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別讓“神曲”和“神劇”再神下去了

眾所周知,內娛一天完兩次,但這是過去的頻率,現在這個數字翻倍了,尤其是在“抖音十大神曲”成為TEMA的年度十大熱歌之後。

《雲與海》《白月光與硃砂痣》《踏山河》《千千萬萬》……你可能沒聽過名字,但一定聽過其中的15秒,在街頭巷尾,在火車車廂,在餐廳景點,在任何一個充斥着短視頻的角落。

“抄襲,土味,偽古風,低質量翻唱,裁縫”,難怪“無所謂”十年的楊坤都有所謂了,他説音樂至少倒退了十年。

在這個流量決定熱度的時代,在無孔不入的短視頻助推下,抖音神曲成為熱歌。15秒旋律精準喚醒DNA,唱的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洗腦,用數據和算法找到用户的多巴胺爽點,沉浸在15秒的口水旋律裏,停不下刷視頻的手指。

像極了十幾年前的彩鈴音樂,但至少,當時還能説得出《老鼠愛大米》的歌名,而這些洗腦神曲並不配上榜,因為年度熱歌會被真正的華語樂壇頂流所支配,那是周杰倫的《七里香》、林俊杰的《江南》、張韶涵的《寓言》。

神仙打架,小鬼靠邊。不過,彷彿一條拋物線,頂峯之後的華語樂壇,在對下一個周杰倫的等待中,只剩情懷和追憶。守成者止步不前,新生代市場魚龍混雜。到底是誰的問題?肯定不是奶茶的問題。

實體唱片式微,線上流量為王,步入信息爆炸的年代,選擇看似很多,實則很少。當數據捕捉到大眾對口水歌的喜愛,當算法知道哪一秒能切中興奮點,當營銷拿捏住了單細胞解壓模式,信息繭房就此成型。

創作者自以為掌握了流量密碼,聽眾在15秒又15秒中樂不思蜀,平台收割了一波注意力經濟,皆大歡喜,無所謂華語樂壇是否將傾。

冰山一角,流連於數據幻境的是整個娛樂產業。就在流量明星和粉圈文化情投意合的時候,在資本發出“人傻,錢多,速來”信號的時候,質量已不再是衡量作品的首要標準,吸睛又吸金才是。

於是有了只會壁咚的霸道總裁和妝容精緻的灰姑娘,重複上演着早就老掉牙的情節,不是神仙落淚,就是甜到齁;也有了天價片酬和德不配位,水軍與刷分齊飛,熱搜共控評一色,6.0分萬歲,6.1分浪費。至於綜藝,則一次次套用撕X、抄襲、道歉的固定模式,試圖從同質化競爭中脱穎而出。

不可否認,“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有追求陽春白雪的選擇,也有親近下里巴人的權利。但當這些被篩選出來的熱歌和神劇,讓整個產業淪為流量的俘虜,讓追捧的價值變了味。

“如此,便對麼?”103年前,魯迅問過這個問題。被算法支配,被數據蠱惑。吐槽被資本和流量盜走的黃金時代,已經漸漸在市場上有了迴響。

我們不歡迎宋冬野,抵制注水劇。對劣跡藝人的處罰不再是蜻蜓點水,對娛樂圈亂象的治理逐漸由表及裏。無論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我們對於好作品的嚮往和共識沒有變,甚至比以往更加堅定。

臉龐腫脹的周杰倫不會再回來了,而替代他的人還沒來。我們懷念“十一月的肖邦”,也想念那個“樂隊的夏天”,渴望影視劇市場有更多“隱秘的角落”被發現,因為獨立音樂的夏日晚風,因為撥開“迷霧”終能尋得寶藏。

北京商報評論員 湯藝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5 字。

轉載請註明: 「西街觀察」別讓“神曲”和“神劇”再神下去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