年輕人中擁有較高號召力的周冬雨作為男女主角,做配的還有張魯一、張若昀、闞清子等人氣明星,將原本嚴肅、緊張的諜戰劇活生生打造成了一出偶像劇;
同年,海潤影視製作的《胭脂》融入了更多年輕人喜愛的“特工”“愛情”“懸疑”等元素。流量小花趙麗穎飾演的小妞特工,走起了好萊塢探案風格,而陸毅所飾演的男主角更是新類型特工的典範:高顏值、高智商、高情商,養眼又有範兒;
還有去年播出的《諜戰深海之驚蟄》,也雲集了張若昀、王鷗、孫藝洲、闞清子等在年輕族羣中有號召力的明星,仿若一出年代時裝劇。
《秋蟬》就是在這樣的創作生態下生產出來的又一部青春偶像諜戰劇。男主角任嘉倫當時已經憑藉《大唐榮耀》一劇受到關注,勢頭強勁,這幾年是國內電視圈中嶄露頭角的流量小生;去年年底開播的《錦衣之下》更是為他積攢下超高的人氣,難怪《秋蟬》在愛奇藝播出時,彈幕都是任嘉倫粉絲“為愛發電”。此外,扮演宮本蒼野的李亭哲、扮演林小莊的劉學義、扮演池城的劉歡,也都有着流量明星的標配,即高顏值和好身材。
劇集口碑在及格線附近徘徊,流量明星是肇事者還是受害者?
目前在豆瓣評分上,《暗算》8.9分、《潛伏》9.3分、《偽裝者》8.5分,然而2016年後的諜戰劇豆瓣分數大都停留在6分左右。這樣的局面,到底是誰造成的?是流量明星嗎?
在此必須申明的是,追星無罪,喜歡流量明星無可厚非,而且李易峯、趙麗穎、張若昀、任嘉倫等也都是有着演技追求的年輕藝人,是影視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後浪。我們反對的不是流量明星,反對的是目前國內影視製作行業將寶押在流量明星身上而不深耕細作的浮躁操作。因為影視創作是一項大工程,首先需要把地基——也就是劇本——打好打穩。
電視劇要講 “好故事”,也要 “講好”故事。單就諜戰劇類型來説,那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經典劇集,無不是通過編導自身強大的原創能力成就了經典。合理而又出乎意料的精彩情節,是優秀諜戰劇普遍具備的 “專業素質”。如2017年播出的《風箏》,可以説是近年裏唯一獲得好評的諜戰劇,其故事之縝密、情感之濃烈令觀眾欲罷不能,再次證明柳雲龍被稱為 “諜戰劇之父”不是浪得虛名。
其次,諜戰劇要塑造好人物。諜戰英雄潛伏在敵營中,身體和心靈遭受雙重煎熬,面臨着生命危險和身份認同的困惑。但他們仍心懷理想和信仰,永遠向着光明眺望。像《潛伏》中的餘則成,這樣一個其貌不揚、訥言憨厚的 “普通人”形象,在戀人左藍為自己犧牲後,竟然只能將極度的悲傷自責隱藏在心裏,如此收斂內化的角色處理方式,對於觀眾來説往往更會產生心靈的觸動。
然而,近些年的諜戰劇卻忽略了影視創作必須要以劇本為根、製作為本的規律,將收視和回報的賭注都押在流量明星身上,這恰恰是目光短淺、本末倒置的做法。
《秋蟬》從劇作上來説,劇情設計幼稚、邏輯漏洞百出,比如男主角為何會將意圖刺殺他的女主角帶回家去照顧?讓人實在難以理解。前半部分的人物關係主要集中在宮本與葉衝的同儕競爭矛盾上,本已偏離了故事主線,再加上作品剪輯混亂,現實與回憶時間交代不明,常讓人摸不清頭腦。一部諜戰劇拍成了一部懸浮的 “抗日神劇”,也充分暴露了前期沒有好好打造劇本的弊病。加上歡瑞公司素有 “歡瑞服裝廠”之稱,“秋蟬F4”頻繁更換亮眼服裝,讓觀眾覺得是在看時裝劇,沖淡了諜戰劇該有的緊張感和刺激性。
《偽裝者》導演李雪曾經説過,諜戰劇是一個永恆的題材類型。的確,未來該類型還會在國內的熒屏上經常出現,我們希望製作者能夠端正心態,把劇本和製作放在首位,講述好精彩的諜戰故事,塑造好具有人性光芒的人物,才能獲得觀眾的認可。
作者:黃豆豆(浙江師範大學教授)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編輯:汪荔誠
責任編輯:邵嶺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