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致敬中國驕傲,體悟國士精神。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網易雲音樂共同推出的《你好,鍾南山》音頻節目正式上線。每期節目邀請一位青年正能量嘉賓講述鍾南山院士的故事。在故事裏感悟,奮鬥者負重前行,步履鏗鏘;在聲音中探尋,追夢人追光而上,乘風破浪。讓我們一起聆聽那些感人的故事,領略振奮人心的榜樣力量。
致敬中國驕傲,體悟國士精神,歡迎收聽:
你好,鍾南山——迎難而上
大家好,我是張新成。歡迎收聽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網易雲音樂共同打造的音頻節目《你好,鍾南山》。
今天,我們雖然一直在講鍾老的迎難而上,但不得不説,中國能有信心在短時間內取得抗疫的勝利,其實是每一箇中國人共同迎難而上的結果。
醫務人員不畏風險,勇敢逆行;新冠患者頑強不屈,勇戰病魔;火神山、雷神山開建,各地人力、物資千里馳援;學生、村民、快遞員、退休老人……
每個你我擦肩而過的普通人,化身志願者,服務社區、排查患者、清潔消殺、買藥送菜,用自己的臂膀築起羣防羣治的人民防線,正是這種不怕苦、不畏難的精神,才使中國在抗擊新冠的同時還取得了全面脱貧、全面小康的奇蹟!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2020年經歷過的一切再一次告訴我們:在追逐夢想的人生旅程中,困難不可避免,但只要勇敢面對,在汗水的辛勤澆灌下,希望之花,總會綻放、盛開。
迎難而上吧,少年,為了黎明前的曙光,為了風雨後的彩虹!
做學問,他求真務實;救患者,他無畏逆行!
從非典到新冠,一番番挺身而出,一次次不負人民。從火線宣誓到迎戰病毒,護山河無恙,凝華夏齊心!
17年前,面對來勢洶洶的“非典”,他無所畏懼:“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裏來!”17年後,“新冠”突發,年過八旬的他含淚高呼:“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打勝這場疫情抗擊戰!”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始終“迎難而上”的鐘南山。
2020年3月2日,珠江靜水深流,暖陽順江鋪陳,似乎有長長的暖心話語在緩緩訴説。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有兩位奮戰一線的白衣戰士即將宣誓入黨,鍾南山將為他們領誓。
面對黨旗,他將握緊的拳頭舉起,鄭重宣告:“現在正是需要黨員站出來的時候。”事實上,面對未知的病毒,最先站出來的正是他這個55歲黨齡的老黨員。
從1月18日逆行武漢,到疫情基本控制,短短几個月時間,鍾南山行程滿滿:37場會議,8次全國重症患者會診,10次與國際同行交流探討,5次新聞通氣會,11次接受媒體採訪……在連續的奔波中,他明顯瘦了,白髮增多了,但仍和從前一樣奮鬥不息。
為了病理研究,鍾南山將最為危重的病人大多收治到了自己辦公室樓下的廣醫醫院病房。與此同時,他還帶領團隊向全國範圍展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牀醫學調查,收集了來自522家醫院、1099個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手數據,並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分析,制定切實有效的應對方案。
時間彷彿又回到了17年前的3月,那個“非典”最嚴酷的時段。當時,廣州6家專門用於接收非典病人的醫院已不堪重負。病因,未知;治療方案,不明。在一次次不顧生死的嘗試中,一批又一批醫務人員倒下去了。整個廣東,抗擊非典的醫務人員日漸緊缺,已經到了危急關頭。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在如此危難之際,鍾南山果決的聲音,像攻城的大炮,為整個戰役的勝利開闢了通道。
17年後,他依舊如初,迎難而上。
據蘇秘書回憶,2020年的大年三十,鍾老沒有回家和家人團聚,而是留守在了廣醫一院。他身上的衣服已經連續穿了幾天,頭頂自來卷的短髮,這兩天也不再像往常那樣蓬鬆,而是趴在頭頂上,露出了光亮亮的額頭。病毒有什麼特性?病情有哪些規律?診療方案該如何制定?一個個問題早讓他忘記了今天原本是個節日。他的目標只有一個:攻堅克難,天下無恙!
功夫不負有心人,分離新冠病毒、研發測試工具、優化預測模型、探索中西結合治療方案……隨着一個個科研成果投入應用,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鍾南山才放下心來。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病毒的戰爭尚未結束,輿論的戰爭卻已開始。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不顧事實真相、鼓吹“中國病毒”,甚至還稱疫情發源於中國,是因為“中國人吃不飽,吃生蝙蝠和蛇”。一時之間,危機四伏。
“中國從不怕外界的罵聲,因為對自己有信心。”鍾南山再次出征,用科學的分析予以回應:“新冠肺炎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未必發源於中國。‘發現’和‘發源’不能劃上等號,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判斷疫情是來自國外,必須對新冠病毒進行溯源以後,根據事實依據來説明一切。”
他進一步強調:“這是人類的病,不是中國的病。”需要全球合作、共同防治,治病救人才是最大的政治。與此同時,他還決定將中國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全世界。
為了準備這次分享,鍾南山整整鏖戰了8天。他逐一核實所有信息源頭,親自編寫了新冠肺炎的説明報告PPT。他深知,如有半點不實,那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在救命的問題上,鍾南山從不含糊,哪怕揹負罵名也無所畏懼。在非典期間,明知皮質激素是把雙刃劍,但為了拯救更多病人的生命,鍾南山依然提出非用皮質激素不可。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論斷,因為皮質激素副作用極大,稍有不慎,就會引發股骨頭壞死,但病人不會理解這麼深,他們一旦出了問題,只會把所有的賬都記在鍾南山頭上。
但是鍾南山沒有辯解,只是反覆叮囑醫務人員要根據病人的病情,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劑量,科學、合理的使用皮質激素。
與此同時,他還聯合有關專家共同開創了“無創通氣”的方法給病人呼吸支持,增加病人的氧氣吸入量,為挽救病人的生命贏得了更大的機會。最終數據顯示,在廣東被救治的病人中,出現股骨頭壞死的,僅為2.6%,在全世界是最低的……壓力,把鍾南山置於極限之地,他必須從那裏帶着曙光返身!
如今,關於鍾南山的“詬病”又開始死灰復燃,個別網媒為了博眼球,截取隻言片語,便開始胡言亂語。
對此,鍾南山往往一笑而過,他不在意,也沒有時間去爭論,因為治病救人才是他的當務之急,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來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