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兩大泰斗,一個自命不凡一個偏偏江郎才盡!
郭德綱姜昆。
這像極了一個武俠故事...
一個年少浪蕩江湖,師承不清,為名門正派不容,奈何少年天賦異稟,祖師爺賞飯,幾經沉浮,打遍天下無敵手,開宗立派、廣收門徒,終成一代宗師。
另一個則是年少成名,出身玄門正宗,師傅是其時代第一高手,一脈相承,做到欽封武林盟主的位置,江湖上只有他的傳説,卻沒人再見過他出手。
這大概就是張三丰和丘處機的故事...
居廟堂的,顧及地總是武林秩序;在江湖的,考慮地先是門派興亡。
但是一個怪才、天才,代表不了整個行業,整個天底下,五十年、一百年可能不會再出郭德綱這麼一個説相聲的人才,即便出了,也不一定就會來説相聲。
德雲社之外,現在金曦組合挺火,和當年郭德綱差太多了。
盧鑫玉浩也挺火的,也只是比金曦稍微好上那麼一些,和當年郭德綱也差很多,巔峯狀態差不多能有個郭德綱一半的水準。
德雲社那羣小輩,火的有一個算一個,和同年齡的郭德綱相比,連腳指頭都沒碰到。
這真不是引戰,而是一個很客觀的評價了。
事實也證明了——
現在所有的相聲演員裏,往前倒一百、兩百年,只有郭德綱和于謙能完全稱得上是角,岳雲鵬孫越、盧鑫玉浩算半個,其他的那些小輩相聲演員,也就高峯、欒雲平上台不會被砸場子,其他有一算一,演不了幾場,就要被人潑茶罵下台。
現在的郭德綱讓我看到相聲能活下去的可能性了,這才是“相聲”,語言的藝術。
歷史的行程是討論這兩位的重要因素。
郭德綱採訪必談商演,直言能賣票的不一定是好演員,不能賣票一定不是好演員。
這句話對嗎?放在這十年間是對的。放在姜昆那個年代就是錯的。
那個沒有商演,文化藝術掛帥的時代,就不可能允許郭德綱這樣的藝術風格。
而郭德綱崛起的這不到十幾年,可以説正是管理最寬鬆的時間段,各種之前被打壓到銷聲匿跡的文化、亞文化重出江湖生根發芽。這是他的契機,也是他的能力得到展示的基礎。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在郭德綱一帆風順的時候,各種負面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沒打擊到他的業務核心,就不會影響他的德雲社。而如今對於文化產業的重新規範,尤其是對於網絡文化傳播亂象的整改,大環境的變化,郭德綱不能再冒險去推陳出新,畢竟他不是一個人,而是德雲社的班主,承擔太多人的飯碗。
於是他讓自己的徒弟們去闖去試,去通過不同的形式迎合各個類型的觀眾,自己則像姜昆一樣藏在幕後,看世間滄桑變化。
客觀的説,姜昆的崛起在於相聲的崛起。時代給了相聲機會,也給了姜昆機會。那個時代崛起或重起的相聲演員不只姜昆一個人,可以説他是乘勢而起的。
而郭德綱恰好處於相聲的低谷,可以説將亡的時代。在那個時候姜昆也試圖振興相聲。我看過他的《明春曲》,作為一次演出很成功,但是那救不了相聲。姜昆的嘗試以失敗告終。郭德綱那時想的不是振興相聲,而是活下去,可他卻意外挽救了相聲。不要説什麼高雅低俗,對相聲這門藝術來説,在“高雅”中死去,還是在“低俗”中復興?
郭德綱要想回到藝術巔峯,只能讓他回到那個一天掙50塊推着自行車早出晚歸並且蝸居在上廁所都得去公共廁所的底層生活,否則他説什麼都是一副有錢人給窮人説教的氣派。這不是仇富,而且一種矛盾,偉大的藝術家只能通過現實世界中對自己的獻祭實現藝術上的飛躍,就像為什麼現在電視劇編劇寫不出真正能引起大多數觀眾共鳴的作品,答案是一樣的。編劇已經不和人民羣眾一起擠地鐵,一起吃煎餅果子充飢了。
【來源:默默情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