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訊 8月16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強國論壇在京舉行。黃建新、章子怡、鄭大聖、劉昊然、束煥、蘭曉龍、皇甫宜川、譚政等電影人齊聚一堂,從導演、編劇、表演等不同維度,分享創作經驗,探討論壇主題“‘高峯’電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
關於什麼樣的電影才能算作“高峯作品”?如何才能創作出高峯作品?擁有導演、編劇、監製等多重身份的黃建新表示,數量和高峯同樣重要,電影是各部門、各工種通力合作的作品,創作高峯作品也需要全產業的共同努力。“高峯”是需要攀爬的。團隊有好的故事、人民情懷、藝術想象,放得開的思維與不拘一格的精神,才有可能一點一點往上爬。
鄭大聖説,越是“高峯”,越要落在實地,導演應該學會“深潛”,去觸摸人類情感的本質,既要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普世表達,也要有中國人特有的思想情感,進而找到準確的語言傳遞出來,能經歷時代的選擇和時間的考驗,這樣的作品才可以稱作“高峯”。
章子怡以表演藝術為切入視角,強調了專業的能力和堅定的心智在當前創作環境中的重要性,以及“高峯”作品的可遇不可求。她表示,讓觀眾念念不忘、有感同身受情緒的表演會接近於“高峯”表演。但這不是一個人的能量可以達到的,而需要集體的能量進行創作。
她還提出演員要讓自己進入一種心無旁騖,全力以赴的“心流”狀態,摒棄一切雜念和干擾,才有望能創作出“高峯”表演。以她在《我和我的父輩》自導自演的創作過程為例,首度嘗試做導演,拓寬了她的思維空間,也讓她能夠更深入地“吃透”和演繹角色。
劉昊然同樣從演員本職出發,他認為“高峯”電影的表演是能夠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表演,能夠永久、持續地停留在觀眾的記憶中的。而對於青年力量在“高峯”電影創作中的作用,他結合《建軍大業》中的粟裕、《1921》中的劉仁靜等曾參演過的角色,提出青年演員應具有無所畏懼的精神、充沛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曾創作過《人再囧途之泰囧》等大量喜劇作品的編劇束煥提出,面對短視頻的衝擊,純粹玩梗的段子式喜劇已經失去了“陣地”,電影人應該回歸到喜劇的本質上來,“喜劇的下限是‘喜’就是讓觀眾笑;上限是‘劇’,即是人物和情感。短內容的崛起倒逼喜劇電影創作更加純粹,要從人物入手,更強調故事的完整性和作品感。”
蘭曉龍
蘭曉龍多年深耕軍事題材作品創作,分享了自己在創作中的心得體會。關於“高峯”電影的定義,他首先認為電影是社會學,是“文化”,也就是文化解於人。真正的把文明化解在其中的就是“高峯”電影。同時,“高峯”電影需要商業屬性的流通和加成,但更重要的是能夠抓住觀眾的印象,以及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