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里曾遊蕩。英雄天下顯威名,豪傑人家做模樣。——《西遊記》
大多數時候人們的改變並不是產生在一夕之間,周遭事物經年累月的變換方才塑造出人與人間的天壤之別。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文學行列中《西遊記》常常被視為妖邪志怪小説的巔峯之作,在它成書的幾百年間世人對其中細節的剖析也從未停止。
深受佛、儒、道三家思想薰陶的《西遊記》對於今人而言仍有着難以窮盡的魅力,它是吳承恩筆下的通透世界,卻也是無數現世之人正在訴説的人情世態。
《西遊記》的師徒一行人中,每個人都有着自己最鮮明的特性,心慈面軟的唐僧、機智靈活的悟空、温和善良的八戒、忠厚老實的沙僧還有一路無言的小白龍,當然這看似參差的組合中也確實有着許多值得品味的細節之處。
在困難重重的取經過程中,一直以來戰鬥力爆表的孫悟空在降妖除魔的過程中都充當着"先鋒"的角色,即便遇到了難纏的妖怪他也會選擇與八戒一同前去,而不是帶着看起來更靠譜的沙僧,這又是為什麼呢?
相比較其兩位師兄沙僧在整本《西遊記》中的存在感都遜色不少,甚至給觀眾留下的印象也僅剩下了那人所共知的四句話,因此很多人認為孫悟空降妖不帶他的原因是因為他武藝不精。其實回看沙僧拜師前的過往,足以證明他的功夫遠不止取經途中展示出的那樣。
其一,沙僧被貶下凡之前在天庭中號稱"捲簾大將",從字面意思理解所謂的"捲簾大將"不過就是玉皇大帝身邊服侍的奴僕,玉帝出行時撩簾子的工作人員,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顯然不會,"大將"這個醒目的後綴瞬間就提升了幾個檔次。
《西遊記》講的雖是神鬼妖狐但根本上還是基於中國傳統的封建禮制,在漫長的封建統治歷史中還從未有哪個奴僕能夠得到"大將"的封號,所以與其説沙僧的地位是玉皇身邊的侍從,倒不如説他是御前侍衞更為準確。
倘若仍舊難以估量他的武功水平,不妨比照人間皇帝的帶刀侍衞,既然能夠成為皇帝的身邊人,又怎會是等閒人物呢?
其二。被貶下凡後的沙僧墮為河妖,以吃人為生,在他與唐僧、悟空等人初相遇時,還曾有過交戰,深感力不從心的沙僧龜縮於流沙河內據不相見,甚至與觀音菩薩座下的惠子仙童大打出手,可見儘管沙僧的武功比不上孫悟空,但面對妖邪還是有與之一戰的能力的。
受到觀音菩薩的點化後沙僧皈依佛門,在菩薩的授意下沙僧遂在流沙河等兩位師兄一道保唐僧西天取經,作為交換觀音許諾他事成之後免其罪、復其職,讓他重新位列仙班。
而聽聞此言的沙僧第一反應就是回問:"萬一取經人不到來,豈不是誤了我的前程也?"所以説沙僧的加入從始至終就是一場單純的利益交換。
因而孫悟空降妖過程中不與沙僧同行的原因絕不是由於他的武藝不夠強勁。
首先在沙僧看來,觀音佈置給他的任務就是把唐僧全須全尾的送去西天取經,取經路上但凡沒有危及到唐僧性命安全的事都與他無關,他要做的就是看着孫悟空將唐僧從妖精口中救出,至於降妖這種妖精的身後之事與他的前途並無瓜葛。
此外張弛有度的沙僧明顯比聒噪的八戒更能盡心盡力的守護唐僧,機智如悟空怎會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呢。
其次,沙僧老實巴交的外表下隱藏的是他頗有心機的真實想法,他從不反駁師父、師兄的決定,但帶給身邊幾人的感受一直都是疏離感,唯一一次與兩位師兄唱反調還是因為要散夥。
在《西遊記》一書四十回目中唐僧被鎮守在六百里鑽頭號山的紅孩兒捉去,悟空、八戒一時之間都向各自散去,唯有沙僧出言阻止:"我們都是因為前生造下了罪孽,承蒙菩薩恩惠改換法名,皈依佛果,保護師父西方拜佛求經,今日至此説出這等各尋頭路的話來,豈不是違背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讓他人説我們有始無終?"
除此之外,沙僧很少對其他幾人的做法提出異議,規規矩矩、客客氣氣的和身邊人保持着不近不遠的關係,在斬妖除魔的過程中孫悟空自然會叫上更為熟絡、打起架來不遺餘力的八戒做戰友,豬八戒本性懶散,留他在原地照顧師父,倒不如留個細心靠譜的沙悟淨。
類似降妖除魔出風頭的事,在沙僧看來都無關緊要,他看中的唯有最終的結果,一路相安無事,不用賣命衝鋒,豈不美哉?由此可見,到底是孫悟空不願帶上沙僧,還是沙僧自己想要躺贏全局,進而略施小計呢?想必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認識吧。
對於唐僧而言,《西遊記》的全本都是他的歷練故事,他原本就是如來弟子投胎,最終理所應當的被封旃檀功德佛,位列三十五佛,但其他幾人的結局可以説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了。
性情跳脱、滿腹正義感的悟空還是被封了佛,圈在體制內,愛好吃喝的八戒一路戒葷戒色卻淪落為打掃祭壇的使者,相反的是一路少言寡語的沙僧和小白龍都得到了自己嚮往的結局。
從受萬箭穿心之苦的不入流小角色到修成正果的金身羅漢,從不顯山露水的沙僧在這一刻才算徹底回本,一路辛勞終究換得善終。
曾經的沙僧或許少不更事,現實還是一刀刀的磨平了他的稜角,何必要執着於突破桎梏,抓尖要強只會讓自己更加的面目全非,有些時候讓生活來選擇我們,我們安靜承受未嘗不是好事,要知道誰能笑着活得漂亮才是最終的贏家。
文/竹昂