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第5季第7期播出之後在體育圈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很多人希望我從個人的從業角度出發談一談,那麼就説一下。
現在主要的觀點在於,籃球圈和足球圈在如此節目裏互相揶揄,以及范志毅夠不夠資格去評價周琦和郭艾倫。我覺得無論圈內還是圈外,動輒揮舞各種屠龍刀,上升到資格論,真的大可不必。
《吐槽大會》只是綜藝節目,不是競訓和賽事專題節目,也不是運動員訪談錄,做成這樣沒啥不好的。
中國籃球和中國足球被罵得還少嗎?不少了。但是光罵有用嗎?沒用。競訓層面終究是要靠硬實力説話。
中國足球和籃球的明星們,多參加一點綜藝節目,在我看來挺好。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明星是公眾人物,肯定要學會和公眾相處,不僅要學會自我適應,也要學會自我包裝,更要學會自我剖析、自我調侃,才能培養出面對公眾的能力,塑造一個更好的形象。
上各種節目,也是和公眾相處的一種方式,在節目裏肯定會涉及自己的職業經歷,這種情況下多一點自我適應、多一點自我調侃,培養良好的心態去面對鏡頭、面對觀眾,是非常正常的,同時也是能力的培養。
公關能力。
難道周琦和郭艾倫無論在什麼節目上,都要為自己曾經的失誤痛哭流涕、捶胸頓足、痛心疾首、賭咒發誓,刻意在所有人面前塑造一副知恥後勇、健康上進的明星相?這樣真的好嗎?
他們首先是活生生的人,然後才是運動員的個體和公眾人物。
而且,試問這樣做出來的“深刻反省”真的有用嗎?訓練的進步和比賽表現的提升,以及心理素質的鞏固,不是靠在攝像機鏡頭前痛哭流涕、捶胸頓足、痛心疾首、賭咒發誓就能解決的。拜託,都什麼年代了,還要在各種場合下給出千篇一律的外殼塑造,意義何在?
再就是,這期“吐槽大會”讓中國籃球和中國足球在競技層面又受什麼打擊了嗎?並沒有。
這只是公眾人物和公眾相處的一種方式,大家圖個樂子就完了。如果周琦、郭艾倫沒有足夠的情商來面對這樣的節目,那就學着去面對。這也是公共關係的一個場景,國內球員無論籃球還是足球,處理公眾關係的能力實在是差到不能再差,如今已經是網絡時代,明星們被放在放大鏡下看都成了日常,那就更要學會對外公關,有足夠的能力在不同環境下、不同的鏡頭下完成個人公關,完善自我形象,處理好對外關係。
中國足球和中國籃球現在都處在職業化改革的風口浪尖,各方面亟待完善。既然整個市場還沒有成熟到能出現這樣一批人,幫助明星一起接受相關知識的教育,共同承擔對外公關和麪對公眾等等工作,明星們大可以自己學着去做這些事。受眾根本不要求你們是“正義的朋友,人類希望之光”——事實上現在國內所有明星都是肉體凡胎,離這十一個字的距離差不知道哪裏去了,但至少可以做到“小孩子的榜樣”。
球打得好、比賽場上奮鬥到最後一秒固然有巨大的榜樣效應,日常環境下“温良恭儉讓”也能給人以好的印象,也能成為榜樣。不求你完美人格、連“禮義仁智信”都做到讓人信服,“温良恭儉讓”總沒問題吧?
范志毅的發言當然是為了配合節目組的要求,但範大將軍自己solo的時候開場不到兩分鐘就做到了“温良恭儉讓”。
“他們能差成什麼樣,能讓中國足球來拯救他們?”
這句話難道聽不出來是自嘲?
中國足球風評如何范志毅是心裏沒數的人嗎?
從頭到尾,范志毅的調侃很有語言藝術,説到姚明的時候,都直接尊稱一聲“姚主席”,從這個細節處理,可見他對姚明是真的欽佩。況且江湖上,能讓桀驁不馴的范志毅佩服的人,只怕不多。
所以,《吐槽大會》固然是為了流量去策劃內容,節目尺度當然可能存在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製作人員和現場參與人員也未必對中國足球和籃球知根知底,但范志毅、楊鳴、郭艾倫和周琦在現場沒有什麼出格的地方。能有這樣的機會,以這樣一種方式,幫助球星們學會面對公眾,多聽聽觀眾、網民的不同聲音,還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