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説近年來很多電影都是靠政治正確來收穫讚譽的。比如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8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以及國內口碑評分不高但卻在北美收穫超高票房的《黑豹》。
不久前,因“弗洛伊德事件”,美國華納傳媒旗下流媒體平台HBO Max以美化種族主義及涉嫌種族歧視為由,將經典影片《亂世佳人》下架。
當時囧囧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一臉黑人問號。如果是因為種族歧視問題,那同時期好萊塢拍的那些貶低黃種人的電影,諸如《傅滿洲》之類的是不是也應該下架。
就如中國網友所説,你們追求這是反對“種族歧視”,還是反對“歧視黑人”?
説回電影,《亂世佳人》的歷史地位不需贅述,它當年斬獲了8項奧斯卡大獎,其中還包括由非裔美國演員哈蒂·麥克丹尼爾獲得的最佳女配角獎,她也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黑人演員。
該事件的起因是電影《為奴十二年》編劇約翰·萊德利發表的一篇文章,他認為該電影美化了奴隸制,掩蓋了黑人的痛苦。
必須承認的是,片中的確對美國蓄奴制度、3K黨等存在美化。女主角斯嘉麗與黑奴之間的主僕温情,顯然也與歷史不符。
而哈蒂·麥克丹尼爾雖然獲奧斯卡最佳女配,但是她塑造的黑人女僕形象,之後接連出現在其他電影中,固化了對黑人的刻板印象。
網友對此事的爭論還未結束,經典美劇《老友記》的製作人瑪爾塔·考夫曼又跳出來,哭着道歉,稱她後悔當年沒有讓這部主演都是白人演員的美劇變得更加“多元化”。
如果按這個邏輯,是不是中國電視劇只有《包青天》系列不需要道歉?
而且為什麼以前不道歉,非要等到這個時間點?這次的道歉,不如説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戰隊罷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政治正確”開始往奇怪的方向發展了,甚至變為了貶義詞。
但也有因政治正確而招黑的,比如《雷神》中的黑人女武神,美劇《巫師》中的黑人精靈,還有未上映的迪士尼真人電影《小美人魚》。其實北歐神話或者巫師的世界觀的設定裏壓根就沒有有黑人。
這並不是歧視,沒有就是沒有,歷史本就如此。
隨着時代的近步,黑人電影已經開始大放異彩,爆款頻出。但如今,好萊塢所謂的“政治正確”卻似乎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當年《月光男孩》擊敗《愛樂之城》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就被看作是“政治正確”的勝利而非電影藝術的勝利。
而《亂世佳人》是根據著名小説《飄》改編的,原著反映的是南北戰爭前美國南方貴族的生活。作為一部經典文學作品,它是有時代的侷限性。
縱觀美國曆史,幾乎避不開蓄奴制度以及種族問題,這也意味着,大量誕生於那個年代的文藝作品都或多或少沾有種族主義成分。
説句不好聽的,就連美國的國父華盛頓,手上也不乾淨。
如果用道德的放大鏡去審視每一部藝術作品,估計誰都跑不了被下架的命運。而且這次美國暴亂事件的根本原因,還是種族歧視問題下的階級壓迫。
就算下架多少部《亂世佳人》這樣的作品,或是多少影人出來道歉,都是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這還會招致不少人的反感。
雖然在法律上,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在上世紀60年代已經廢除。法律上宣示種族平等很容易,但在現實中建構真正的種族平等卻是難上加難。
之前大火的《逃出絕命鎮》中就展現了什麼是“後種族主義時代“。片中最典型的一幕,當男主角黑人上樓以後,樓下所有白人默契的靜止不動,眼神玩味。
這彷彿就是當下美國社會白人對黑人的態度,表面上似乎和諧融洽,但黑人仍舊處於被宰割的狀態,種族主義始終紮根於這個國家。
就如某瓣《逃出絕命鎮》下網友的一條評論,
她,一邊對着奧運賽場上為自己美國爭光奪金的黑人運動員歡呼雀躍;一邊衝着警察大叫黑人是社會治安的最大毒瘤。導演笑着走到她面前……啪!啪!!啪!!!三記巨像的耳光扇在她臉上。奧巴馬從遠處走過來,撫着她的臉、笑着問:“疼嗎?”
而作為觀眾來説,只希望下架《亂世佳人》的這種事情不要再發生。
畢竟,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官!
這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