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炒了十餘年的“飯”,最近又被輿論新鮮擺上枱面。
本世紀第一個十年交際時,帶着濃烈韓國風味的這種“飯”,以“偷拍”“追車”甚至“壓牀”“遞肥皂”等城市傳説,透過娛樂版面震驚着我們這些鄰國吃瓜羣眾的三觀。 沒想到多年之後,這種名曰 “私生” 的“飯” 已經融為我國娛樂圈的一種生態。
王俊凱工作室發博斥“私生”現象
從王一博到王俊凱,從胡歌到楊冪……在整個娛樂圈都對“私生飯”及其衍生現象甚至產業不堪其擾之時,自上而下都被“開除飯籍”的“私生飯”,其定義看似清晰,又顯得模糊。
Ta是私生飯
不被承認的異端,不止奔“流量”而來
“服了!我真的越來越搞不會了!!!”
5月9日晚,一天辛苦工作後在自己車上想睡卻不得的青年演員 王一博,透過個人微博上發出如是吶喊。
令他難以入睡的,是 “到哪裏都有人無休止地跟”的煩擾甚至恐懼。而早在他忍無可忍發聲的一週前,其所在公司樂華娛樂才剛發出“嚴正聲明”譴責並警告持續已久的類似行徑。
試圖無孔不入地滲入藝人鏡頭外的生活點滴,正是“私生飯”的基本體徵;那些曾在韓國娛樂界令人歎為觀止的“私生”惡行,已然成為中國明星們的現實噩夢。
類似的“變態”追星行為,在網絡流傳的版本中被最早溯源至19世紀。據稱當時歐洲很多芭蕾舞者的粉絲會偷取偶像的 舞鞋,通過一場盛大儀式以水煮鞋,並將此分給所有在場的同好飲用……
你敢信嗎?
儘管這一“起源”透着異端式的詭異,可比起足以分分鐘鬧出人命的飛車追逐而言,還是小巫見大巫了。而在 實質的生命威脅外,“私生飯”們愛而不得時反戈一擊的 心理摧殘,更很可能成為壓垮本就壓力山大的藝人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著名的 “五十萬芭莎誰買的”事件中,演員 李現在去往衞生間途中被難以近身的私生飯如是大聲質問羞辱。衣食父母般的理直氣壯,恐怕被吼的藝人們也得在心裏琢磨一陣。
五十萬芭莎本莎
這樣的數據化糾纏,在做客 《今日影評》直播特輯的 公眾號《伊姐看電影》創始人 周桂伊看來,是屬於“流量”的原罪。 “一些‘流量’明星的生存模式、盈利模式就是建立在流量基礎上面,比如説賣一個雜誌有他的封面,可能兩秒鐘就售罄謦了,上一個新歌可能一秒鐘就破億,那背後有沒有‘私生飯’的貢獻?”
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觀點判,在“流量”經濟當道的娛樂圈現況中,類似“私生”行為的惡劣反噬似乎不無道理。 即便藝人本身很想突破“流量”形象,可在他仍然處於以“流量”變現的行業邏輯中,就顯然有着更大的受侵害可能。
當然,“私生”行為的侵害對象,絕不侷限在單純的“流量”藝人。著名的驚悚電影 《危情十日》,就講述着護士米塞莉在偶遇並照看受傷作家的過程中,因粉絲心態畸變而試圖控制作家最新作品結局走向,進而掌控作家基本生存自由的可怕故事。
《危情十日》,1990
絕對不會令我們將其與“流量”聯繫在一起的歌手 楊坤,也曾在2017年發博曬出連續數月被“瘋狂粉絲”堵門追蹤的監控影像。 而國內狂熱追星的“私生鼻祖”,更要追溯到世紀之初起“追”劉德華追到家破人亡、舉國皆知的 楊麗娟。
和近期被曝光的多起老師組織學生“應援”事件一樣,做出這些瘋狂舉動的所謂粉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體面的職業、充足到甚至可以教書育人的知識儲備,卻始終把握不住內心理性的大門。
在楊麗娟終於近距離得見劉德華的第二天,
楊父投海自盡
“重來不會那樣。”2019年,楊麗娟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悔不當初。即便也為偶像貢獻過實績,可作為“私生飯”的他們卻永遠不被偶像及其他粉絲承認為真“飯”; 個人精神狀態的起伏、家庭環境的縱容之外,還有更多值得思索的因由。
Ta不是私生飯
