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作為新開的一檔綜藝,因為鄧超,鹿晗,陳赫這三人的組合而備受關注,加之讓觀眾耳目一新的公路搞笑題材,大眾對它的期待值遠遠超過了其他搞笑綜藝。
然而高期待下的失望也是必然的,《哈哈哈哈哈》不僅沒有達到預期值,它的生硬和所傳遞給觀眾的信息也並不是正面的。只能説,觀眾越看越尬,嘉賓越尬越演。
如果是在綜藝節目還未氾濫的過去,或許《哈哈哈哈哈》會佔據優勢,但是看過了“笑果”十足的綜藝,以及搞笑的嘉賓,《哈哈哈哈哈》更像是按着劇本設定走,痕跡實在是太重了。
雖然是用“囧途”的方式達到搞笑的效果,但《哈哈哈哈哈》並沒有讓觀眾因為“囧”而覺得有趣,反而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比如嘉賓進貨買貨的環節,陳赫和鄧超互相給對方搗亂製造麻煩,讓他們的進貨顯得沒有那麼輕鬆。但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最終他們都能夠有所收入。而賣貨環節更是異常的順利,雖然節目設定如果被喊名字會扣錢,但嘉賓們還是用自己的明星效應,成功賣貨。
將嘉賓設定為“打工人”,但真正的“打工人”是什麼樣子的觀眾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哈哈哈哈哈》的進程設計,頗有些侮辱觀眾的智商。
《哈哈哈哈哈》像極了嘉賓大換血之後的《極限挑戰》,雖然這檔綜藝是公路題材,但是它的內核卻與《極限挑戰》一樣,讓嘉賓通過努力做一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正如在街頭賣貨一樣,雖然這與明星的生活差的遠,但是對於看節目的普通人來説,卻是在生活中常見的。
鄧超和鹿晗等人沒有讓人看到他們為了路費有多辛苦,更像是將他們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打鬧搬到了節目中。
不夠驚喜也不夠囧,劇本沒有心意而嘉賓也不怎麼有趣。
看過《奔跑吧》的觀眾都知道,第一季十分吸引觀眾,然而將其推上爆款的應該是鹿晗加入之後。
作為頂流的鹿晗為節目帶來了不少人氣,同時也向觀眾呈現了自己搞笑的一面。然而在這之前,大眾對於鹿晗的印象還停留在他是一個唱跳藝人。因此,單單是這樣的反差感就讓觀眾忍不住一探究竟。
而鄧超和陳赫在《奔跑吧》之前的身份則是演員,他們逗趣的一面並沒有被髮掘出來,綜藝反而成了他們轉型的機會。
幾人在節目中各自發揮搞笑天賦,同時還製造了不少梗,就這樣搞笑的人設因為綜藝深入人心。
當幾人離開《奔跑吧》時,很多觀眾都感到深深的惋惜。而再次在《哈哈哈哈哈》中合體,則就製造了噱頭。但是觀眾想要重温的是三人組合之後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而他們的表現甚至不如《奔跑吧》,即便是再搞笑的劇本也不會有效果。
反觀《奔跑吧》第一季,選擇的嘉賓無論是鄧超,楊穎,或是李晨等,在這之前都極少現身綜藝,也沒有太多搞笑作品,因此從演員轉型為綜藝咖,自然是讓人眼前一亮的。但是見證過他們更好的表現,《哈哈哈哈哈》自然就很難超出預期。
而在《奔跑吧》用過無數次的“天霸動霸”的梗,再拿來宣傳新綜藝,未免會讓觀眾感覺老掉牙。因此,即便是熟悉的“配方”,《哈哈哈哈哈》也很難做出熟悉的味道了。
因為《哈哈哈哈哈》是讓嘉賓用自己的方式賺錢,然後用勞動所得繼續前往下一站,就很容易造成一些情節設計的冗雜,時長也會顯得多餘。
比如製造麻煩讓對方無法完成任務,這樣老掉牙的套路《哈哈哈哈哈》依然在用。沒有新意,再搞笑的嘉賓也挽救不了。
綜藝不同於影視劇,每一部都有自己的題材,在題材範圍內還能加入不同的情節,豐富整個故事。綜藝類的真人秀節目可控性較低,再加上更容易暴露嘉賓的性格,引發的輿論一樣是不可控制的。
但是相比起專業性質的綜藝,明星們不同的性格反而會為節目帶來更多的看點,利用好這一點就會讓節目無形中變得更有意思。
音樂類節目,以及考驗演技類的節目,都需要嘉賓的專業性,但搞笑類綜藝不需要,越有趣越容易圈粉。
從鄧超,陳赫和鹿晗的常駐嘉賓選擇來看,節目組深諳這一點,但是節目缺乏創意也成為了硬傷。“公路搞笑”的外衣看起來太過華麗吸引人,但實則其內裏卻是對其他搞笑挑戰類節目的“翻拍”。
沒有心意,又邀請了大家不熟悉的嘉賓,《哈哈哈哈哈》完全是觸了觀眾的雷區,再加上沒有對新人的介紹,以及他們本身就很拘謹,更是讓《哈哈哈哈哈》顯得十分尷尬。
宣傳大過實際質量,想不翻車都難,《哈哈哈哈哈》很顯然放錯了側重點。如果想要做好一檔搞笑綜藝,更應該多花心思在劇本上,只要新意足夠,哪怕是人設不符合想象的嘉賓,也一樣能夠玩出花來。
儘管《哈哈哈哈哈》拿下7.4的評分,但卻一點也不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