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就位,星光熠熠輝照三界。”近日,備受期待的《千古玦塵》開播了。
《千古玦塵》請來了90後
“三料影后”周冬雨坐鎮
。以“謀女郎”身份出道的她,在電影界表現不俗,截至目前累計斬獲105億票房。但周冬雨投身小熒幕,在為劇集帶來高流量的同時,也引發部分網友熱議,其中圍繞“影視雙棲不易,切換屏幕需謹慎”的討論尤為激烈。
同時,《千古玦塵》也再度掀起了大眾對仙俠題材的關注:從《仙劍奇俠傳》開啓這類新劇集題材後,歷經16載,期間有幾年湧現出《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爆款,但如今蹤跡難覓。這當中出現了什麼問題?仙俠題材是否過時了?仙俠IP市場前景幾何?
百億票房影后周冬雨再戰小熒屏
《千古玦塵》根據網絡小説《上古》改編,講述的是上古界四位真神中白玦(許凱飾)與上古(周冬雨飾)之間幾經生死離別的情深虐戀。
該劇選了一個不錯的時間節點,被視為2021年暑期檔首部大劇,讓經歷了一段時間劇荒的網友充滿了期待,播出後獲得了一定的市場關注。骨朵數據顯示,《千古玦塵》自6月17日開播後,截至6月23日12時許,累計播放量達3.2億,並在劇集日榜中名列前茅。
周冬雨領銜的大卡司陣容讓《千古玦塵》的熱度居高不下,但高流量也引發高熱議。“欠幾分仙家味道”“甄嬛的聲音讓人跳戲”……有網友追劇後認為,“周冬雨演得了文藝片,但拿捏不住電視劇節奏”。
在電影界,周冬雨幾乎每一部作品都非常成功。她通過《山楂樹之戀》進入電影圈,而後憑藉在《七月與安生》《少年的你》等影片中的精彩演繹,年紀輕輕就包攬了金像獎、金馬獎和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是難得的“大滿貫”影后。燈塔專業版顯示,目前周冬雨導演或主演的票房作品為105.38億元。
這位擅長在大銀幕上塑造人物形象的“天才”演員,卻在小熒幕上屢遭水逆。
每經記者統計發現,周冬雨從2016年開啓熒屏處女作,截至目前共主演5部電視劇,分別為《麻雀》《遇見愛情的利先生》《春風十里,不如你》《幕後之王》和正在熱播的《千古玦塵》,橫跨年代劇、都市劇、仙俠劇等多個題材,且合作男演員知名度較高,有李易峯、張若昀、張一山、羅晉等。周冬雨雖然電視劇也高產,但沒有一部劇能像她的電影那般火爆。
5年時間,5部劇,“三料影后”周冬雨還在克服劇集水土不服的路上。
仙俠題材或能與好萊塢PK
在為《千古玦塵》未能如預期點燃2021年暑期檔遺憾之外,大眾還將目光聚集到了仙俠題材上。不少人發出疑問:前些年還頻出《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為何現在仙俠劇不香了?
“網絡小説《誅仙》(2003年)是我國最早的仙俠IP,開啓了這類題材的潮流。而16年前播出的《仙劍奇俠傳》則開啓了新劇集題材——仙俠劇的市場。”《仙劍奇俠傳》官方原著小説作者管平潮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談到了我國仙俠題材網文和劇集的發展歷程。
“到2015年的《花千骨》和後來的《青雲志》(2016年,改編自網文《誅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香蜜沉沉燼如霜》(2018)等,現象級仙俠劇連續熱了很多年。”管平潮説。
藝恩數據亦顯示,在2016年到2018年,國產仙俠劇數量眾多,連續3年都在5部以上,其中不乏由蕭鼎、唐七公子等知名網文作家的大IP改編之作。但自2019年起仙俠劇數量減少,雖有《招搖》《琉璃》這樣的小黑馬,卻未能再現全民爆款《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是這類題材過時了嗎?“一些劇反響不好,可能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演員、拍攝、劇本等,絕對不能説就是這類題材的問題。”管平潮向每經記者表示,仙俠題材一直是國人非常喜歡的類型。“相當於《西遊記》和《聊齋志異》的合體。從仙俠IP來説,這些年也出現了一些波動,在2017年前後,仙俠網文有點低谷,但是這幾年又熱起來了。”
在網文江湖,管平潮被稱為“仙俠派掌門人”,還著有《仙劍問情》《仙風劍雨錄》《九州牧雲錄》等多部備受粉絲喜愛的仙俠小説。在他看來,“無論是原著小説還是改編劇,仙俠題材永遠不會過時。因為這和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傳統歷史緊密結合在一起。一時有些低谷、低潮,不是這類題材有問題,而是確實沒做好。”
與此同時,管平潮還特別看好仙俠題材改編的影視內容,他向每經記者指出,“雖然現在都提倡發展科幻,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與好萊塢相比有自身的國情和特色。這當中,如將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流傳了千百年、影響和塑造了我們的民族精神的神話故事進行改編,即中國風中帶有幻想類元素的仙俠題材,將是我們與好萊塢PK的一大砝碼。”
管平潮認為,仙俠題材唯IP和流量論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進入了一個亟需創新的階段。“特效也只是錦上添花。從業者一定要抓住仙俠故事的內核,參透創作規律,下功夫將原著中的人物關係、富有張力的東西通過熒幕表達出來,把文字語言轉換成視覺符號。我想市場一定會給予創作者應有的回報。”
記者|
杜蔚
編輯|
董興生段煉肖勇王嘉琦
校對
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台申請並獲得授權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