“代拍”職業化背後,是早已成形的產業鏈
近來的熱點新聞中,與“私生飯”話題相伴相生的,是 “代拍”兩個字。
機場“代拍”大軍
“代拍是什麼一個東西呢?就是説粉絲花錢去僱一些相應的團隊,然後對明星的一些未曝光或者是日常行動進行拍攝的一種行為。”據 周桂伊透露,有着完整“折返”過程、湊得到“九宮格”的視頻或照片,單隻一組就能在“黑市”賣出數千甚至上萬的驚人價碼。
似乎受“私生”行為“啓發”的“代拍”,儼然成為產業鏈化的一門成熟生意。不過,令這門生意“出圈”的,卻是從劇組及藝人本身到全社會範圍發出的譴責。
一路奔襲的楊冪,躲不過四面八方的“代拍”鏡頭
藝人“上班”路上,他們全程無死角拍攝,不道德的隱私視角也絕不放過;劇組拍攝現場,無法入內的他們甚至調動吊車、挖掘機等“野”科技,冒着生命危險也要搶到“路透”第一拍……
從藝人出現地點、航班甚至隱私信息的泄露,到“代拍”人員無孔不入的滲透,再到各類“專業”設備的強力介入及最終“分銷”的渠道搭建……這樣的瘋狂,在與金錢利益直接掛鈎後,便像“禁或不禁永遠在那裏”的黃牛一般只增無減。在藝人們的吐槽或發泄之外,眾多公司或劇組直接貼出蓋有公章的相應 聲明。
樂華娛樂;《斛珠夫人》劇組
“發函的話,是表明自己的一個態度,”在與《今日影評》的連線中, 律師 嶽屾山對此這樣表示, “它們理論上講是起到警告作用的,但能否取得真正效果還有待觀望。”
這些並不具備法律強制力的聲明,在以實際證據將“私生飯”或“代拍”者訴諸法律之前,面對嚴密商業流程時都只是一種盼望抑或奢望。對於很多由“狗仔”轉型的專業“代拍”團隊而言,其規避現有法律雷區的精明,恐怕遠勝過受損劇組、藝人方的憤怒與抗議。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在趨利者行為無法以合宜法規阻攔時,切斷源頭的買賣意圖恐怕最為有效。可無論是狂熱過頭的“私生飯”或單純的“粉絲”,還是出於各種目的想以“假路透”換取“真曝光”的“流量”藝人團隊, 想説放棄都還太難。
尚能“飯”否?
給狂熱一個理性的出口
論及 是否應該繼續“追星”,老編一籌莫展——畢竟楊麗娟十餘年前的悲劇,沒有給現階段愈演愈烈的“私生”行為及以此驅動的“代拍”生意帶來任何警示。
愛,是一種衝動。 看似遙不可及的明星,普通人對其或出於外形、或出於才華的愛,在初期也難免帶着狂熱的氣息。西晉時期的美男子潘安,相傳曾被狂熱的女性粉絲一路投以各色果子,可以想見 這樣的“愛”也難免“誤傷”……
成語“擲果潘安”的由來細想來並不浪漫…
除極端情形需尋醫問診外,想與追星的狂熱和平共處,恐怕還是需要 良好的自我調節及激勵轉化。
多年前的一場見面會上,高中生小芮當着自己狂熱“追”着的歌手劉惜君的面許下心願:我要主持你的新歌發佈會。多年之後,奔着“追星”夢想一路向前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的主持人小芮,紮紮實實地以專訪記者身份再次來到劉惜君面前。
小芮與劉惜君的專訪現場
雖然只是個例,但這樣向着內心之光正向前進的“追星”歷程,實際正是一部個體追逐並實現美好夢想的青年奮進史,傳遞着真正温暖的愛。
在知乎“當私生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問題下,一位匿名網友在分享往昔的“私生飯”經歷時感嘆: 一般來説私生“爬牆”速度只會比普通粉絲快得多。
所謂“爬牆”,即今天喜歡明星A,明天就轉頭喜歡上了明星B,並極有可能繼續延續循環。 而這樣善變的狂熱,無非是自戀的物化投射在被“流量”經濟不自主左右的力量裹挾中,真正重要的可能只是正視並真正熱愛自己。
對於“追星”,
你有什麼體會?
兩條政策接連發布,為中國電影保駕護航
八個胡八一大鬧《鬼吹燈》的亂象,居然源自一場“犯錯”的酒局?
《倩女幽魂:人間情》,是“撿漏”還是“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