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問西天取經唐僧一行一共多少人,大概很多人會自信滿滿地回答:“四人!”可實際上大家都忽視了唐僧的坐騎白龍馬——龍王三太子。
“白龍馬,蹄朝西,拖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這首耳熟能詳的歌陪伴了一代人的童年。似乎只有在唱起這首歌的時候,人們才會回憶起白龍馬的忠誠無私、默默奉獻。在現實生活中,情況也很類似,師徒四人的扮演者已經成了家喻户曉的優秀演員代表,而飾演“白龍馬”的那匹白馬,情況又是如何呢?
離開行伍,進入劇組
時間還要回到《西遊記》剛開始拍攝的那些天。楊潔導演帶着劇組千辛萬苦地在全國各地四處奔波。起初,考慮到養馬是個很大的負擔,楊潔導演決定每到一地,劇組就要在當地找一匹馬來完成拍攝。卻不料,遇到了非常多的麻煩。
在海南,由於找不到白馬,劇務只好牽了一頭棕色的馬,為其刷上白色的顏料,企圖矇混過關。
萬萬沒想到,馬兒被塗上顏料之後突然亂蹦亂跳起來,一直狂奔到水田裏,身上的顏料掉得七七八八,白一塊棕一塊。之後人們再也無法接近它為它補上顏料,於是導演只能指揮攝像遠遠地拍一段,怕鏡頭太近會露餡。
拍攝《三打白骨精》時,情況更糟。劇組到處打聽,卻根本找不到一匹馬!副導演好不容易從別處牽回來一匹馬,這馬卻因為趕路途中過於辛苦,瘦脱了相,精神不濟,演員連騎上去都困難。
拍攝過程中,演員只好拉着白馬往前走,下山時,小白馬的腿直哆嗦,差點拐不了彎,劇組人都擔心馬會掉下懸崖。
這件事後,楊潔導演決定無論如何都要養一匹馬。在內蒙,一匹性格温順、極其漂亮的白馬令楊導十分喜愛,可惜這是一匹軍馬,無法出租,也不能賣,除非除了軍籍。
楊導十分堅決,就劇組養馬一事説服了廠裏的領導和製片主任,此時馬場的負責人也已經向領導彙報過,將白馬的軍籍除去了。這樣一來,屬於軍營的白馬就進了劇組,成為唐僧的第四個徒弟。
辛勤拍戲,淪為棄卒
在五年的拍攝期間,白馬不負眾望,跟着劇組翻山越嶺,完成了大量的拍攝任務。它十分通人性,有時還能幫助劇組獲得意想不到的拍攝效果。
有一回,拍攝白龍馬救唐僧的鏡頭,卻意外聯繫不上演龍王三太子的演員王伯昭了!情急之下,楊導決定讓白馬試試,由豬八戒和白馬互動,觀察是否有能用的鏡頭。白馬像是真的明白了目前劇組的困境,它竟然抬頭將八戒的衣服咬住,和劇情融合得非常好。
令楊導和其他工作人員大喜過望,從此,白馬在大夥的心中,不像一匹馬,倒像是一個真正的人了。它具有許多優良的品質,像一位忠心而勤勞的好朋友。
白馬在拍攝過程中還遇到了幾次險情。例如在蘇州,白馬通過木板上卡車的過程中失足摔了下去,卡在水溝中動彈不得,它身上還有極其沉重的馬鞍。
楊導心急如焚,趕忙前去安撫受驚的白馬。它像是聽懂了似的,眼中掉下一顆碩大的淚珠,好像悲傷的人心裏痛苦,卻有苦説不出,幸好小夥子們拿來工具將白馬救起,使它轉危為安。
一晃五年過去了,劇組的拍攝任務結束,楊導被各種事務纏身,無暇顧及白馬。可憐的白馬就這麼被人偷偷帶走了。
直到後來,楊導才獲悉,白馬和《西遊記》的佈景道具被賣到了無錫,它淪為了黑心商販圈錢的工具,成為一個“景點”。只要遊客給錢,就能和白馬合影,甚至可以騎上它四處溜達。
晚景淒涼,寂寞死去
白馬的遭遇令楊導感到十分心痛。這是西遊記的功臣,卻沒有功臣應有的待遇。可當時楊導連自己都深陷紛爭,要救白馬難上加難。
又過了許多年,楊導還惦記着白馬,她路遇無錫基地,焦急地詢問基地負責人白馬的下落。在這裏她看到了闊別已久的白馬,卻不敢相認。那匹孤獨的瘦馬躲在一個陰暗狹小的洞穴中,絲毫不見當年的精氣神。
它髒兮兮的,已經看不出是什麼顏色了,到處都是無人處理的馬糞,楊導臨別之前不捨地回望,卻看到白馬像人一樣嘆了口氣。
又過了許多年,再次路經無錫,楊導又一次詢問白馬的下落,這一次她見到的場面更加悽慘。已經沒有人再去關心什麼白馬不白馬,它和許多高大健壯的馬養在一起,瘦弱、年邁,連一口吃的都搶不到。
她悲哀地想到,這馬和自己一樣,都老了。又明白,這樣下去,白馬不是被餓死就是被踩死,也許這是自己最後一次見到它了。
第二年,白馬死了,它的葬身之處無人知曉。一代名馬,終究落得個如此局面,很難不讓人唏噓。
回憶起多年前在內蒙古草原初次見到白馬的情景,楊導感嘆,當時的白馬是如此英姿勃發、瀟灑自由,是自己硬生生改變了它的命運,而它卻無力反抗。馬就和人一樣,被利用完後,沒用了,就會被視為累贅,會被殘忍地拋棄,沒有人會表示任何關心。連人都這樣,不必説一匹口不能言的馬了。
小結:
《西遊記》的成功捧紅了很多人,但它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成果,不是個別人的功勞。白馬的存在使得這部劇的拍攝更加順利,也保證了藝術效果不打折扣,它的貢獻不應該被人們忘記。
然而事實卻是人們不但忘記了白馬,令它在悲慘的境地中死去,也忘記了許多為《西遊記》付出艱辛努力的人。世事難料,徒增唏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