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向日葵》:解開生與死的密碼,幫助觀眾實現自我和解

年齡大了,免不了遭遇親友離開。受遺傳基因影響我家尤為典型,二舅和五舅先後因糖尿病去世,他們生前生性不羈,在推杯換盞、灶台煙火中燃燒生命,最後的時光裏我前去探望,能真切感受到他們哪怕飽經病痛折磨,依然對活着有留戀與不捨,這讓我很長一段時間會內心悸動,彷彿看到了自己的明天。

這個心結,被電影《傍晚向日葵》解開了。

強大的幕前、幕後陣容讓我很早就開始關注這部作品並如願欣賞到全片。

《傍晚向日葵》:解開生與死的密碼,幫助觀眾實現自我和解

主演娜仁花是我最喜歡的女演員之一。她曾獲得過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湘女蕭蕭》被影迷們奉為經典。

導演李旭既有專業背景,又有電影執教經驗。他的這部處女作完全看不出稚嫩和生澀,反而能感覺到極強的掌控力和濃烈的藝術表達。

《傍晚向日葵》:解開生與死的密碼,幫助觀眾實現自我和解

                                                                 (導演李旭)

一方面,《傍晚向日葵》讓我領略到了新人導演獨有的藝術表現力。

一提到藝術電影,可能不少看慣了商業片的觀眾會避之不及,認為藝術電影往往和沉悶、晦澀、冗長畫等號。但《傍晚向日葵》完全不同。

影片中,娜仁花飾演的徐曼芳即將走向生命盡頭,她隻身前往石頭村,在那裏接觸到了一些人、發生了一些事。電影以“生命盡頭”為出發點,就如我在文章開頭所述,徐曼芳的處境讓我非常有代入感,進而全盤理解影片中的人物動機,跟着她徜徉於生命最後的時光。

因此,影片中的人物、故事、台詞、情緒……一點都不晦澀也不難懂,而是讓人共情和回味,除了演員,電影的置景和美術也要記一功,《傍晚向日葵》不是那種曲高和寡的藝術片,它非常寫實、非常接地氣,這部電影以生活為基礎,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從生活日常淬鍊出90分鐘的電影,為作品帶來厚重的藝術質感,以及賞心悦目的電影感。

《傍晚向日葵》:解開生與死的密碼,幫助觀眾實現自我和解

這種質感體現在娜仁花數度掙扎在病痛中的精準表演、體現在精美絕倫的構圖和用光、體現在導演對演員走位和情緒輸出的精準把控、體現在化繁為簡的音樂,每一次響起都恰好擊中心靈……綜合來説,《傍晚向日葵》讓我驚歎於導演李旭驚人的藝術爆發力,不敢相信這是他的處女作。

另一方面,《傍晚向日葵》讓我解開心結、和自己和解。

怕不怕死,取決於心境和對生命的理解。目睹了兩個舅舅最後的時光,讓我一直在對生命和死亡的困惑中打轉,還好和電影《傍晚向日葵》相逢。這部電影像優美的散文詩,恰好探討生與死的哲學命題。

《傍晚向日葵》:解開生與死的密碼,幫助觀眾實現自我和解

娜仁花飾演的徐曼芳很複雜也很矛盾,她既有放棄治療的灑脱也有對往日回憶的不捨,既有熱烈和温暖,也有生命逝去的凌冽與激盪,“死亡”本身是神秘的、虛無的,難以名狀和描述,但電影則儘量具象,讓觀眾感受到走向生命盡頭的狀態、情緒與情感,每一幕都顯得雋永和意味深長,也帶給我不少啓發。

《傍晚向日葵》讓我意識到,死亡的可怕源於未知,生而為人,我們記不住自己呱呱落地的那一刻,但可以清晰感受到自己走向生命盡頭,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這麼想就沒那麼害怕了。而且,死亡並不可怕,只要走向那一刻的時候不要留有遺憾。去往石頭村的徐曼芳,何嘗不是對觀眾的一種指引呢?如果在當下就懷着徐曼芳的態度活着,我們一定能提高生命濃度,讓這一生更加精彩,到最後不留遺憾吧!

《傍晚向日葵》:解開生與死的密碼,幫助觀眾實現自我和解

方方面面都很出色的《傍晚向日葵》,多次獲得重要獎項,包括第56屆休斯頓國際電影節雷米獎、巴塞羅那環球國際電影節最受觀眾歡迎獎、智利南錐體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故事片獎等,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同時也是年度必看的藝術電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2 字。

轉載請註明: 《傍晚向日葵》:解開生與死的密碼,幫助觀眾實現自我和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