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故事創意有新意,但還存在國產諜戰劇的通病
近日,《瞄準》熱播。筆者對這部劇一直非常期待,因為它是少有的講述在波譎雲詭的年代狙擊高手相愛相殺的國產諜戰劇。客觀地説,在網劇導演的加持下,這部劇的敍事和影像都有創新,其品質在今年以來的諜戰劇中屬於中上,但同時也存在國產諜戰劇的通病。
故事創意有新意電影質感是亮點
提及諜戰劇,大家印象中都是潛伏在敵人內部、在電訊聲波中傳遞重要情報的孤膽英雄,以文戲尤其是辦公室戲、燒腦戲居多。但是《瞄準》卻選擇以動作性特別強的狙擊作為切入口,在敵我的相互瞄準中,彰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劇中開篇便是一場精彩的狙擊戲——主角蘇文謙冷靜地用彈弓百步穿楊擊中劫持犯,這樣的奇觀場面設計非常有新意。劇中還有多次精彩的狙擊戰場面,其間大量展示專業狙擊手如何根據一切條件觀測風向,如何確定最佳狙擊點,如何計算子彈折射角度,以及確定各自分工等,這些專業性的過程被拍得驚心動魄,非常過癮。而劇中主角蘇文謙的轉變也是一大看點——他作為曾經的保密局暗殺小組的頂級狙擊手,卻因為自己的失誤錯殺愛國人士,從此不再摸槍。當兇悍的頑敵反撲,他是繼續遵守自己心中準則,還是要與昔日同袍搭檔相互瞄準,兩人誰更勝一籌?讓人期待。
電影化的影像質感是《瞄準》的另一大特色。如果説以往優秀的諜戰劇主要靠的是複雜縝密的劇情吸引觀眾,那《瞄準》的特點是高度的電影化、類型化,呈現不一樣的風格。導演之一五百是網劇導演出身,尤其擅長懸疑動作類型,如《心理罪》《古董局中局》等,他的特點是強情節、快節奏,追求電影畫面質感,在《瞄準》中也得到充分發揮。如第16集中,小鏡子在醫院犧牲自己吸引池鐵城與花和尚暴露目標、促使蘇文謙再一次舉起狙擊槍的對決戲,無論是場面調度,還是劇情起承轉合的節奏都是電影級水準——既有對凡人英雄崇高意志的歌頌昇華,也將蘇文謙內心遭受巨大震撼,因而改變原則刻畫得真實可信。還比如第17集中蘇文謙以教官身份帶着曹必達等人回到當年誤殺愛國人士的現場,別具一格地提出了瞄準和狙擊可以分開的原理,揭開了誤殺真相,讓人腦洞大開。這是國產諜戰劇中少有的科學分析派,專業性、創新性頗高,某些方面甚至具有開拓性意義。
近來諜戰劇通病:人物失真,類型不明顯
《瞄準》的好,是因為視角新穎、影像品質出眾,更是因為其在主旋律敍事與類型化中找到了平衡,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但是,也依然存在着當下諜戰劇創作中共有的一些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人物失真。所謂人物失真,意為人物的性格塑造不夠真實,沒有與時代和環境相融,處於一種漂浮狀態。而只有角色塑造得真實,觀眾才會跟着融入劇情,才會進入戲劇情景,會不自覺替主角捏把汗、加把油、叫聲好。
今年以來的幾部諜戰劇,劇情越來越複雜迷離,但是人物卻消隱不見,人物跟着劇情跑,從始至終沒有立起來。如《秋蟬》的劇情架構非常宏大,聚焦抗日時期的香港,中國共產黨、日本軍政廳、民間商會……各方勢力競相角力,線索多,跨度大,節奏快,但是主角葉衝的性格沒有塑造出來,雖然人物多次身處危機,正是展現性格的時候,但是卻處理得非常草率,總是輕易過關,主角光環太強,網友彈幕評論:“如同兒戲”。《局中人》在人物上的最大問題在於角色沒有動機,在開篇近10集看不到主角沈放的目標任務,只是頻繁穿梭於家庭、辦公室、夜總會,不知所云。《瞄準》中以池鐵城為首的水母暗殺組個個造型誇張,沒有還原當年時代感,也與低調穩重的狙擊手身份不符。
還有不夠類型化的問題。諜戰劇是典型的類型劇,類型化程度越高,越能體現諜戰的緊張、壓迫和迷離之感。但是,今年以來的諜戰劇卻在類型化上不徹底,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類型化進度慢,節奏拖沓。篇幅過長是通病,《秋蟬》《局中人》都是49集,《瞄準》更是長達57集,前半部分鋪墊時間過長,而戲劇衝突根本無法支撐這麼大的體量,再精彩的劇情在如此冗長的篇幅下都會注水稀釋。比如《秋蟬》到了第9集才出現了諜戰中最經典的電台戰,終於有了一點“諜戰味”;《瞄準》到了第10集主角才拿起狙擊槍,才出現了劇中最核心的雙雄對決的場面;《局中人》前10集還遊離於諜戰之外。究其原因,不乏製作方特意拉長劇集謀取經濟回報之嫌。
此外,諜戰劇偶像化、愛情化趨勢比較嚴重。《秋蟬》主角葉衝的造型、表情、站姿是標準偶像劇主角,永遠雙手插兜,讓人出戏;男二號池誠與靳香的情感糾葛非常搶戲。《局中人》中用大量篇幅講述沈放和沈林家中複雜的矛盾。《瞄準》中蘇文謙與紫舒一家的情感戲份過多。諜戰劇乃至主旋律劇偶像化是普遍問題,一方面確實能拉近和年輕觀眾的距離,但是如果處理失了分寸就容易喧賓奪主。
諜戰劇應向短劇化和精細化發展
今年以來,懸疑題材的網劇成為最大的黑馬,爆款佳作頻出。這些劇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篇幅短,大多隻有12集,但是每一集高度凝練,節奏明快,帶給觀眾較好的審美體驗。同時這些作品也敢於觸碰社會熱點難點,引人深思,這些對國產劇創作帶來不小的衝擊和啓發。傳統題材劇如果再不創新理念和手法,將會與網劇的差距越來越大。未來諜戰劇創作或許應借鑑優秀網劇短而精的經驗,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壓縮劇集。精彩來自於凝練。回溯諜戰電視劇發展史,實際上被譽為諜戰劇高峯的《潛伏》《黎明之前》也才30集,但是每一集都非常精彩,甚至可以説每一場戲都發揮了作用。諜戰題材電影高峯《風聲》講的就是幾天之內的事。再看《瞄準》採用了獨特的每天計時的敍事方式,類似於美劇《24小時》,但是卻因為敍事緩慢沒有發揮應有效果。
二是要遵循類型化法則。諜戰劇是重要類型劇,隨着時代變化,觀眾審美水平提高,對諜戰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眾多珠玉在前,諜戰劇的創新難度其實非常大,類型融合是一條路徑,但是不能讓其他類型覆蓋了諜戰的特色。所以,不管是什麼敍事切入口,諜戰劇應該及早進入類型劇的節奏,從一開始就營造類型氛圍:主角接受的最核心的任務是什麼?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麼?主角要選擇什麼方式破解?這些最基本的元素都要及早告訴觀眾,這其實是爭取觀眾的最佳時機。類型化就像是一條行車軌道,只有在正確的軌道上行駛,緊緊抓住諜戰類型的核心元素,才能行穩致遠。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胡祥
流程編輯:u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